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文化遗产 >> 浏览相关信息

洛阳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团重现唐代音乐:演出编制严谨势宏大有乐有舞

2012/6/16 14:14:16 点击数: 【字体:

 

    河南文化产业网9月21日消息:今年74岁的刘森是新中国第一代笛子演奏家,也是中国笛子演奏界的大师级人物。他12岁登台,20多岁在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音乐大赛上获得金奖。多年来,刘森一直致力于舞台、广播、电视音乐艺术的研究与实践,尤其注重挖掘古典音乐。他曾担任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唐明皇》的音乐总监,在国内音乐界率先实践“重现唐代音乐”。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十万宫廷乐渐渐走出寒冬期。它如何再获发展并登上大雅之堂?“皇家绝响”将走上一条怎样的复兴之路?

  生机:乐队获重组,开始参与大型演出

  85岁的田山村村民、十万宫廷乐艺人张自新老人的家人告诉记者,老人听力不太好,平时说话不多,但如果聊起十万宫廷乐,他能思路清晰地谈上几个小时。

  1983年,我市举办首届牡丹花会。同年,退休教师张自新萌生了一个想法:重组十万宫廷乐乐队。他找到时任大队书记的张红宝和白居易第53代孙白贵商议此事,三人一拍即合。之后,他们召集十万宫廷乐乐队的老队员,搜集古乐器,集资购置新乐器,回忆、整理曲谱,文化部门对此也给予资金支持。

  乐队恢复后,先后在洛阳牡丹花会、河洛文化旅游节等节会庆典亮相,并受邀到全国各地演出,在社会上引发关注。乐队偶尔也参加一些商业演出,一场收费四五百元,每名队员能分到十几元钱。现任田山村十万宫廷乐乐队队长的张麦仓回忆说,那些年收费最高的一次演出是在1987年的第五届洛阳牡丹花会。那次演出,乐队赚了800元,每名乐师分到20多元,大家高兴极了。

  可是,最大的难题还是十万宫廷乐的传承问题。到2000年左右,乐队的主要成员几乎都已是白发银髯的老者,年纪最大的90多岁,最小的也年过六旬。由于十万宫廷乐的传承一直采用古老的工尺记谱、口传心授的方式,年轻人学起来非常困难。

  老乐师们曾想过收徒弟。多年前,老乐师张麦仓、张彦强着力培养了几名年轻人,可这些年轻人都在技艺未熟时丢下乐器外出打工了。“现在的年轻人不太喜欢宫廷乐,演出的收入也不高,大家都不愿学了。”张麦仓说。

  转机:政府出手抢救文化遗产,专家相助

  1999年8月,《中国旅游报》以“谁来拯救‘皇家绝响’”为题,报道了洛阳十万宫廷乐的艰难处境,引起省、市旅游和文化部门的重视。

  2000年10月,受洛龙区委、区政府委托,时任洛龙区体育局局长的石诗龙被调往区旅游办公室,负责十万宫廷乐相关曲目的挖掘、整理工作。

  工作组走访了洛阳周边几十个村庄,零散收集了一些宫廷乐曲,但这对汇总风格多样的十万宫廷乐曲目来讲远远不够。此时,根据“政府搭台,公司化运作”的思路,石诗龙组织成立了洛阳城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宫廷乐边发掘,边整理,边演出。他们请来了原洛阳音乐家协会、洛阳豫剧团的一批专家对乐曲进行配器、创作指导。大家一边下乡发掘老曲目,一边加班加点整理资料、创作新曲。

  封闭创作进行了半个月后,一天晚上,大家正在吃晚饭,原洛阳音乐家协会主席胡昭俊突然对石诗龙说:“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暗中观察你们,想看看你们对宫廷乐是不是真的热爱。现在,我觉得你们行!实话说,这些工作,我50年前就开始做了……”

  珍贵:藏在墙洞中的40余首手抄本古曲谱

  闻此言,石诗龙喜出望外,赶紧追问缘由。

  原来,早在1951年,21岁的胡昭俊便四处采风,搜集、整理十万宫廷乐曲目。

  胡昭俊在龙门采风时,认识了当时已年逾八旬的老乐师李恒秋。为了向老人学习宫廷曲,胡昭俊一有时间就到老人家中,老人唱曲,他记谱。一天,胡昭俊刚从单位领到18元工资就上街买了两斤鸡蛋糕,准备给老人送去——在那个年代,鸡蛋糕算得上十分珍贵的食物。不料,骑车到半路,天降大雨。为了不让鸡蛋糕淋湿,胡昭俊脱下上衣将鸡蛋糕裹起来,抱在怀中继续赶路。

  到李恒秋老人家时,胡昭俊已被淋得像落汤鸡一样,而他怀中的鸡蛋糕却滴水未沾。拉着胡昭俊,李恒秋感动得老泪直流。他走进堂屋,颤颤巍巍地站在凳子上,从墙上的一个洞中拿出一本棉布包裹的手抄本古曲谱递给胡昭俊:“小胡,你以后不用大老远来我这儿了,这是我家传的乐谱,你拿去吧!”

