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银条,是河南省偃师市特有的根茎蔬菜,形状、味道与绿豆芽相似。偃师银条种植历史悠久,洁白光亮,质地致密,色白鲜嫩,清脆爽口,具有解酒清神、消腻利口、增进食欲等功能。银条又名草石蚕、罗汉菜、螺丝菜等,在西北地区俗称“地灵”,学名银苗、银条菜等。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草石蚕类以地下茎作为食用部分的一种蔬菜,可炒食、煮食、凉拌等。它是生长在中国西部半干旱、半沙化土壤中的特殊植物,喜光照、耐潮湿,沙质土壤栽培尤为适宜。
据《偃师县志》记载,明朝弘治年间偃师银条曾为宫廷贡品。据偃师县志载,银条原名“尹条”。据说因商汤宰相伊尹培植而得名。伊尹擅长烹饪,更喜种植蔬菜。便在帝都西亳(偃师古称谓)的南郊培植出了紫花绿叶高不过膝的根茎蔬菜,即银条。当时人们为感谢伊尹,便称此菜为“尹条”。只是此菜生长环境极为挑剔,需要土地有水而不湿,有沙而不松,只在偃师伊洛河汇源之处的寺庄一带生长,故该菜产量低,价格昂贵,有“白菜九畦,难抵银条一席”之说。旧时当地菜农靠它换回白花花的银子,便又称它为银条,视为宝菜。
1958年,周总理到寺庄视察,品尝银条后赞不绝口地说:“银条真是好菜。”1960年,刘少奇主席到寺庄视察,寺庄人又用此菜招待了他,他风趣地说:“除了金条当属银条,好看又好吃。”
偃师地处伊洛河冲积平原,气候温和、水量适中,是银条的原产地域。2010年,偃师银条产量占全中国银条产量的95%以上。产品远销泰国、越南、蒙古国、俄罗斯等8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客商欢迎,并被出席2001年上海APEC会议的各国元首称为“世界奇菜”。近年来,偃师当地采用高科技真空灭菌技术,将银条生产成罐头等色香味美、多种规格的产品,远销海内外。(孙 圆)【原标题:不同寻常 偃师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