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商圣”故里: “陶朱遗风”美名扬

2013/7/16 11:43:06 点击数: 【字体:


    “商圣”故里: “陶朱遗风”美名扬

  “范蠡在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外交上的贡献都很大,但在历史上,这方面的人数不胜数,而他在商业上的成就、影响,却无人能比。”

  谈到范蠡,南阳府衙博物馆的刘绍明先生认为,范蠡的经济思想和商业智慧堪称一座宝库。

  在越国时,范蠡就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经济思想,主要内容为“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以及由国家对物资的价格进行宏观调控等。

  范蠡曾向勾践进言:“兵之要在于人,人之要在于谷。谷多,则兵强。”由此提出“劝农桑,务积谷”的国策,使越国国力迅速恢复和发展。同时,他认为应该 “农末兼营”,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经过多年经营,越国纺织业、冶铸业、造船业、养殖业、采伐业、盐业等发展迅速,颇具规模。

  为了使 “农末”俱兴,范蠡还制定了关于粮食的价格政策。他认为:“粜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就是说,粮价过低则伤农,过高则损害商业,因此,应将其价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农业和商业都能良性发展。利用国家力量,对物价进行宏观调控,这在世界经济思想史上,大概是最早的尝试。

  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后,范蠡也在实践中提出了很多极有价值的理论。

  首先是薄利多销,规模经营。范蠡不盲目追求厚利,他在陶地经商,是“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利润率仅百分之十左右,但让他赢得了顾客,加速了资金周转,达到了发家致富的目的。

  其次是“务完物,无息币”。“务完物”,即注重商品的质量;“无息币”是注重资金的周转,不让资金停息。“货无留,无敢居贵”,就是不要因为涨价就惜售,让自己的资金和货物“行如流水”般周转起来,以此赢得最大的利润。

  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所以时机非常重要。范蠡认为,“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时机稍纵即逝,抓住时机才能让资金“行如流水”。进货时,“贱取如珠玉”,当某种商品价格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应珍视若珠玉,及时购买,不要期望价格不停地跌下去,以致错过机会。出售时,“贵出如粪土”,就是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扬时,不要企图获得最大利润而惜售,要像抛粪土一样把商品卖出去。

  在范蠡看来,商品的价格是变动不居的,不可能一直涨,也不可能一直跌。

  据刘绍明介绍,国学大师章太炎认为范蠡深得老子之道,在治国和经商活动中,有着鲜明的“顺势而为”的道家风范。陈鼓应先生也认为范蠡是“由黄老过渡到战国黄老之学的关键人物”,亦即是“黄老之学的先驱者”。

  不仅致富有方,范蠡还是诚信经商的楷模。相传范蠡是秤的发明者,他根据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发明了十三两秤。后来发现有人故意缺斤短两,就又加上了福禄寿三星,意为缺一两折福,缺二两折禄,缺三两折寿。这种十六两秤,在中国使用了两千多年,俗话说的“半斤八两”,就是对这种秤而言。

  由于范蠡在商业活动中表现出的高尚品德,古代人们就把经商称为“陶朱事业”,把诚信经商称为“陶朱遗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土生土长“南阳娃儿”


  拨开历史的云雾,古宛邑的记忆浮出水面。

  在南阳市宛城区史志办的储藏室里,一块古老的碑额静静地躺在那里,青石质地,纹路分明,坚硬方正。青石之上,刻着“古范蠡乡”几个楷书大字。再细加察看,下方落款为12个小字,曰“大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记者注)季桂月立”。

  据宛城区史志办主任于金献介绍,这块石刻原是块门额,是1995年他在宛城区一农民家中发现的。征集过来后,他一直珍藏着,作为范蠡故里的一个证据。于金献介绍说,根据《水经注》等史书记载,早在汉代,宛城附近就有范蠡的祠和有关碑刻,可惜因年代久远,那些遗迹都湮灭无存了。这块“古范蠡乡”石刻虽然只是清代的遗留,但其实承接着遥远的历史。

