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秀美山水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义马鸿庆寺石窟一号窟浮雕艺术及佛传故事析解

2012/4/23 15:58:36 点击数: 【字体:

  
    大概是在1995年的时候,我作为义马市文化系统一名工作人员来到鸿庆寺石窟,从进入一号石窟的一霎那就对鸿庆寺石窟的浮雕艺术惊呆了。说实在的那时候我对石窟的浮雕艺术只是停留在片面的、非常浅薄的认识基础上,对其精髓还无法从深层次角度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说白了只是好奇加赞叹。随着对鸿庆寺石窟的进一步了解,并且也撰写过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文字材料,当然也包括编撰鸿庆寺石窟档案资料,更重要的是接待过多位国家、省有关专家学者,并从他们口中领略了该石刻艺术的重要价值,才使我为它的精华所在而赞叹不已。多年来总想为鸿庆寺石窟做些什么,但始终因为我所掌握的知识有限而力不从心。
      
    近年来,我在工作之余,查阅了《佛经》、《善见律毗婆沙》、《中阿含经》和其他相关资料,才逐步对鸿庆寺石窟一号窟里的浮雕佛传故事有了更新的认识和理解。
      
    一、佛教石窟造像的起源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佛教史上大力吸收消化印度佛教,并日益与传统文化冲突、调和的时期,是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初被视为神仙道术的一种,流行不广。魏晋时“玄学”盛行,佛教大乘空宗的般若学说因与玄学有相通之处,得以迅速传播。西晋末年以来,兵燹蜂起,社会动荡,为佛教的广泛流传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佛教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广泛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北方后赵、前秦、后秦、北凉的统治者,都重视名僧,注重从政治上利用佛教,更好的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南北朝时佛教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南朝各代帝王都崇奉佛教,其中梁武帝萧衍尤为突出。他发愿舍道归佛,自称是“三宝(佛、法、僧)之奴”,多次舍身寺院,再由朝廷用重金赎回,以此充实寺院经济。北朝历代帝王也竭力扶植佛教,以示心诚,开始热衷于凿窟雕像。北魏时期佛教依仗帝王和士大夫的支持,凿窟雕像遍布全国,如开凿云冈、龙门等石窟,就是突出的表现。我们的鸿庆寺石窟也就开凿于北魏的中晚期。
      
