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芝麻渴望成就大产业(2)
2013/9/13 14:40:06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至于为什么会造成现在这种局面,老陈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外国芝麻的低价倾销!通过昆明边贸进口的东南亚芝麻以及天津港口的芝麻,一斤价格只要4元左右,远低于国内正常的芝麻价格。
“国家和政府应该对农产品加大保护力度,对农产品进行补贴,让农民也可以低价销售,国内企业直接在当地采购原材料,必将会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提高了,消费能力就提高了,还是本地企业和政府受益啊,可以增加税收嘛!”很显然,只有初中文化的陈爱民对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用一个商人的角度为政府算了一笔很划算的账。
在平舆,还有不少和老陈一样的芝麻经纪人面临同样的问题。
对此,记者也通过查阅平舆县政府网站、采访农业局负责人等方式向当地政府了解这一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对白芝麻的研发、加工及保护力度,并在河南省农科院的帮助下,先后选育出河南2号、豫芝5号、豫芝8号、郑97C01等芝麻新品种,累计繁育白芝麻良种50多万公斤,成为全国最大的白芝麻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同时,该县还成立了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和专业技术委员会,制定了白芝麻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体系,编制了《优质专用白芝麻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实现了白芝麻生产管理的标准化,产品质量标准高、无污染、无公害。
平舆县农业局副局长阎富立告诉记者:其实政府对芝麻种植有些扶持政策,如免费提供种子,以及一定标准的化肥和农药,全县大概有3万亩的种植户可以享受这种扶持政策。
平舆县农科站站长李香芝向记者出示了一些种植技术的培训资料,主要是农科站科技工作人员对芝麻种植户进行免费的指导,并建议记者到去年种植面积稍大的几个区域看看,如杨埠乡任留村,高杨店乡刘寨和张胡营,3个种植规模最大的自然村种植面积加起来约1500亩。
在李香芝推荐的杨埠乡任留村,路边小卖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告诉记者,去年自己种植的芝麻遭遇水涝,收成实在不怎么样,一亩地只收割了几十斤,还是干瘪瘪的,价格自然也上不去,现在还留在家里面。遭遇这样困境的种植户在平舆很多,村民坦言,自己今年下半年种植芝麻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实在不划算。
建言 规模化、科学化种植,围绕芝麻产业做经济发展文章
与普通农户小规模种植的低产芝麻不同的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国家芝麻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张海洋带领的团队就曾在高产试验田中创造了亩产251.8公斤的夏播高产纪录。
对于目前驻马店地区芝麻的种植问题,张海洋建议:扩大种植面积,把土地集中到种植大户手上,给以相应的政策支持,从而保证芝麻生产能力,稳定国内外芝麻市场价格;选育与推广应用优质高产、抗病耐渍、专用型芝麻新品种,以满足不同加工企业的生产需求;实施品种区域化,种植规模化,推广规范化配套栽培技术和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提高芝麻商品品质以保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油料振兴计划。
驻马店芝麻种植,特别是平舆县的芝麻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政府实际上也要多关注本地的优质资源,围绕这些做经济发展文章,只有立足实际,才能做出符合自身特色的项目和行业。
对于浑身都是宝的农作物芝麻,驻马店驿城区政协委员、驻马店市古味小磨香油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大伟是如数家珍:芝麻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E、卵磷脂、钙铁镁等营养成分,其中亚油酸有调节胆固醇的作用,可以制作成营养胶囊;芝麻叶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也很高,特别适合老年人食用;甚至连看似“废物”的芝麻秸秆,由于强度很高,完全可以开发芝麻秆筷子,既节约了木材资源,环保,又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张大伟向记者分析到,天气因素、芝麻种子市场的混乱、种植没有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技术相对落后、收购价格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等等,是导致农民种植芝麻积极性越来越低的主要因素。他向记者提出诸多建议,如改进芝麻种子质量,把种植田地改成鱼脊形状以便防涝,提高芝麻产品附加值,政府政策扶持和监管引导,积极开拓海外高端市场,把驻马店的芝麻以及相关产业真正做大做强。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众多种植户纷纷表示,多雨,特别是收获时节的连绵秋雨对芝麻而言是毁灭性的灾难,这也是农民经过屡次教训之后的惨痛经验。如何避免这种因为意外天气导致颗粒无收的风险?或许通过农业保险,提高种植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2010年6月,河南省政府制定了《2010年农业保险工作方案》,对于农业保险经营方式、财政补贴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成立农业保险领导小组,各县市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工室,统一推动农业保险工作。
