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再造千年古车

2013/9/13 15:36:06 点击数: 【字体:

    
    早春二月,春寒料峭。
 
    在平舆县城北郊区一处陈旧的院子里,一位古稀老人用刨子在一根木方上反复地刨着,飞卷的刨花落了一地,他稀疏发白的头上沾满了木屑。不远处,老人的两位徒弟正在用钢锯下料,一根根长的、短的木方整齐地放在一起。他们衣衫单薄却毫无寒意,额头上隐约可以看见细小的汗珠。
 
    这一师二徒接受了一项艰巨的任务:造一辆1000年前的太平车,再现太平车的民间制作工艺。
 
    老人名叫孟庆岁,今年73岁,家住玉皇庙乡范寨村,他兄妹5人都以做农具和太平车为生。孟庆岁从15岁开始跟着父亲和哥哥学做太平车。太平车手工技艺传到他已经是第四代了。
 
    孟庆岁说,现在只有他和他的哥哥孟庆国熟悉太平车的制作,哥哥已经84岁,眼睛已经看不清东西了,身体也不好,对太平车的制作只能靠记忆口述出来。
 
    孟庆岁亲自做过的太平车有多少辆已经记不清了,在“文革”前后就基本停了,因为那时候马车、架子车已经很普遍了,使用太平车的人越来越少。
 
    做木工活的人大概都不按图索骥,要做的木器全在脑子里,孟庆岁也不例外。太平车有多大?啥模样?需要多少根木器件和铸铁件?孟庆岁说不出具体的尺寸,代代相传的技艺,太平车的形状印在他脑子里几十年了。
 
    制作一辆太平车有上百道工序,要3个木匠、4个铁匠共同干两个月才能完工。
 
    据《路史后纪》记载:奚仲发明车辆,禹王举奚仲为“车正”,主管天下造车之事。奚仲利用平舆森林资源丰富的特点,继承祖上制车的娴熟工艺,研制出一种有顶盖,供贵族“所居”享用的车辆——“舆”,后世崇奚仲为造车的鼻祖。《周礼考工记》云:“舆人为车”、“从舆为正。”奚仲在平舆发明的车辆,经过2000多年改进,到宋代时进化为有固定模式的太平车,一直沿用到近代。
 
    据平舆县文史馆的同志介绍,太平车主要使用在我国平原地区,其研制和使用有1000多年的历史。太平车有车棚、车厢、轸木、内外把、车轱辘、车轴等主要铁铸件和构件组成,坚固耐用,一般载重2吨左右。太平车的行走方式与其他木车不同,即由人驾辕,牲畜拉车,缰绳一端绑在骡颈的轭套上,另一端绑在车轴上,这种人驾辕、骡拉车的系驾方法。太平车速虽慢,可正适于只求负载多,不求行车快的要求,因其行进平稳而得名。
 
    平舆土地平整,自宋朝以来一直是我国各种传统车辆的制作地,太平车、木牛、辕车、轿车等传统车辆制作的专门作坊、工场比比皆是,星罗棋布。相传平舆旧有制作车辆的工场作坊有百余个,为中原地区车辆的制作与销售中心。每年制作太平车千余辆、其他各种车辆数千辆,通过中原庙会等商贸方式,流通到全国各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交通事业的发展。
 
    2007年,由平舆县申报的“太平车制作的手工工艺”顺利通过了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组的评审和认定,成为我省第14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初,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平舆县为“中国车舆文化之乡”,并挂牌成立“中国车舆文化研究中心”。
 
    直至上世纪70年代末,平舆县各生产队还在不断使用太平车。农村推行生产责任制后不久,不但农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而且运输工具也迅速更换,大批的农用拖拉机、大小机动三轮车乃至各种型号的汽车,纷纷开进农家。太平车逐渐为现代化交通工具所取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制造这些车辆的木匠作坊和铁匠店铺已不复存在,成为历史的陈迹。
 
    太平车独特的制作技巧在于独特的选材与备料。木材的挑选要在冬季采购无虫蛀、枝干笔直的国槐、桑树、榆树、椿树为原料,长度则要在2米以上。之后,将木料投入清净冰寒的沟塘中,在水中浸泡9个月至一年时间水杀,水杀可使木料质地坚硬、御裂纹、防虫蛀并能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延长车辆的使用期。备料是将水杀的木料从水中捞出,除去残皮、晾五至六个月,到八成干为宜。使用前为了彻底清除木料中的水分,用平舆传统的火炕熏烤法,将木料烟熏火烤8至10天,待木料中的水分熏烤干为宜。
 
    另一个技巧在于榫头施蜡法(火炙施蜡工艺)。太平车在合车时,针对卯眼小、榫头大的矛盾,先将榫头削去棱角,用麻秆火烤5~10分钟,待榫头烘烤至适度,施涂黄蜡再烘烤,如此6遍,使榫头质地软化、张弛有度,再把榫头对准卯眼,用油锤将榫头缓缓打入卯眼,经过常温冷却后便形成了榫卯结构内抑外张,达到止脱目的。太平车制作中的火炙施蜡工艺,是中国古代造车的独特工艺,它解开了中国古代车辆坚固耐用的秘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
 
    “目前,平舆能够打造太平车的能工巧匠一般都在70岁以上,这一民间手工技艺若不及时发掘,将会在我们这一代消失。”该县文史馆的同志忧心忡忡。
 
    2006年以来,平舆县本着“抢救第一,保护为主”的方针,对太平车制作技艺进行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该县组成“老、中、青”三结合的太平车制作队伍,继承太平车等传统车辆制作技艺,培养优秀传承人。对太平车制作工艺等为主要内容的车舆文化进行进一步挖掘、整理、包装,扩大对外宣传,运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对太平车制作的手工技艺进行有效抢救和保护。
 
    千年岁月匆匆而过,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太平车的时代早已过去。然而,这一濒临灭绝的千年古车的制作技艺正在传承下来。(张付军 刘 华 付建强)【原标题:再造千年古车】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2012-02-28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平舆荣膺“中国车舆文化之乡”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