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是很多老郑州人生活和精神上都无法绕开的地方。千百年来,一尊尊城隍塑像,寄托着人们对这个正义化身的神灵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香烟缭绕,随风散去。烟雾中,胡大爷的视线尽头,是挺拔俊朗的戏楼。戏楼两侧的石柱上镌刻着的“传出幽明报应彰天道,演来生死轮回醒世人”楹联,让多少人陷入沉思。
城隍 城和隍
先有城,后有城隍。郑州也概莫能外。
城隍原本不是神,从字面上看,城是城墙,隍是没有水的城壕。
古代人,把守护城池的神,称为“城隍”,而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就是一城之主。
郑州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处长宋秀兰在《郑州城隍庙》书中写道,每个城市供奉的城隍神也不一样,多为廉吏或品行正直之官员。郑州的城隍,是为救刘邦而死的大将纪信。
楚汉争霸时,汉王刘邦被项羽大军围在荥阳邙山一带,纪信毅然请命扮作刘邦。最后,刘邦得救,而纪信却被项羽活活烧死。
明时,太祖朱元璋对城隍庙神极为推崇,下令京城和各府、州、县都要建庙供奉本地的城隍,并给城隍神以王、公、侯、伯等爵位。那时,全国共建了1472所城隍庙。
人们为纪念忠心救主的纪信,推崇他为郑州城隍爷。皇帝敕封郑州城隍为“灵佑侯”,并建庙祈祀,所以又称“城隍灵佑侯庙”。
据民国《郑县志》记载,明弘治十四年知州石纯粹、嘉靖六年知州刘汝、隆庆四年知州李时选均重修城隍庙。到了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也多次重修。
从1984至2004年的20年间,当地政府对郑州城隍庙也进行了多次保护维修。
现在的城隍庙,坐北朝南,面积近4000平方米,由中轴线上的大门、仪门、戏楼、大殿、后寝宫组成。建筑形式有悬山、硬山、歇山、卷棚高台楼阁等,几乎涵盖了我国常见古建筑的所有特点。
神秘老戏楼
置身于城隍庙内,一种久远而又独特的气息扑面而来。
郑州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商城遗址保护部主任汤丽萍说,郑州城隍庙中轴线上的建筑,都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这些建筑中,尤以戏楼和大殿最为珍贵。
眼前的戏楼,高约15米,主楼居中,左右边楼与主楼相辅,飞檐斗拱,华美精致,气势非凡,在国内较为罕见。
戏楼基座为青砖砌成,基座四周由汉白玉栏杆环绕,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基座上是歇山式楼阁,上下错落,翼角重叠,红色木柱撑起的楼顶和层檐顶面,雕梁画栋。
更为巧妙的是,这座戏楼和其他敞开式的戏楼不同,基座前后有门,如果大门关闭,则无人能进入戏楼。此时的戏楼,成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如今的戏楼,早已戏罢台空,风声过后,叮当作响的铜铃像,是戏楼对曾经拥有过的辉煌时光的诉说。
灰砖绿瓦、朱漆门窗的大殿,是城隍庙的核心建筑。远远望去,飞檐高挑,巍然凌空。
城隍庙内原有不少碑刻,现仅存有明初郑州同知张大猷草书的《福赞》碑刻,字体圆润含蓄,轻灵秀逸。
郑州城隍庙独具风韵的戏楼、庄严堂皇的拜殿,以及精细华美的砖雕、巧夺天工的木雕、彩画等,都弥漫着无与伦比的艺术光华。
早在50年前,郑州城隍庙就被公布为“省保”单位。
电影《泪洒相思地》、《我爱我爹》,电视剧《黄河东流去》都在这里拍摄。戏曲电影《我爱我爹》中的戏楼,就是这座戏楼。
民俗民艺
昔日,城隍庙曾维系着几十代人的情趣逸乐,至今仍留给人们绵长而温暖的记忆。
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城隍爷生日时,庙会最盛,会期可达20天。人们在戏楼为城隍唱大戏,希望能保佑全城平安。台上古乐喧天,丝弦阵阵,台下听者或坐或立,如痴如醉。
那时,进入城隍庙,就像进入阴曹地府,庙里到处是凶神恶鬼,阴森可怕。它暗示人们,要积德行善,莫做坏事。否则,死后到了阴间,也要受到阎王爷的审判。
今日的城隍庙会,已不再是昔日的“鬼文化”庙会。
在胡大爷的记忆中,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城隍庙会依然兴盛,四方百姓来此焚香祈福。庙会期间,各种各样的民间工艺品、风味小吃都汇聚于此。
20世纪80年代以后,沉寂了多年的传统庙会也得到了恢复,并且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除了戏曲、陈列展览、民间工艺制作之外,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
尤其是2003年2月,郑州市举办了首届郑州城隍庙民俗文化旅游节,吸引了不少海内外的游客。
近几年,郑州在传统庙会的基础上,连续举办了“郑州城隍庙新春文化庙会”活动,展示了具有中原地区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
2013年的文化庙会,除了河南地方戏演唱、秧歌队、盘鼓队、唢呐吹奏等传统表演项目外,新增添了四川变脸、龙狮舞、高跷队、小丑魔术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