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小作坊里的豆腐技艺遗产

2013/8/21 14:54:32 点击数: 【字体:

    
    在尉氏县洧川镇,没人不知道花桥刘村的“豆腐刘”,他真名叫刘军献,是一名豆腐名匠。他恳切地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我五个徒弟已出师,我想再招几个徒弟,想法让他们也通过磨豆腐富起来,尽力把豆腐这个小产业做大点儿,要让‘豆腐刘’这个名字兴得更远点儿。”

   光溜石磨见证变化

  近日,记者慕名来到洧川刘村,走访了刘军献的豆腐生产厂。厂房大门上的银色牌子赫然写着“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洧川豆腐制作技艺”,生产厂房里的磨浆机、自动上料机、供水器、冷库、真正空包装机等一应俱全。

  刘军献一家人分工明确,儿子、女婿负责磨浆、出豆腐渣,妻子刘桂莲和女儿负责过滤,刘军献负责大锅熬制。高温熬制40多分钟后,熬制好的豆浆再经过布单过滤、老浆点制、压制等一系列程序,豆腐才算是成了型。整个程序紧张有序,也是一份气力活。

  上午10点钟,刘军献终于有时间和记者聊一聊。此时的他正在用手钳拧紧磨浆机与水管处接头处。

  “从俺爷那辈说起,俺家磨豆腐有百十年的历史了,我都快五十岁的人喽,到俺孩子都算是第四代了,俺家院子里还有用过几十年的石磨呢。”顺着刘军献指引,记者见到了两盘“退役”红色石头磨,磨得光溜溜的。

  摸着石磨上的斑驳石纹,刘军献感慨万千:“俺自小家里穷,弟兄又多,为了混口饭吃,俺从小就跟着爷爷、父亲他们推石磨磨豆腐。那个时候卖完豆腐,家人只能吃豆腐渣来填肚子,后来有了小毛驴,就用毛驴拉磨磨豆浆。现在好多了,俺家这豆腐作坊也从七八平方米小茅屋变成了240多平方米的大操作间。”

  机械化代替小毛驴

  说话间,刘桂莲端起漏盆捞豆子,浸泡过的大豆捞出后盛到一个铝制容器里。刘军献备好自动上料机,拧开供水器阀门,嗡嗡的机器声和着流水声,自动上料机将黄豆从铝制容器徐徐运至磨浆机,白花花的豆浆便倾泻而出,然后经水泵抽入过滤后再被抽入锅内进行熬制。

  记者问正在忙碌的刘桂莲:“这套设备的生产流程是谁给设计的?”

  “为了这套机器,军献可没少动脑筋,光画图纸都画了上百张,还到处找人请教,这大管子连着小管子,麻烦着哩。”

  生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新建厂房、冷库,新买磨浆机、真正空包装机这些,下来得花不少钱吧?现在的生产量咋样?”记者问。

  “差不多得十五六万元吧。过去,俺家一天只能磨个四五十公斤,骑车子游乡卖;现在一天都能磨个300多公斤,都是用汽车往外送,还有外地车来拉的,好多地方的超市、饭店都用上了俺的豆腐了。现在村里通了自来水,还修了路,改造了电路,生产条件变好,再也不小打小闹地磨豆腐了。现在家里建成两层小楼,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空调,今年还买了电脑。”刘桂莲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中午时分,刘军献让儿子把当天上午压制好并真空包装后的新鲜豆腐装上汽车,汽车慢慢地开出了他家的生产厂。【原标题:小作坊里的豆腐技艺遗产】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东方今报 2011-10-27 作者:陈艳辉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