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濒临灭绝的新密“麻纸制作技艺”

2013/8/16 11:59:24 点击数: 【字体:


濒临灭绝的新密“麻纸制作技艺”

造纸原料—枸树皮

濒临灭绝的新密“麻纸制作技艺”

制作好后的成品纸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纸,读书写字,纸为媒。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我国古代先民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在中国造纸重镇——新密市大隗镇纸坊村的“蔡仙庙”里,供奉着造纸术的祖师爷、发明者东汉蔡伦。相传东汉初年,在朝中作大司徒的密县人侯霸的后人从蔡伦处学得手工造纸技艺,回到家乡将此技艺传给大隗镇的侯姓后人。手工造纸由此在大隗镇的洧水两岸兴盛起来,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当地人们学会了这种古老的传统技术,并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

  宋金时期,大隗镇已是闻名遐迩的手工造纸制作中心。鼎盛时期,这里有手工造纸作坊2000多处,“陷具”5000多具,从业人员20000余人,产品远销全国各地。60年代以来,在此基础上,发展起了现代化造纸企业100余家,大隗镇也被誉为“中国造纸第一镇”。随着机器造纸的普及和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如今的大隗镇,仅剩下黄保灵一家作坊还固守着这一原始造纸工艺。

  手工造纸看似简单,其实它所蕴含的技术含量相当高,不但工序复杂,而且劳动强度很大。分为选料、泡料、煮料、晒料、洗料、打料、捞纸、榨干、焙纸等工序。新密手工造纸的原料一般选当地盛产的枸树皮、桑树皮,经过泡、蒸、晒、洗等几个不同的环节,制成“穰”,将“穰”和“浆”按照一定的比例,通过兑浆、踩浆混合在一起。然后倒入“抄纸”专用陷坑的清水中,再通过“兑陷”、“打陷”,使原料均匀地混合在水中。

  捞纸群众俗称“抄纸”,是用专用的“簾子”,深入水中,滤出水份,码在“纸坯基”上,用计数器记下来。待捞够1000张,便算是做成了一个“陷”。将“陷”从坯上取出,压净水份,交由扫纸师傅一张张地揭起,扫贴到灰墙上晾干,最后1000张扎成一捆,便成为手工成品纸了。

  与机制纸相比,手工造纸具有柔软、吸水性强、耐拉力强等特点。手工造纸的种类很多,根据纸浆原料不同,所造纸张的性能、用途也会有所不同,除了用于书法绘画,还可用于炮捻、中药包装纸、包装箱用纸,以及印刷品用纸。解放前,大隗手工造纸还曾用于中央日报的印刷。目前,黄保灵所制作的手工纸称作麻纸,全部销往外地,都是专门订购的。

  2009年6月份,濒临灭绝的新密手工造纸技术,以“麻纸制作技艺”被列入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讯员 杨建敏)【原标题:濒临灭绝的新密“麻纸制作技艺”】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中原网 2013-06-2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