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浏览信息

郑州魏义民是全国已知唯一掌握“猴加官”传统技艺的人

2013/12/13 17:35:15 点击数: 【字体:

    85岁的魏义民老人,是全国已知唯一掌握“猴加官”这一传统技艺的民间艺人。老人拥有的这门技艺,先后入选郑州市、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非遗”的广为宣传和备受重视,老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猴加官”是一门怎样的技艺?7月31日,记者来到管城区紫荆小区,采访了魏义民老人。

    现场 小小陋室藏有民间绝活

    虽然事先有心理准备,但敲开魏义民老人的房门后,记者还是被屋内的简陋所震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水泥地面,上了年头儿的小红桌子,破旧的椅子和小板凳……唯一让人愉悦的是笼子里鸣叫的小鸟,似乎在欢迎罕见的来客。

    老人正在用胶泥制作脸谱,尽管房顶上的吊扇呼啦啦地响着,身穿背心的老人因为手上活计的精细和精神过于专注,还是一直出汗。“前几天热得根本干不成活,今天勉强,趁着这个时间赶紧做一些。”魏义民老人停下手里的活计说。

    猴加官,又被称为会动的“活泥猴”,起源于旧时戏曲开场或在演出中遇显贵到场时加演的舞蹈节目。由一个演员戴假面具穿红袍﹑皂靴,手里拿着“天官赐福”、“指日高升”、“一品当朝”等字样的布幅逐次向台下展示表示庆贺。在清朝时期,书上对它的记载是“猴财”、“猴富”、“猴寿”、“加官”。它是旧时小孩的玩具,有祝福、祝愿的意思。

    作为我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猴加官在中原地区流传了近300年,是豫中地区独有的民间特色工艺品。泥巴做成的猴头猴脸和京剧脸谱,猴身粘着染了五彩颜色的“猴毛”,钉上一指宽的布条做成胳膊和腿,一根细线系住猴头,两根细线分别穿在“猴手”和耳朵上的小孔里,并和一张京剧脸谱相连,然后一起绑在木棍上。抖动木棍,就会看到表演了。

    经历 两次重拾少年技艺

    魏义民出生于1927年,为土生土长的南阳人,在他儿时的记忆中南阳街头每逢年节都有卖猴加官这种玩具的,而猴加官在魏老的祖父一辈便有了。他在14岁的时候,拜附近村庄一位聋哑艺人为师,因为技艺精湛,更兼创新,颇受师父器重,得以领头制作。

    后来日本人占领南阳,加上又遇灾荒年,人们纷纷逃难而去。1949年10月,魏老回到郑州,工作、结婚、生子。魏老在城市里开始了新的生活,年少时的这门手艺慢慢地被忙碌的生活掩盖了光芒。

    1980年,老人退休以后,几十元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人,经济非常紧张。有一天,老伴突然想起,很久以前他曾经提起过的“猴加官”,便问他还会不会做。荒废了几十年的手艺,要不是刻骨铭心,可能就想不起来了。最开始,工具不全,做了半个多月也没做成,后来终于成功了。

    “夏天我就在家里做,等到过年的时候老伴带出去卖。”每年春节能卖掉千余个,得来的钱让本来紧巴巴的生活有了些滋味。那是魏义民老人最快乐的三年,依靠自己的手艺和劳动,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后来老伴生病,他也越做越少,待到老伴去世,他的生活也暗淡下来,提不起劲儿,猴加官这门手艺再次停了下来。

    2004年河南启动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在熟人的带领下,他带着‘宝贝猴子’来到了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学会。“好几十年没有见到这个东西了!”工作人员一看,惊喜极了,当时就吸收老人为省民间艺术家学会会员。于是老人重拾手艺,并于次年获得了国家专利。

    2007年中原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老人制作的猴加官摘得金奖,让老人又有了精神头儿,创作劲头一发不可收。老人还用每次做猴加官剩下的泥巴捏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作品。有常见的白菜、萝卜,栩栩如生,上面还趴着一只蛐蛐,妙趣横生。老人说,这些都是灵感来时顺手捏的,算是配“猴加官”这朵红花的绿叶吧。

    感慨 “让更多的人看到、喜欢、收藏,就是对这项手艺最好的保护”

    在每一个精彩的“非遗”项目背后,往往连带着一个感人的保护人的故事。魏义民老人也是如此。老人说,多年来一直靠着他的退休工资勉强支撑着生活开销和制作“猴加官”的成本。偶尔有知道的人,会找到家中买几个。参加一些活动,偶尔会卖出几个。

    “猴加官不是没人喜欢,就上个星期,电视台要拍摄节目,和人民公园协商,准许我在里面摆摊,结果拍摄纪录的20分钟里,一共卖出去了13个。一位老太太激动地说,好几十年没有见到这个东西了,欢喜得很,给家里所有的小孩子每人买了一个。”

    “和我一起学习的还有两个师兄弟,但他们现在也都去世了,全国会这门手艺的只剩我自己了。这门手艺要是绝了,老可惜。”老人拿出了他的证书、奖状。“政府和相关部门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喜欢、收藏,就是对这项手艺最好的保护!”

    提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魏义民老人叹息道:“我年龄大了,也没有帮手,不可能像年轻一些的传承人那样做大做强。能带出几个称心的徒弟,就算安心了。”

    魏义民说,不久前刚收了两个徒弟,因为天气太热,自己身体也不好,想等立秋天凉快了,就把他们俩叫过来,好好教。“希望年轻人能开拓出新的路子,找到有效的保护方式。只要有人真心喜欢,愿意传承下去,我就教,也可以把专利转让给他。猴加官这门手艺没在我这儿断掉,总算对得起老祖宗了。”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郑州晚报 2012-08-1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