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
历史年代:隋仁寿二年(602年)
地理坐标:位于郑州登封市北嵩山内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封法王寺塔群,位于嵩山南麓玉柱峰下,现存隋塔一座、唐塔三座、元塔一座、清塔一座。其中最大的一座塔是四角抛物线型正方形隋朝舍利塔,全部用黄泥砖砌而成。其余三座唐塔塔铭已失,塔顶和基座已有破损,但造型俊秀、精巧。
据明万历时登封知县傅梅所著《嵩书》载,塔建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大法王寺隋舍利塔建成后,隋文帝即令高僧智教将佛舍利护送到法王寺舍利塔内供养。同时下诏,将“大法王寺”改名为“舍利寺”。而这恰恰是属于第二次的佛舍利大分送,即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在佛诞日时,隋文帝请名僧智教、明芬等将佛舍利分送至全国五十三州入函立塔。
鉴于法王寺的许多珍贵石碑已毁。为此,我们无从查寻隋文帝派遣智教向法王寺赠送佛舍利的盛况,但从朝廷当时派往雍州的童真法师迎送佛舍利的盛况中,亦可见其大略情景。
塔为方形密檐式砖塔,坐北面南,方形,边长7×7米,占地49平方米。塔15层,高35.687米,塔身下部略瘦长,无基座。其塔身之上为15层密檐,层层密檐外叠,叠出最宽者约90厘米。各层密檐的高度和宽度由下而上逐层递减,使塔体外轮廓呈优美的抛物线形。塔底层南面辟一塔门,可直入方形塔心室,平面为方形,佛台上供有泥塑佛像1尊,台下供奉明永乐七年(1409年)汉白玉佛像1尊。舍利塔高居寺院后部台地上,成为全寺的标志。塔体壁厚2.13米。内部为空心结构,从底层可直视塔顶。
该塔全部用长方形、方形青砖、黄泥垒砌而成,砌法多采用不岔分法,塔体外壁敷有一层白灰保护。2001年6月25日,法王寺舍利塔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