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中的龙门石窟
从整体布局上,重新进行亮度与色温的规划分布,突出重点景观,降低桥体照明的亮度,并以不同色温区分空间氛围。从灯光色彩上,使得用色更为纯净,符合佛教景区的静、境。从视觉层次上,改变仅对中远视角进行表现的现状,增加照明层次,丰富视觉信息。从细节表现上,通过合理布置灯位,选择正确配光的灯型,表现佛像的庄严圆满。从灯位布置上,尽量采用隐藏式灯具和灯具与景物结合的照明方式,减少眩光,只见光不见灯。此外,为佛像重塑金身为此次照明提升的一大亮点,并且配合步步生莲、叩钟等互动装置,将使得龙门石窟的夜景游览过程更加妙趣横生。 龙门石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灵动秀美;其照明物质载体层次丰富,从大尺度的山形水势到极小尺度的造像石刻,皆很有挖掘潜力。兼顾不同观赏尺度的视觉效果,通过光影图式的变化和光色亮度的控制,营造丰富的视觉层次。不仅强调视觉层面以“物”为中心的观景效果,更注重心理层面以“人”为中心设计的游览体验。
首先,从大的空间氛围上赋予各个空间特殊的意义,视觉化体现佛教文化内涵。通过照明手法的变化,分别以“佛”、“圣”、“人”的主题表现西山石窟区的纯净、宏伟,东山石窟区的高雅、悠远。
其次,对于石窟景区的照明,从远景、中景、近景、极近景四个观赏尺度出发,重新组建各类载体光影图式和亮度关系,营造丰富的视觉层次。远景为对岸的人行视角,增加东山和西山山体轮廓照明和滨水树木照明,表现自然载体的山形水势;并且强调石窟整体,亮显洞窟,重构山体和洞窟的图底关系。中景为伊河的船行视角,利用激光手法增加东山山体照明,两山照明手法形成对比;并且亮显奉先寺、宾阳洞、摩崖三佛龛等大佛像群主佛像或主洞窟,增加视觉信息量。近景为滨水道的人行视角,完善滨水步道和台阶功能照明,减少眩光,保证安全。极近景为洞窟前的观景视角,凸显洞窟细节,合理选择照明对象,表现雕塑立体感和佛像的庄严圆满,引导游人驻留观看。
另外,利用照明特有的优势,虚拟再现历史,吸引游人夜间观赏。通过对现存的相同时期壁画色彩的考察,为奉先寺大佛重塑金身,引发游人对千年前石窟斑斓色彩的遥想与追忆。
届时,游客夜游龙门时将置身于流光溢彩的灯之海洋,欣赏神采飞扬的天国景象,领略金碧辉煌、如梦似幻的万尊佛像,感受天地一体、山水一色、人佛合一、自然景观与人文艺术和谐相融的美妙意境。
为使亮化工程既不影响文物保护,又能达到设计效果,设计单位对龙门石窟的地理结构、气候变化特点、动植物种类进行了科学分析,对亮化后的文物保护、环境影响、安全防护进行了系统评估,采纳了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合理化建议,编制了科学规范的施工方案。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科学安排,精心组织,严格管理,保证了文物安全、工程质量、效果和环保的四统一。
其中,在万佛洞北、水文站南建了一座激光设备房,安置了3台激光设备、1套投影仪,在夜间向东山投影三维动漫,全时长为20分钟,是景区最大的亮点。另外,部分洞窟安装了太阳能节能灯,白天收集电能,晚上自动放电照明。
漫水桥下装了E5线型灯,夜里照明时使水中映出双桥美景。在龙门桥拱里装了250盏灯,使夜色中的龙门桥美轮美奂,在伊河上呈现一座银河天桥。
在整个景区亮化控制方面,采用三种形式,手动、自动、遥控。在总控制室电脑上对景区25个配电箱实行任意控制。通过进一步的灯光调试,运用声、光、电一体化的科技手段,使亮化效果更加巧夺天工,仪态万方。
从洛阳市区沿龙门大道来到龙门石窟景区,眼睛首先为之一亮的是高杆灯把公交车站照耀得如同白昼。停车场专用灯均匀分布在垂柳之间,使生态停车场灯火辉煌。两行金黄色的庭院灯贯穿景区商业街,使人心旷神怡。漫步其间妙趣横生,悠然自得。走近景区票务中心,只见龙门大桥霓虹闪烁,如彩虹凌空飞渡。进入西山窟区后,依次游览宾阳三洞、摩崖三佛、万佛洞、莲花洞等主要洞窟,但见窟内金碧辉煌,数万尊佛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登上龙门石窟最大的像龛奉先寺,更觉别有洞天、光彩夺目。匠心独运的照明设计、如梦如幻的灯光变化,使九尊大像动感十足,八面威风,使人仿佛恍入天国,聆听佛训,顿觉超凡脱俗之感,突生荡气回肠之意。西山南端步游道上的墙灯如银蛇飞舞,直冲霄汉。夜幕下的伊河波光鳞鳞,犹如一条人间天河。处在龙门东山半山腰的香山寺,灯火阑干,五彩缤纷,恍如海市蜃楼,玉宇仙阁。
“夜游龙门”之所以能顺利实施,得到国家和省主管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得到洛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龙门石窟园区更是为此付出了艰苦劳动。(原标题:第30届洛阳牡丹文化节之重头戏 “夜游龙门”完美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