记者也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人保财险驻马店分公司的负责人,农业保险部的肖运波经理告诉记者,作为农业大市,驻马店农业保险业务这几年发展迅猛,和中央、省、市、地方的四级财政补贴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小麦,每亩保险金额311元,保险费每亩是18元,其中80%由财政补贴,个人只需要负担20%,即3.6元。
财政部相关信息显示,自2007年至2011年8月,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共向农户支付农业保险赔款356亿元,受益农户5990万户次。
然而,根据相关的政策,大豆、花生也即将进入农业保险的范畴,唯独没有芝麻,究其原因,无非还是种植面积过小,作为独立经营的保险公司企业,显然是要核算成本的。同样是在驻马店,正阳的150余万亩的花生就即将获得风险保障。
诚然,芝麻种植户如果想分享中央财政制定的惠农政策,只有扩大种植规模,才会有可能纳入未来的农业保险范围。有了国家政策的扶持,芝麻种植这一特色农业才会发展的越来越健康。
调查 芝麻加工企业遍地开花,“小磨香油”市场亟待规范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也许并不是很了解驻马店,可是只要一提及这个城市,第一反应肯定是“小磨香油”!显然,小磨香油已然成为驻马店的名片,并和这个城市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
目前,在驻马店境内近百家的芝麻加工企业中,绝大多数仍是家庭式的手工小作坊。
3月9日上午,记者几经打探,经过路人的热心指引,终于找到了年销售额达近3000万元的驻马店正源食用油油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制造点。
由于是生产淡季,偌大的厂区空空荡荡,记者随同办公室主任李凯走进半掩着门的灌装车间——一个生产车间和仓库不足50平方米的地方,用墙围起了一米余高的隔断。车间内,流水灌装线上,5名工人依次而坐,每人负责一道工序,往空瓶子灌装芝麻油,贴上标签,装箱并运送到隔壁的仓库。
李凯介绍,在生产车间地面的底下,埋藏了数个存储加工好的油品罐子,通过输送管道抽取到灌装车间流水生产线一侧一个一米多高的罐子里面。记者看到,罐子口没有密封,芝麻油就沿着管子徐徐向下流淌,完全暴露在空气之中。负责第一道工序的女工从一侧的编织袋里麻利地取出一个个玻璃瓶子,把瓶口对准罐子口中间的一个类似水龙头的阀门开始装油。随后,又顺手把已经灌好的芝麻油瓶子放在右侧的传送带上。可能是觉得灌装得有些多了,她还不时把有些已经灌好的芝麻油再倒出来一些,并用卫生纸擦拭了一下瓶口。
进入生产车间采访时,记者并没有被要求更换任何服装,更没有要求佩戴口罩和帽子。而灌装车间的工人,也没有一个按照食品加工企业工作规范穿着工作服,佩戴工作帽、口罩或手套等。
灌装车间南面紧邻的是生产车间,也没有设置任何的消毒环节,拉开卷闸门,就可以看见厂房中间位置安装的数十台石磨,炒熟的芝麻被倒入石磨上方的入料孔进行研磨,随后,磨好的芝麻糊状半成品被倒入旁边直径一米多的大锅,加入高温的开水,不停地搅拌和摇晃,最后沉淀出芝麻油。
在会议室,看到了记者对产品外包装的疑惑,李凯坦言,在驻马店本地生产和销售的芝麻油,外包装大多雷同,加工工艺和水平也无多大差异。
这样的生产环境下,记者却看到了高高悬挂的十余个各式的企业荣誉称号牌匾。
在驻马店市,比正源公司规模更小的芝麻加工点随处可见,一台炒芝麻的机器、一口大锅再加一台石磨就可以为客户进行芝麻油的加工,没有营业执照,没有消毒设施,甚至连基本的卫生要求都无法保障。
张海洋博士告诉记者,以前驻马店油料加工企业用平舆的芝麻加工芝麻油,品质当然可以保证,现在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大量使用进口芝麻,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当然不一样。这样的芝麻油和其他地方加工的芝麻油没有什么区别,加上品牌建设与推广意识薄弱,照此发展下去,驻马店小磨油的口碑肯定会越来越差,可能被外省品牌企业抢占更多的市场。
对此,他建议驻马店政府建立龙头企业带动,生产科研加工贸易部门紧密结合的芝麻产业化联合体,提高加工技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以增强地域芝麻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如有着极好的抗氧化和衰老作用的芝麻素,广泛应用于医药和保健品行业,市场前景很好。芝麻素从芝麻油中提取,每吨油可以提取4公斤芝麻素,其价格大概是每公斤2万元,油料损耗约15%,显然经济效益极高。
早在2010年4月,作为政协委员的张大伟就提交了一份《关于净化整顿驻马店食用油市场管理的紧急呼吁》,在这份饱含期待的建议中,张大伟分析了食用油市场的混乱:制作点卫生条件脏乱差,质量不合格甚至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销售价格远远低于正规企业的生产成本,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合法加工企业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毁坏了驻马店悠久的小磨香油名誉,绝对不利于这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1年5月,张大伟又就芝麻产业的发展向政府提供了一份详细的项目规划,例如建设“万亩绿色有机芝麻小磨香油观光休闲产业园”,发展有机芝麻种植,延伸至休闲旅游产业,多角度开发。
现实的问题是,他的建议没有得到政府任何部门的回应,即使是一间属于自己的厂房,也是让他多方奔波之后才勉强获得的,“政府根本不批地,嫌企业规模太小,可哪个企业不是从小做起的?我不像有些企业家,搞来资金就去投资别的利润更高的生意,我是想把驻马店的芝麻产业做大做强,不然可惜了我们的优质资源!”张大伟情绪激动地对记者说道。
在驻马店正道油业的经理办公室内,指着墙上一面世界芝麻产地地图,总经理马磊忧心忡忡:非洲广袤的沙漠,干燥的适合芝麻生长的气候,加上关税的优惠,使得大量廉价的芝麻充斥国内市场!而在国内,在驻马店,曾经的芝麻产销大市已经风光不再,得不到价格保护的芝麻种植户,转而投向能带来较多经济效益的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芝麻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对于一个以“地理标志保护”的特色产品企业来说,没有了特定地域的优质原材料,无疑是令人忧心忡忡的!
