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根据古方制成的药品
1 西大街上 老店安然
解放前,老城一直都是洛阳乃至豫西地区的医疗卫生中心。那时的医生多是中医,自己开堂坐诊。《洛阳市老城区志》中就记载了一位喉科名医——殷天章。
为寻找这位名医,我踏上老城西大街的青石板路,从西向东走去,竟看到三家挂着殷氏喉科招牌的店面,细问得知,其中的178号“殷天章喉科”,便是自1950年起由殷天章开设的老店。历经其小儿子殷五庆以及孙子殷宝鑫的三代传承,老店现已度过了60多个春秋,而另两家店铺则由殷天章的其他两个儿子经营。
178号店内摆放着古典静雅的老式木质家具,墙上挂满锦旗,显示着铺子的悠久历史。今年29岁的殷宝鑫在店内坐诊,人多的时候,他的父亲殷五庆也来帮忙。
2 勤奋努力 得拜名师
殷五庆说,父亲殷天章的师傅是本栏目曾在《纯德堂:悬壶济世的百年老店》(见2011年9月22日本报11版)中介绍过的城隍庙道长吴志高。相传,生于清朝咸丰年间的洛阳人吴志高,少时于华山修道,曾云游四方,拜名师学医,研制出了口疮散等10多种治疗口腔、咽喉等疾病的秘方。回到洛阳后,他在城隍庙隔壁开办纯德堂替人看病。
殷天章1904年生,是伊川县鸦岭乡殷家桥村人,15岁那年,逃荒至洛阳,在西大街上给人打工卖馍。他勤奋努力,每日起早贪黑,颇得街坊邻里喜欢。“不久,吴志高收他为徒。”殷五庆说。
经历了因战乱学徒四散奔逃以及师傅吴志高仙逝等事件,原本应在度过5年学徒生涯、1年谢师时光后就能离开纯德堂的殷天章,最终在吴家待了近30年。特殊的经历使他们师徒情深,堪比家人。
“殷天章喉科”早期的营业执照
3 悬壶济世 扬名河洛
1950年,殷天章获得了河南省政府颁发的中医师开业执照,之后离开吴家,在老城西大街上开了“殷天章喉科”诊所。殷天章深得师傅真传,对外科、内科、喉科的常见病都有研究,还研制出不少秘方药,逐渐扬名河洛。本着“善不积不足以成名”的信念,殷天章行医近70载,以仁心仁术悬壶济世,常有舍医舍药之举,慕名远道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有的患者家境贫困,他不仅不收取费用,还会赠其路费。
公私合营时,殷天章相继在“洛阳市卫协会”、“西大街联合诊所”、“洛阳市中医院”、“中州医院”等医院担任喉科主治大夫。殷五庆说,当时有很多人慕名来找父亲看病,门诊每天能接待上百位病人。因为治疗效果好,父亲还被百姓唤作“老殷仙儿”。1981年,“殷天章喉科”重新开张。
4 遵循古法 不忘进步
殷五庆是殷天章的三儿子,自幼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很早便能帮助父亲撰写、抄描医学古籍图谱。1993年,他获得中医喉科医师证书,并于1994年正式承袭父亲衣钵。1995年,殷天章去世。
殷五庆把家传秘方与现代医学工艺相结合,改进诊疗技艺。他遵循古法——水飞法的炮制手段,结合秘方配制出多种药方。水飞法在炮制矿石、贝壳等不溶于水的药材时,先将药物打碎置于研钵内研细,加入净水,反复研磨;待细粉悬浮于水中,粗粉沉淀于水底时,将含有细粉的水液倒出;静置使细粉再沉淀,分出细粉,将其凉置干燥。这样制取的药粉更加纯净精细,便于服用和制剂,使药效得到提高。
“八宝吹喉散”由牛黄、麝香等名贵药材精制而成,患者若口腔、牙龈以及咽喉不适,用药往患处轻轻一吹,可收立竿见影之效;“五龙滴鼻油”以麻油为载体,将多种名贵药材浸泡数月,经多次熬制成药,即使不动手术,也能治疗各类鼻部疾患;“敷耳粉”七八天即可治愈化脓性中耳炎;除此之外,还有对身体各部位之痈、疽、疔、疖均有良效的“活血散结膏”等。
殷宝鑫说,时代在进步,药品加工手段也越来越先进,“殷天章喉科”的药品将更加方便患者服用,剂型更简单,价位更合理。
殷天章
5 虽有困扰 更有期待
2010年2月,“殷天章喉科”被收入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4月,殷宝鑫被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评定为“殷天章喉科”代表性传承人;同年9月,经河南省民间文化保护抢救工程委员会评审,“殷天章喉科”被授予“河南省老字号”称号。
承袭父辈医德的殷宝鑫希望能用“殷天章喉科”的力量帮助更多人减轻痛苦。然而个体诊所毕竟不同于公立医院,因资金不足等原因,秘方药品无法得到批量生产,阻碍了这个中医“老字号”的发展步伐。讲起未来的路,殷宝鑫表示,他可能会和其他医院合作,将药品批量生产,方便更多的人,并会为秘方药品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尽最大努力保护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 (见习记者 寇玺 文/图)【原标题:殷天章喉科:杏林妙手 “老殷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