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重读《汝帖》

2013/9/10 14:47:30 点击数: 【字体:


    陪同远道而来的文友去汝州学宫看《汝帖》。作为一个地道的汝州人,我尽其所知推介汝州“三宝”之一的《汝帖》。

    在浩瀚的书法艺术宝库中,《汝帖》堪称为古代碑帖中的珍品,明、清时代与《淳化阁帖》、《泉州帖》和《绛州帖》并称为四大名帖。曾任河南巡抚的清朝碑帖学家毕秋帆在其所著的《中州金石考》中称赞汝帖“真宋室之鸿宝也”。清代诗人孙灏在其所作的《汝帖》中写道:“望嵩楼高高入云,旧藏汝帖天下闻。松煤拓纸岁万本,良司厌苦征求纷。楼瓦飘零碑坠地,过眼烟云等闲弃。谁从灰烬拾遗珍,石烂犹存古文字。”

    在碑帖艺术领域造诣颇深的文友说,来之前他在故宫博物院看到了《汝帖》原石的宋拓本。剪方装,共12卷,分6册,另附题跋1册。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汝帖是中国北宋汇刻丛帖。宋大观三年(1109年)八月河南省汝州郡守王采集《淳化阁帖》、《绛帖》及‘三代而下迄于五季字书百家’刻成,共十二卷,自皇(仓)颉至五代郭忠恕,共77家又23种,因刻于汝州,故名……”

    踏着阳光,我们来到了学宫珍藏金石的展厅。推开厚重的木门,如同启开800多年前岁月的屏障,墨香飘然而至。文友双手并拢举起,长久站立在门前,十分虔诚。

    迈着轻缓的步履,我们朝圣般地进入了展厅。石碑静卧在展厅内,日光灯下闪着熠熠光华。摩挲石碑的一角,如同触摸着800余年生生不息得以传承的碑帖文化的魂灵。碑上镌刻着先秦以至隋唐、五代的名家书法精品。文友边品边读,很快进入了艺术欣赏的圣境。时而,他欣喜惹狂,发出惊叹:“你看,这郑国大夫皇颉的字,潇洒俊逸;这是孔圣宣尼的书法,浑厚肃穆;这是‘酒仙’刘伶的字,自由奔放,洒脱不羁,真乃文如其人啊!你再看,唐王李世民的书法,‘意兴天来,字外风云’……”;时而,他沉静庄重,长久地默立在古碑旁……

    讲解员介绍,这些刻石最初嵌在州衙内“坐啸堂”墙壁上,后移至望嵩楼上。明末兵乱,楼焚碑残,原石弃之马厩中。清顺治七年(1650年),巡道范承祖重新修葺,并加跋二刻,共十四刻,置于州署西园存古轩壁中。道光18年(1838年),州守白明义见所存碑文漫漶,又自洛阳购得《汝帖》宋时原拓一部,重摹诸石,并亲书目录两卷,每卷后都加盖汝州官印为记。当时,范之跋已失,故仍为十四石,仍藏存古轩壁中。无奈百多战火,《汝帖》刻石屡有散失。 1947年临汝县(汝州市)解放,州衙被毁,碑帖散落民间。以时任县文化馆馆长张久益为首的文化人多方查找收集,归拢后将碑石存放于县文化馆内。“文革” 劫难中,张久益为保存这些宝物,把它们中的大部分砌在墙内,外用水泥护严,少部分埋在深挖的土坑内,才终于保住了这些瑰宝。1983年,县公安局在拆房时发现了一块《汝帖》残碑,时任该局的三名领导亲自把碑帖送到县文化馆。在多方努力下,金石失而复归,基本完好如初。