马磊表示:“驻马店小磨油在外有很高的知名度,要想做成大产业,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现在是地利人和,天时缺乏!”由于利益驱使,不少商家或是企业为了谋求更多的利润,大量掺假,在价格低廉的伪劣产品面前,消费者无法辨识真正的小磨油和勾兑了色拉油甚至香油精的假产品的差别,导致一部分顾客干脆选择放弃。
对于芝麻油的生产工艺和制造要求,相关专家表示,目前的芝麻油行业标准已凸显了很多的漏洞亟需完善,这就给一些不法商家提供了土壤。至于有些地方的工商部门的监管,往往是“抓大放小”:小加工企业抓住了,罚款也难以实现,大不了再另起炉灶,今天查处了一个牌子,明天再重新注册一个,违法成本极低,所以在很多地方,芝麻油加工企业规模都不大,由于市场环境的不规范,小企业获取利润的方式和机会甚至比正规经营的企业还要多些。
马磊告诉记者,比起日本、韩国市场消费观念,现在国内小磨油市场还是需要很大的力度去开发:芝麻油所含对人体极有益的成分,似乎不比橄榄油差,传统的石磨低温加工工艺比起高温机榨有很多优势。但是缺乏媒体和专家的引导,目前销售不是很理想,甚至有淡旺季节之分,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小磨油的认知,加上政府的保护和监管,做成大产业只是时间的问题。
■采访札记
政、企、农三方联动做大做强招牌产业
面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就业,土地流转已经在全国很多地方研究探索,如何更好通过流转产生经济效益,为农民增收,成为政府亟需解决的课题。记者认为,驻马店众多的芝麻加工企业,实际上可以尝试承包农民的土地,把农民变成产业工人,种植符合企业需求的高品质原料,一来可以使农民在流转土地过程中获取稳定的收益,又可通过种植取得“工资”,解决政府的难题。二来也可以保障企业的生产需要,不受外界市场价格及原料品质差异的干扰。在原料品质保障的前提下,企业通过规范生产,市场推广,品牌建设,完全可以一步步踏实发展,用过硬的产品和庞大的规模化生产赢得市场的扩大和消费者的忠诚。
同时,在弘扬传统制造工艺的同时,企业也需要下力气练内功,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生产力和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食品加工类企业,尤其要重视。
通过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种植也为农产品类保险的推行提高了效率和可行性,承包土地的油类加工企业可以通过农产品保险规避一部分天气因素带来的生产风险。
对于政府方面,一方面要主动介入,积极引导发展重点企业,给予他们各个方面的扶持;另一方面要在品种培育、深加工等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训,增加农产品补贴,切实为百姓办成事,办好事,办对事。
政府负责牵头和推广引导,企业和农户合作,形成利益联盟,企业主动承担前期投入的成本,保障种植户的合理利益,必然可以造就稳固的产业链条。
记者采访过程中,不断有经营者提出芝麻油不同于其他食用油,它比较适合调制菜品,而不适合烹饪菜肴。这也是一直制约芝麻油类加工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如果企业在产品研发上结合市场,开发更多的深加工产品,如古味小磨油公司的孕妇油,婴儿油以及口服液等产品,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单一产品的经营风险,增加盈利点;同时,多元化的芝麻类产品必定为企业长久发展、为芝麻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接受记者采访的企业大多是家族式经营,自身条件所限,招揽和留住人才一直是这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一道难题。
但是归结到一点:政策的倾斜和支持至关重要,因为优质的传统产业传承下来不易,离开政府的扶持,要发展更难!【原标题:小芝麻渴望成就大产业】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2012-04-05 作者:王仲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