    二、鸿庆寺石窟概况鸿庆寺石窟为河南省三大石窟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中小型石窟的典范。该石窟位于义马市中心东南14公里的常村镇石佛村。鸿庆寺原名“三圣庙”,唐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武则天巡幸该寺,始改名“鸿庆寺”。历经演革,现存洞窟5个,佛龛46个,大小造像120余尊,浮雕佛传故事4幅。其中的“降魔变”浮雕是国内发现同类作品中最大的一幅,为国内石窟中少见,有着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三、一号窟壁浮雕佛传故事探究鸿庆寺石窟一号窟,位于鸿庆寺石窟的最北部,窟内平面为方形,设中心方柱。南北壁皆长6.l米、东西壁皆长5.9米,中心柱东西面宽2.74米、南北面宽2.93米。一号石窟北、南、西三面墙壁各雕刻大型浮雕一幅,其内容根据本人对鸿庆寺石窟一号窟粗浅了解,讲述的是释迦牟尼出家、修行、成佛前后经过,并分别以佛雕形式刻画出来,以流传后世。(一)释迦牟尼本人释迦牟尼,出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约485年。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就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释迦牟尼既佛陀,佛教创始人。本名悉达多•乔达摩,又被世人尊称为如来、世尊、圣者、天人师等。他出生在古印度的迦毗罗国,也就是今天的尼泊尔王国南部。(二)北壁浮雕:出城娱乐图雕刻分上下两层。下层西部两龛已塌落。上层东段造像已风化,西段为浅浮雕佛传故事“宫中烦困,出城娱乐”。画面所涂土红色仍清晰可见。主体部位雕出一座城楼,城墙正面有门,门上有仿木构单檐四阿顶门楼,檐上有立柱,正面柱间有栏额,栏额上补间铺作为通闻人字拱。城门右侧城墙向前凸出,城墙右侧建有城门和二层楼阁式的门楼,门楼建在高耸的立柱、一斗三升斗拱与平座之上,显得非常轻巧秀丽,同时也很好地衬托出城池的宏伟气势。城门外左右两侧及前方亦有菩提树丛,中间有l4个男女人物,或躬身侍立,或坐于树下,表情沮丧、沉闷。门前方树下一人形像高大,可能是释迦太子,头戴高冠,肩披圆领大衣,双手操于胸前昂首而立,表情严峻。其故事为 :传说,喜马拉雅山是众神居住的圣地,由万神之王因陀罗主宰。迦毗罗城座落在喜马拉雅山下,被天上的四大天王护持着,到处是一派开平景象。悉达多(意思是达到目的者)的父亲—净饭王是释迦国国王,他的母亲摩耶在生产悉达多时,非但丝毫没有感觉分娩的痛苦,相反还产生异样的快感,因此她就非常肯定的认为将来的悉达多定会成为一个非凡的人,不料她却因产后虚弱而亡。之后,悉达多在养母(净饭王另一位王妃、悉达多母亲的亲妹妹波阇波提)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并且很快成长成了一个天赋极高、聪颖过人、英俊潇洒的王子。他的伙伴们大都热衷于声色犬马,而只有他终日闷闷不乐,经常陷入沉醉于冥思苦想之中。净饭王见状深为忧虑,让臣仆们想办法尽量使悉达多王子快乐起来。有的大臣建议为他挑选歌姬美女;有的大臣忙着为他建造宫殿和幽静林苑;又有些堂兄堂弟拉他习武射器、狩猎作乐。然而那些他认为只是一时之欢悦,过后悉达多王子仍苦烦如初、郁闷如故。他反复思索着总是困扰着他的问题:民间的人们为什么生活的那么贫苦?有些人为什么因病而亡?所有的人为什么都会终老?……终有一天悉达多王子下决心告诉他的父亲“您不要操心了,我已厌倦了宫廷享受的生活,想出城到城外走走”。净饭王见儿子决心一定,只好答应他的请求,并派众多王公大臣和诸子王妃相随到城外民间。悉达多王子终于获得了自由,每天乘车四处遨游体察民间疾苦,寻求救民于水火、普渡众生之道,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排解心中之郁闷,才感身心之快慰。(三)南壁浮雕:犍陟吻别(又称白马吻别)此窟南壁东端上层西段雕刻的是雕佛传故事“犍陟吻别”和礼佛图。菩提树下雕有山,一尊菩萨左舒式半结跏于树下柬腰圆座上,左足下踏莲花座,白马犍陟前肢曲卧引颈吻菩萨左足。前面的礼佛人为三排,面向菩萨;有二人头梳双丫髻,其中一人手擎华盖;剩余的人有头戴笼冠的,有头戴小冠的。其故事为:经过悉达多王子不断思索,冥冥之中仿佛听到天籁的召唤,他感到他必须离开王宫到他应该去的地方。于是他暗暗准备停当,悄悄走进寝宫吻别了娇妻、爱子,带着随从趁着夜色溜出城门。