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浏览信息

连德林—剪纸连

2013/3/27 14:55:01 点击数: 【字体:

连德林—剪纸连
连德林先生展示他的作品
连德林—剪纸连
连先生的作品

    在六十七年前河南郑州城南一个小村落的普通人家,诞生了一个胖小子,在那个年代是很普遍的事情,因为家家至少都有2-3个孩子,所以说小孩出生也不是什么大事,但谁能想到这个小孩儿今后注定不普通,这个孩子叫连德林,连德林母亲是村里村外有名的剪纸好手,也算小有名气,村里乡里不管谁家办喜事,妇女们都会围在一起,剪喜花,窗花,鞋花等,也许受到环境的影响,或者连德林受母亲基因遗传,连德林从小就对剪纸有着浓厚的兴趣,连德林五、六岁就跟母亲开始学习剪纸,初期学习简单些的样式,如小鸟、小狗、花草等,连德林岁数一天一天大了以后,她的母亲就不想再让他学习剪纸了,因为这些毕竟都是姑娘们做的事情,一个男孩总是做这些,会让村里人说三道四的,况且将来娶妻,养活儿女,孝敬父母,
光靠剪纸是不行的,也不会有出息,但是连德林却根本放不下剪纸,钟情于它,这一钟情,就是半个多世纪。

    这么多年以后,没有生命,没有灵魂的剪刀在他的手中,就像被赋予了灵魂般,拥有了“神奇”的生命,争奇斗艳的团花;张牙舞爪的龙,凌空飞翔的凤,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流光溢彩的双喜图案,令人眼花缭乱。对于剪纸艺术,连德林从最初的剪个小动物、喜花、喜字,逐步形成了喜庆团花、民俗故事的剪纸风格。剪纸成了连德林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此,他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河南的灵宝、洛宁、卢氏等县自古就有剪纸之乡的称谓,当地四时节令,物丧喜寿,物象装饰等都带有剪纸艺术的烙记,剪纸已成为民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寻师学艺,连德林曾多次到这些地方,在乡村山野间徒步几十里搜集民间剪纸图样。一九八八年的夏天,为搜集几幅剪纸图样,他在灵宝的山沟里顶着烈日徒步辗转了大半天,被晒得头晕眼花,脚上也磨了血泡,才找到当地一位剪纸老艺人的家,当时,这位老艺人被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好,毫无保留地将珍藏多年的剪纸图样送给他。

    连德林告诉我们,在传统的社会,长久以来,剪纸艺术是妇女们的专利,是她们创造并传承的,也是剪纸的传播者,当时的剪纸不仅和她们手中剪的物品关系密切,而且还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为使这些散落在民间、濒临失传的民俗文化能源源流长,他在研究剪纸艺术的同时,并开始在民间搜集整理剪纸歌谣,经过他多年的努力搜集,已经搜集到上百首的民间剪纸歌谣,并把这些剪纸歌谣撰写出《“剪歌”与民间剪纸》一文,诸如:“正月里,剪彩灯,彩灯高挂堂屋中,妖魔鬼怪全照跑,一年四季都安宁。二月里,剪条龙,放在门前小河中,风调雨顺太平世,保佑五谷能丰登。”把诙谐生动,充满生活情趣的歌谣呈现给人们,使大家在传颂歌谣的同时,还能感受到绚丽多彩的中原剪纸艺术和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责任编辑:连德林文章来源:行在中国 2012-11-2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