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第五届焦作山水国际旅游节在云台山景区开幕。开幕式上,来自武陟詹店镇何营东村的盘鼓队激情四溢、活力迸发的表演格外引人注目:队员们身着火红的队服,脸上洋溢着热情的微笑,随着指挥令旗内外翻飞,鼓队时方时圆、时收时放、时静时动,交叉变换、跳跃闪腾;听那鼓声,时如千军万马,时如窃语细细……变换的队形如明快的线条在流动,又如盛开的花朵在绽放,直看得人屏气凝神———作为豫北盘鼓的缩影,武陟盘鼓再次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历史深处听鼓声
“武陟盘鼓艺术源远流长。”武陟文化局副局长李卫星介绍说,武陟盘鼓的主要乐器是大鼓大镲,阵容较大。有二十四面鼓、十面镲,也有二十面鼓、八面镲。持鼓者,每人胸前挂一面八九公斤重的大鼓,手持鼓槌,按照指挥者的指挥棒要求,保持一定队形,变化有序,或击打鼓面,或击打鼓沿,该重则重,该轻则轻,抑扬顿挫,甚是威风;持镲者,每人双手持铜镲分列在鼓队两边,根据鼓乐变化该拍即拍,该摩即摩,威猛庄重,霹雳震天。在演奏中,鼓队融合舞蹈、武术等动作,既能行走演出,又能登台演奏,队伍富于变化、整齐有序。
武陟文联原副主席王小片告诉记者,武陟“兵马走廊”和“洪水走廊”的地理特点,使武陟盘鼓既带有家乡黄河奔涌之势,又挟故土悠远历史之遗风,形成了激昂浑厚与婉约娇柔并存的特点。“无论是防治洪水还是督战催阵,武陟盘鼓渐渐在历史长河中扎下了根。”
盘鼓文化历史悠久,宋代散乐教坊十三部中设有大鼓部,用以庆典、得胜、灯会、年节等。到了现代社会,武陟盘鼓发展成为庆典贺喜、烘托气氛不可缺少的乐器。如今,武陟各乡镇都有自己的盘鼓队,不仅逢年过节喜欢打盘鼓“自娱自乐”,还经常举办盘鼓大赛,以“鼓”会友。去年河南省第三届民间艺术节上,詹店镇溜村盘鼓队就技压群雄,获得了金奖。
何营东村盘鼓队队长何长林谈起本村的盘鼓队,十分自豪:“近来,咱们村的盘鼓队进步不小,队员们只要说是练盘鼓,啥困难都不怕!”
勇闯市场今胜昔
“随着市场大潮的冲击,农村劳动力开始涌向城市谋求发展,武陟盘鼓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难题。”谈到盘鼓的生存现状,王小片说,“我们要保护、发展武陟盘鼓,切实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就要让大家认识到盘鼓除了文化背景,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据他介绍,溜村盘鼓队就常年在沿海城市进行商业演出。
何长林也认为,“击如雷、动如涛,舞中有鼓、鼓中有舞”的盘鼓表演,不仅是群众文化生活的点缀,更能通过威武的鼓阵、雄壮的鼓声与气势“敲打”出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武陟盘鼓也能够顺应新的时代,显示出新时代的特色。”于是,何长林忙里忙外,为盘鼓队请来了盘鼓老师编排新的鼓阵,鼓励队员们抓紧训练,还积极联系演出的场地,让盘鼓队“走出去”。
在武陟,请知名盘鼓队舞一场得花几百元到上千元,而在上海广州等地,大型鼓队的演出费高达上万元。何长林说,村里盘鼓队尝试性的“商演”成功,使盘鼓队成为自食其力、能够给队员“发工资”的团体,不但锻炼了队伍、拓宽了队员视野、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同时提高了队员的积极性,为以后扩大盘鼓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
提到何营东村盘鼓队未来的发展,何长林信心十足:“我们计划将我们的演出活动制度化,能够经常性给队员们带来更多的锻炼机会,顺便也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的收入、与社会和市场接触的机会。”鼓队领队赵师傅也补充说:“我们还组织队员搜集和学习盘鼓文化、盘鼓历史,鼓励大家创新,其中有些鼓阵就是村民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创的。”
李卫星告诉记者,武陟县已经开办了盘鼓培训班,文化局还召开了以“保护武陟盘鼓艺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主题的研讨会,并制定了十年保护计划。“我们计划培训一批年轻的辅导队伍,走出去培训和传播盘鼓文化。”李卫星还补充,“眼下我们正在全县盘鼓队中选优秀队员,组成150人左右的大型盘鼓队,走出武陟、走向全国闯市场!”(原标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原行”系列盘鼓铿锵震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