  翻看着这些曲谱,胡昭俊的双手不住颤抖——这本乐谱记载了40余首宫廷乐!这些古曲谱主要为管子曲(即筚篥曲),曲牌名有《鲜花开》、《满舟》、《观灯》、《汗江》……

  由于当时的政治气候原因,胡昭俊未敢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公之于众。经过整理后,这些宫廷乐曲谱在他的家中一存就是50年。经考证,洛龙区旅游办公室专家组之前在田山村发掘的曲子在胡昭俊整理的乐谱中都能找到,而胡整理的曲谱中有很多曲子都是孤本。

  胡昭俊先生于2004年1月因病辞世。他保存的40多首十万宫廷乐曲谱是洛阳人的宝贵财富,弥足珍贵。

  发展:演出编制严谨、气势宏大、有乐有舞

  尽管经过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长达10年的发掘、整理,如今的十万宫廷乐无论在规模还是编排形式上,仍和历史上的十万宫廷乐相差甚远。为了恢复十万宫廷乐气势恢宏的面貌,洛阳城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0多万元,购置了编钟、石磬、埙、箫等乐器,恢复了唐朝时十万宫廷乐乐队的编制。洛龙区旅游局还聘请了曾多次担任牡丹花会开幕式导演的赵瑞、河南省歌舞团舞蹈名家等专家,为十万宫廷乐创作舞蹈,改变现代十万宫廷乐“有乐无舞”的状况。

  经各方努力,由乐者、歌者、舞者等组成的编制严谨的“武皇十万宫廷乐舞”乐舞团,带着大唐风韵与皇家气派走向观众。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公开演出后,引出了沉寂在河洛大地各个角落的沧海遗珠。一些民间乐舞继承者主动联系乐舞团,将祖传的曲子奉献出来。一次,乐舞团在牡丹城演出,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特意从宜阳赵保赶来观看。看完整场演出,老先生告诉石诗龙:“我也是宫廷乐舞的传承人,今天总算看到了让我一辈子魂牵梦萦的东西。我要把我的曲子也给你们,让你们去把它发扬光大。”

  “我到现在还记得,老先生当时激动得语音颤抖。老乐师们对乐舞的敬重已经到了虔诚的地步,让我们深受触动。我们一定要把这种古老的艺术保护好、传承好。”现任乐舞团总策划的石诗龙说。

  光大:可尝试以不同模式进行运作

  长期以来,有人感到怀疑:胡昭俊、石诗龙等人发掘、整理的十万宫廷乐曲谱,是不是原汁原味的唐代宫廷乐?

  今年74岁的刘森是新中国第一代笛子演奏家,也是中国笛子演奏界的大师级人物。他12岁登台,20多岁在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音乐大赛上获得金奖。多年来,刘森一直致力于舞台、广播、电视音乐艺术的研究与实践,尤其注重挖掘古典音乐。他曾担任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唐明皇》的音乐总监,在国内音乐界率先实践“重现唐代音乐”。

  2010年7月,利用刘森赴洛办事的机会,本报记者询问他十万宫廷乐曲谱的年代问题。刘森肯定地表示:“没错,是唐代音乐。别的不敢下断言,但十万宫廷乐的笛子曲谱,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就是唐代曲谱,现代人绝对无法编造出来。”

  刘森说,这些宝贵的十万宫廷乐曲谱,可以说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希望洛阳人能珍视这些“武皇活遗产”。

  今年6月,国内著名城市发展战略策划机构——王志纲工作室策划总监王振宇先生,应市委、市政府之邀赴洛进行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前期调研。他现场观看了洛阳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团的演出后赞不绝口。作为著名策划人,王振宇先生在听了石诗龙等人的介绍后,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洛阳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可以尝试打造两种不同的版本。

  一种版本,类似现在洛阳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团的演出模式,走市场化道路,专业乐手演奏,美女伴舞,以古朴悠扬的曲调、绚丽大气的演出搏击主流市场;另一种版本,就是效仿“纳西古乐”的模式,组织老乐师们持“老古董”乐器演奏原汁原味的“山村版宫廷乐”——哪怕这种演出并不完美,但这种“原味演出”可能十分适合部分高端人士的审美趣味。

  历朝历代薪火相传,祖祖辈辈呵护珍藏,“皇家绝响”在洛阳唱响千年。如今,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已是洛阳的一张名片,向人们展示着洛阳的古风古韵,为观众带来了纯粹的艺术享受。这让人不禁心生感慨:上千年的战火洗礼、风雨侵蚀,山岳、城池尚不可承受,纤弱的十万宫廷乐舞为何能在洛阳民间传承不息?也许,一句话就能解释其中缘由:因为,它的根在河洛。(原标题:洛阳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团重现唐代音乐:演出编制严谨势宏大有乐有舞)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河南文化产业网 2011-9-21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