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河洛一绝:二鬼摔跤

2013/8/26 14:41:05 点击数: 【字体:


河洛一绝:二鬼摔跤

“二鬼摔跤” (资料图片)

河洛一绝:二鬼摔跤

资料图片

    编者按:文化是民族的符号,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为什么洛阳人、北京人、上海人很容易被区别开来?就是因为各自具有显著地域文化特点。

  洛阳有许多广为人知的文化遗产,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目前已被列入国家级的有7项,省级的有27项,市级的有89项,比如九莲灯、二鬼摔跤、唐三彩烧制技艺等。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报从今日起推出“走进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幕后”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洛阳民间有一种叫“二鬼摔跤”的表演活动,在各种庙会上,它以其独有的新颖、奇特、诙谐的表演方式吸引百姓,表演者往往在最后关头抖包袱,引得观众哈哈一笑,妙趣横生。

  两千年来,经过一代一代人的传承,“二鬼摔跤”走出河洛,走向神州,走向世界。

  2010年7月,“二鬼摔跤”被列入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粹”在原汁原味

 “咚咚咚,锵锵锵……”一阵紧似一阵的鼓镲声响起,“两鬼”厮拽着走上舞台。突然,一“鬼”使出了绊腿,另一“鬼”猝不及防,身子一歪倒在舞台上。就在观众倒吸一口气为演员的安全担心时,扭打在一起的“二鬼”突然鸽子翻身,直直地站了起来。

  这就是“二鬼摔跤”。演员摘下面具和表演服,原来只有一个人在表演,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二鬼摔跤”的传承人张宏伟告诉我们,“二鬼摔跤”又称“二鬼绊跌”,是源于洛阳民间傀儡戏的一种表演形式,据传其发源于汉,盛于宋,沿演至今。

  人们常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介绍说,事实上鬼神是不存在的,这只是国人的一种信俗文化而已。按照《说文》“鬼者,人之所归为鬼”的说法,鬼是人的亡魂。

  在中国的传统祭祀活动中,人们常能看到与鬼有关的舞蹈等表演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超度亡灵。“二鬼摔跤”最早就是一种祭祀舞蹈,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表演艺术。

  王支援说,“二鬼摔跤”一般是一个人表演,它不受场地限制,在各种庙会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它新颖、奇特、诙谐的表演方式备受百姓喜欢。

  2 “跟”出来的传承人

  在我市老城区一带,王铁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这位已故的老艺人真名叫王玉平,拜师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因其经常表演硬气功、吞剑、头顶开砖石等绝活,所以人送雅号“王铁头”,“二鬼摔跤”是他的拿手好戏。

  张宏伟说:“我小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观看王铁头的表演。他到哪儿演出,我就跟到哪儿看。”

  耳濡目染之下,张宏伟对王铁头的独门技艺“二鬼摔跤”尤其着迷,加上自己练过武术,遂动了拜王铁头为师的念头。

  张宏伟说:“师父曾抱有‘不传外姓人’的门户之见,任凭我再三登门,他就是不同意收我为徒。”

  越是遭到拒绝,张宏伟越想学艺。有个朋友与王铁头相熟,见张宏伟如此痴心,遂多次引荐。

  王铁头被这位年轻人的执着劲儿感动了,破例收其为关门弟子。

  3 “摔”出来的绝活

  张宏伟说,表演“二鬼摔跤”难度很大,要求形神皆备。演员要背驮约20斤重的道具,道具上有两个造型夸张的鬼头怒目而视,相互搭肩做互抱状,下面有两个假腿,身上盖着掩饰性的服饰。表演者双手各握一个假腿作为其中“一鬼”的腿,演员自身的双腿作为另“一鬼”的腿,表演者通过一定的套路和技巧,利用推、踢、绊、翻、旋、摔、扫、托举等动作,互踢互绊扭打在一起,犹如真人摔跤一样。

  为了表演好“绊跌”,张宏伟就从练习“摔跌”开始。因为经常在水泥地板上练习,张宏伟身上经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兴许是有练武术的底子,张宏伟进步很快。

  1991年,在洛阳第八届民俗文化庙会上,师傅将他推到了表演的前台。原文化部副部长陈荒煤看完张宏伟的演出后,欣然为其题词:“乡情文化传播者。”

  在那届庙会上,“二鬼摔跤”被命名为“河洛一绝”。(左图)

  4 香港老板看中了“二鬼摔跤”

  1992年,张宏伟应邀参加市政府组织的由130人组成的“洛阳大型民间艺术团”南下巡演,走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他是艺术团中仅有的两位民间技艺表演者之一。

  深圳中华民族文化村民族大融合氛围与民间艺术的大荟萃,成为张宏伟南下巡演的助推器。很快,“二鬼摔跤”因其诙谐的表演方式在文化村内迅速蹿红。

  “二鬼摔跤”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深圳掀起了热潮,张宏伟每天得演十几场,场场爆满。该节目不仅吸引了更多国内外游客驻足观看,也吸引了当时文化村香港老板的目光。

  香港老板开出了这样的价码:特聘张宏伟为文化村演员,月薪4000港币,在当时折合人民币近5000元!而张宏伟在洛阳的工资是100多元!

  这是一次宣传洛阳传统文化千载难逢的良机。18年了,“二鬼摔跤”至今仍是深圳民俗文化村的保留节目。

  5 创新:为了更好地传承

  央视《走遍中国》、《欢乐中国行》栏目来了,东方卫视千里迢迢来洛拍摄“二鬼摔跤”。

  张宏伟说,为了更好地传承洛阳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年,他将表演形式、表演道具等进行了创新。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二鬼摔跤”更具魅力。

  在诸多朋友的帮助下,他增加了音乐伴奏;他增加了表演难度,将传统的平地表演搬上桌凳表演,使之更加惊险刺激;他制作的人偶表演道具更加灵活;他增加了故事情节,让“七品芝麻官”充当“二鬼摔跤”的判官;他将鬼面道具改为彪形大汉、汉朝武士等;他增加了表演前的仪仗入场铺垫;他将“二鬼摔跤”改成舞台剧的杂技表演;他将师父传授的5招式表演套路发展到如今的十几式。

  现年45岁的张宏伟说,今年,“二鬼摔跤”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洛阳“二鬼摔跤”地理坐标:1.瀍河回族区民权街铁路分局家属院,传承人张宏伟;2.偃师市缑氏镇扒头村,传承人李长发。

  ■相关链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非遗”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其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再现。它依托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原标题:河洛一绝:二鬼摔跤】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洛阳晚报 2011-01-12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二鬼摔跤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