到一处密林后,悉达多王子站在一棵菩提树下,从身上取下一串项链留给仆从们作留念,摘下头上价值连城的宝石让仆从带回转交给他父王。此时的仆从们已经知道他的用意,痛哭涕零万千挽留。“不要再劝我了,我心已决”王子断然表示,并拔出利剑割发为誓。此时与悉达多王子朝夕为伴的白马见主人决心一定,悲痛欲绝,泪如雨下,匍匐在王子面前,默默的吻着主人的脚。悉达多王子慢慢站起身来,脱下华贵的长袍,穿上布衣短衫,然后头也不回地向密林深处走去,任凭仆从们撕心裂肺的呼喊和白马绝望的嘶鸣……仆从们见悉达多王子离开后怏怏而回,白马也在失去主人后终日以泪洗面,不久竞忧郁而亡。消息传到王宫,王宫大乱,哭声震天,养母几度昏厥伤心欲绝,王妃耶须陀罗剪下垂落的秀发,搬走金床,并决心永远睡在地上,以寄托对丈夫的思念。父亲则严令大臣限期找回王子……(四)正面(西壁)浮雕:降魔变即此壁后窟,宽6.l米,高约5米。浮雕画幅较大也相当精彩。浮雕分上下两层,下层凿有四龛,上层两端为天幕龛,中部浮雕“降魔变”。两天幕龛之间以浮雕形式作一大型“降魔”佛传故事图。龛右侧有二株菩提树,挺拔繁茂,树周围群魔乱舞,向菩提攻击。上部正中有二竖发魔鬼裸着上身、着短裤飞身屈腿托山作压下状。树左侧自上而下有:一魔骑怪兽,左肢上举托物;其下一夜叉裸上身,着短裤,持矛向树猛刺;再下又是一猴头魔裸上身,着短裤,右上肢向后,左臂挥舞巨蛇,其后随长蛇向菩提冲击;最下又有三魔,右手手持环首刀,左手持一盾,中者手持长挺,前者一夜叉口吐毒气。树右侧由上向下有:上有一魔,牛首,喷火吐雾,手挽长蛇。中有一魔,持矛戳向菩提树;又一魔口吐蛇头蛇尾从脑后伸出,手击大鼓;另一魔握拳曲肘作奔跑状;其身后又一骑虎者左手托巨龟后肢,龟引颈举首,胯下猛虎张牙昂首朝菩提急驰。其下又二魔,皆头戴兜鍪,身穿两裆铠,一魔一手持盾,一个举棒皆向菩提树。再下又二魔,一着明光铠,双手持棒,另一身着铠甲,双手持刀盾向菩提攻击。最下是三个女魔,梳高髻,持团扇,妖媚弄姿。这一组浮雕极为生动地表现了释迦“降魔成道”情景。其故事为:刚刚离开宫廷生活的悉达多王子独居在深山密林中,每日渴饮山泉,饿食野果,过着无人照顾的生活,非常艰苦和清贫。但他仍以满腔的执著和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对人生的探索之中。悉达多开始在菩提树下打坐,潜心思索。这时候专门诱人作孽的魑魅魔罗一次又一次地前来诱惑,让他眼前出现家的景象和昔日宫中奢华的生活;又让美女们用色相和甜言蜜语勾引他;又使法术不断让娇妻、父王、养母垂泪痛哭呼唤他赶快回家的画面映入悉达多眼帘,但悉达多始终没有被动摇。魔罗见计不成,又使众多形态怪诞的恶魔在他周围疯狂的威逼恐吓,并声称如不赶快离开此地就要把他撕成碎片、化为灰烬;最后他的眼前又出现了闪耀着诱人光环的王冠、权仗以及荣耀,贪欲、爱欲、财欲、权欲一起呼唤着悉达多,这使他的思想卷入了一片浑沌迷乱的疯狂之中,他的精神近乎崩溃。但悉达多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在菩提树下对人的生死、得失与眼前、过去、未来三生和迁流无常的世界,终于有了崭新和彻底的认识和理解。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静心趺坐,终于以非凡的定力,抵御住了魔罗的诱惑和干扰,摆脱了一切烦恼,打彻大悟,觉悟成道。这时的他全身慧光四射,变成了佛陀、真理的使者——释迦牟尼。
    
    四、鸿庆寺石窟石刻艺术的影响
     
    1600多年来,鸿庆寺石窟一直吸引着众多专家学者、佛徒僧侣、善男信女,就连现在的新加坡、日本等别国人士也对鸿庆寺石窟关注有加,有些还专程到鸿庆寺石窟旅游观光、烧香拜佛、瞻仰其艺术风采。不少国家及省内外专家都认为该石窟布局紧凑,规制严整,窟内既无半成品也无败笔,雕刻时技法娴熟。尤其是一号窟中的“降魔变”浮雕规模宏大,雕刻精细,所雕魔怪凶猛而不丑陋,夸张而不怪诞,给人以较高的艺术享受;北壁浮雕的宫城,是一组仿木制结构的高层建筑,城垣、城楼曲折连接雕刻出宏大的古代建筑群,五角形城门楼结构合理,构思独特,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实例。罗哲文等许多国家著名文物专家赞誉其是“中州文明,华夏之光”、“石刻精华,文物珍宝。”1963年,石窟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标题:义马鸿庆寺石窟一号窟浮雕艺术及佛传故事析解)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文艺界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