  关于范蠡的童年,史书留下的记载很少。据东汉赵晔撰《吴越春秋》载,范蠡早年倜傥不群,却不为人赏识,于是平时以狂放不羁的面目示人。他“自谓衰贱,未尝世禄,故自菲薄。饮食则甘天下之无味,居则安天下之贱位。复被发佯狂”。

  据史料推测,范蠡的成长应该与当时宛邑的大环境密不可分。宛邑一带的文明历史十分悠久,早就是地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明积淀十分厚重。在夏代,姜尚的祖先伯夷因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南阳市西);到了商朝,武丁封其子文于苑(宛),为苑侯;西周之时,这里是古申国、吕国所在地,公元前688年,楚国先后灭掉申、吕,在这里设置了宛邑。在楚灭申、吕之前,这里是周朝的南方屏障;而楚灭申、吕之后,宛邑则成为楚国进攻中原的基地。在此前后400余年间,宛一直是楚、秦、韩角逐之地。可以说,那时的宛邑是南北交通之要冲,东西往来之孔道,兵家必争之地。大约正是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特殊的地理优势,为范蠡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居住在这样的地方,他才有机会更多地接触杰出的人物,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洞察天下大势,了解盛衰之变,从而成长为卓越的人才。

  倾心打造范蠡故里

  大力弘扬 “陶朱遗风”


  坐落在白水湾旁的宛城区黄台岗镇三十里屯村,根据专家考证,就是史书中记载的“楚宛三户”,即范蠡的故里。

  “打造范蠡故里,弘扬‘陶朱遗风’。”宛城区黄台岗镇三十里屯村党支部书记郭启朝,在2008年12月上任之初,这样为村子的发展定位。依据历史记载恢复纪念范蠡的三公城,按照“全国唯一、世界一流”的定位,建设范蠡主题公园,通过举办全球商人祭拜“商圣”大典进行招商引资。以此纪念范蠡,弘扬“陶朱遗风”。

  2009年10月25日,在市第八届张仲景医药节签约仪式上,宛城区与河南恩大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达成战略协议:河南恩大投资两亿元,建设三十里屯范蠡故里旅游文化产业项目,一期为范蠡祠工程。郭启朝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用心良苦地把“三十里屯”更名为“范蠡村”,致力打造“乡村游第一品牌”。

  去年,郭启朝被宛城区黄台岗镇党委任命为范蠡村“第一书记”,继续他“打造范蠡故里”的“支书梦想”。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4年,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校长李显杰就看到南阳的“诸葛亮”、“张衡”、“张仲景”三张文化品牌已经打响,但范蠡却没有着落,而作为一所经济类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校长,他觉得由自己的单位承担这个任务,是不容推辞的使命。

  目前,该校已成立了范蠡文化研究所,编著了60万字的《商圣范蠡研究》,学校也正积极申请更名为“范蠡学校”……

  据悉,宛城区目前已经成功注册了“范蠡故里”和“商圣范蠡故里”的中文域名,并将发掘、整理、弘扬范蠡故里这一珍贵文化遗产,让家乡人充分领会范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兴国方略,为南阳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54年),字少伯,春秋时楚宛三户 (今河南南阳) 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自号“陶朱公”,是为儒商鼻祖。

  时光飞逝,2500多年后,在家乡南阳,范蠡仍然是城区南阳府财神庙祭祀的主神,且被尊为“商圣”,与“智圣”诸葛亮、“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并称。为了纪念这位千古奇才,淅川县、内乡县还分别兴建了范蠡公园、商圣苑,宛城区的范蠡祠、范蠡大道也正在修建中......

  随着范蠡传说近日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范蠡诚信经商的“陶朱遗风”,以及他所开创的“陶朱事业”,越发鼓舞着家乡人为建设美丽和谐新南阳而奋斗。【原标题:“商圣”故里: “陶朱遗风”美名扬】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南阳日报 2012-02-17 作者:王鑫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南阳博物馆收藏的明代刻铭砚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