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走壁。
这是勇者的事业,更是力与美的展示。大凡观看过的人,无不叹为观止。
在泌阳,提起张氏车技,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几年前,张海涛三兄妹受到中央领导人、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等的亲切接见。多年来,张氏飞车以高超的特技表演,赢得国内外观众一致好评。
百年传承——表演团就是俺的家
张氏传统车技已有百余年历史,是泌阳县特有的杂技项目。泌水镇老艺人张继宗自幼跟父亲张一利学习杂技,至今已有三代传承人。
而真正把张氏车技发扬光大、推向全国的则是张海燕、张海霞、张海涛三兄妹。
张海涛说,以前,条件有限,车技表演主要以自行车表演为主。“通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我开始研究钢木结构的木桶制作。”张海涛说,他最终在1982年将木桶研制成功 。
随后,张氏三兄妹面向社会招收20余人,正式成立了以自行车和摩托车表演为主的泌阳县张氏飞车团。
增加了摩托车表演后,其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大幅提升。
精湛的表演技艺,吸引更多的人慕名而来拜师学艺,表演团队不断发展壮大。
到上世纪中期,张氏三兄妹的三个飞车团队演出人员已有近200人,年收入近400万元。
“总觉得自己的一切都和团里紧密相连,表演团就是俺的家。”采访中,一名演员说。
风险多多——宁可演员受伤,也得保证观众安全
怎样才能创新表演节目,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993年,张海涛萌发了利用汽车进行走壁表演的想法。他不惜重金,在北京一家汽车制造厂定制了发动机和其他零部件,组装之后进行表演。
1995年,张海涛的汽车走壁表演终于成功。
张海涛说,随着民营杂技团体的增加,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面对冲击,张氏飞车团却始终不愿放弃诚信经营、文明演出的理念。
“宁可演员受伤,也得保证观众安全。”张海涛说。
正是靠着这样的治团理念,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张氏飞车团不但没有被挤垮、淘汰,而且节目越来越丰富,实力越来越强大。
传承技艺——希望有个专门的培训场地
多年来,张氏传统杂技以高超的表演赢得国内外观众的一片赞扬。《杂技与魔术》、《中国艺术报》、《广州日报》、中央电视台3套《走进幕后》栏目先后报道了张氏飞车的成长历程和演出盛况。2004年10月,张氏传统杂技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省百佳文化经营单位”称号。
“对张氏传统杂技的保护和传承,县里很重视。”采访中,泌阳县文化局有关工作人员说,局里专门召开了张氏传统杂技保护工作座谈会,成立保护组织,制订保护计划,并部署了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工作。
按照部署,泌阳县将尽快建立张氏传统杂技保护基金,对其实施重点保护。
谈及未来的发展,张海涛告诉记者,现在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培训场地,新演员都是通过演出培养出来的,严重制约飞车团的发展。
张海涛说,干了一辈子飞车杂技,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个专门的培训场地,成立一个飞车杂技学校,把这门艺术保留下来,传承下去。(滑清泉 李柱 通讯员 舒淼)【原标题:中国飞车第一人:梦想在激情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