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浏览信息

《创业故事》——宋庆春:千年泥塑在创新中发展

2013/3/26 8:55:28 点击数: 【字体:

      浚县杨玘屯村是著名的泥塑之乡,有句老话说“吃杨玘屯一口饭,会捏咕咕哨;喝杨玘屯一口水,会捏泥泥狗”。从小生长在杨玘屯的宋庆春,在泥塑创作中,大胆创新题材形式,开创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新生代泥塑艺人的代表性人物。

     不同于五彩斑斓的泥咕咕,宋庆春制作的是现实生活题材的泥人。惟妙惟肖的造型、生活化的场景常常引起观者的无限遐思。因为生在杨玘屯,宋庆春对泥塑有着深厚的感情,从小就梦想能成为一名泥塑艺术家。但是家里却希望他能有份像样的工作,并且通过关系让他进入了一家国有企业。

     宋庆春:“工作倒是还可以,薪水也可以,当时一个月一千多块钱,在其它地方打工的人一个月才八百多块钱,后来我还是坚持回来了,遭到父母的反对。”

    宋庆春的父母没想到为了泥咕咕,儿子竟然可以丢弃工作,这下可把他们气坏了。

    宋庆春:“捏好的东西都给你摔了、扔了,还是不让弄,认为做这个没什么潜力,没啥发展趋势。”

    最终,宋庆春还是抗住了家庭的压力,专职搞起了泥塑创作。他认为泥塑作品作为艺术品,是一种审美需求的载体,但仅仅靠传统的表现形式,如飞禽走兽,泥狮子泥猴等恐怕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如何能在创作题材上更加广泛,表现形式上更加新颖,使古老的泥塑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成了宋庆春苦苦思索的问题。

    宋庆春:“晚上把它放到床头,边看边欣赏,看看哪还有问题没有,没有问题了还得想想,咋能把它做的更精、更细。”

    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和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宋庆春的创作题材范围不断扩大,他不仅制做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泥咕咕,还对生活中常见的人物、事件进行发掘,融入到作品中。2003年,他创作的一个“乡村老汉”作品引起了专家的注意,这为他今后的艺术创作明确了方向。

    宋庆春:“有位新乡教艺术的老师,他过来之后,看了非常喜欢,他说你的作品可以,你不应该捏泥咕咕,应该向这方面靠拢,光捏泥人,这样以后才有你的地位。”

    按照老师的指点,宋庆春走上了泥人创作之路。在遍地泥咕咕的杨玘屯,他捏的泥人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在艺术特色上,他的泥塑注重塑造人物的脸、手、脚,所捏的泥人面容亲和、憨态可掬,颇具古朴稚趣的乡土气息。一下子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中外游客。

    宋庆春:“2005年中原文化上海行,那时候我带了大概20件泥人到那去了,效果很好,活动是三天时间,一件不剩全部销完,还跟人家签了几个订单,回来以后又给人家做了一批。”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宋庆春的泥塑创作开启了崭新一页。如今他的作品广销全国各地,每年靠做泥人就能获得十多万元的收入。宋庆春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泥塑创作队伍中,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鹤壁电视台 2009年 2月14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