    我虽是个书法领域的门外汉,但在文友的指点下,用心去品嚼细读古代名帖,竟读出了情趣,品出了意境;嚼出了甘味。你看那先秦金文,体势多纵,浑朴豪放,醇厚圆润,自然至妙;石鼓文则雄强浑厚,体象卓然,殊今异古,天真奇采;而小彖的线条圆匀,其势飞腾,形态端严,方圆绝妙;那么汉隶字体则浑厚质朴,端庄遒劲,气派宏大,仪态万千;章草的结构独立,字画波磔,如行云流水,笔意奔放,古逸高深;行书则奇纵变幻,刚柔潇洒,八法精妙,灵气通神;晋唐楷书的法度严整,遒劲拔萃,骨力充盈,神采照人;草书的悬针垂露,书法纵逸,势若飞动,多呈天趣。由于风格迥异,各领风骚,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所以为历代书法爱好者所珍视。真乃“一帖在手,尽览古人书艺奇珍”!(彭忠彦)

    此刻,我站在展厅内,读碑帖,品书艺,嚼文字,艺术的琼浆玉液把我浸润得晕晕乎乎,恍若隔世。与其说此时的我是站在《汝帖》展厅里,毋宁说我是站在一座书法艺术的陈列馆内;与其说我品读的是一部碑帖,不如说我是在欣赏一部文字的发展史。字里蕴世界,碑底藏乾坤,一部《汝帖》向我们展示了华夏书法艺术和民族文化的辉煌与魅力!

    文友看我完全渐入艺术之境,然后指着碑帖中的书法作品引我深入佳境。“你来看,东汉崔瑷的字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张芝的草书可为‘汉武爱道,凭虚欲仙’;‘飞白体’的创始者蔡邕的汉隶则‘骨气洞达,爽爽有神’;魏钟繇的字‘古朴典雅,开一代楷书先河’;晋代王羲之的行草‘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在文友的指导下,我再度逐帖读去,竟又读出了新的意趣:那一帖帖的汉字,铁钩银画,环肥燕瘦,风格不同,各有千秋,珠联璧合,相映成趣,一脉相承,浑然一体。读帖,可见800多年前我国精湛一流的镌刻水平,不仅字字传神,而且浓墨、枯笔等特殊效果,都惟妙惟肖地反映出来了。读帖,是艺术的享受;读帖,是书法的教益;读帖,是文化的濡染。难怪,明、清以来各地的文人雅士,千里迢迢来汝州读帖。

    站在古色古香的碑帖旁,聆听文友关于《汝帖》的诉说:据《中州金石考》记载:“……其石之存于今日,惟《九朝御书》、《姑孰帖》残失,而此独完好无缺,仅失辅道一跋……”到了明、清两朝《汝帖》脱颖而出。当时,不仅观阅学习,临摹拓片的纷至沓来,络绎不绝,而且一些当官者竟用行政手段,通过多种渠道索取《汝帖》。《汝帖》声名远播,各地争相翻刻引用,据《洞天清录集》记载:“今会稽以《汝帖》重刻,谓之《兰亭帖》;元朝刘有定注《衍极》一书,曾引用《汝帖》中的诸葛武侯书;张天如编《王右军集》也采用了《汝帖》中的《二王帖》;汲县比干墓上的铜盘遗失,明万历中周思宸据《汝帖》中的《比干墓铜盘铭》重新刻制;南阳东汉宗资墓前石兽前膊上的‘天禄辟邪’四字毁坏遗失,明正德杨应奎取《汝帖》中的字,重刻于墓前石兽上。”清初大书法家王铎曾说:“细观《兰亭读帖》,皆本《汝帖》。”《汝帖》中还保存着两首孤本诗。《南村帖考·汝帖考》中说:“他书征引,皆据此帖。”一首诗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诗,另一首是吴越国王钱的诗。他一生中的诗作全部遗失,这首诗载《全唐诗》卷八,题为《宫中作》,但下面却赫然注明引自《汝帖》……

    站在古学宫里,我思想的触须仿佛穿透了800多年岁月的风雨,而最终降落在乌黑锃亮的石碑上。碑虽无言,文虽不语,但书法艺术的薪火相传。【原标题:重读《汝帖》】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平顶山日报 2013-01-08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汝州三宝之“汝帖”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