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栖于南山峭壁,我的家乡在鹤壁淇县。”每次和朋友聊天,大家都会问:“淇县的缠丝蛋你吃过吗?”
这个问题,已经记不清楚多少人问过我,可是,在每一次回答之前,我都会停顿几秒钟,郑重地告诉他们:我吃过。
朋友们第二个问题同样千篇一律:“味道怎么样?真的可以一层层那样剥开蛋清吗?”
按照标准答案,此时,我应该给朋友们讲:缠丝蛋煮熟之后,用丝线将其拉开,就看到一层层的花纹,很漂亮。和普通鸭蛋比起来,它不仅没有腥味,还平添了一种特殊的香气,有嚼头,筋道,比肉好吃多了!
可是,这些话堵在嘴边却说不出口。对于本土淇县人来说,缠丝蛋虽然是家乡特产,可是要想吃到并不容易。因为,缠丝蛋只在淇河那一小段流域产生,数量稀少。
它的珍稀,留在我的记忆里的体验还不仅如此。
2000年,我备战高考。4月临近,距离高考还有100多天的时候,我每天熬夜做习题的时间越来越长,精神也越来越紧张,无论妈妈怎么变着法做饭,我都吃得很少。
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到家,没有看到妈妈做好饭等着我的身影,过了一会儿,妈妈吵嚷着推门进来,一边说:“哎呀,我紧赶慢赶,还是回家晚了。”一边小心翼翼地将十几枚鸭蛋放进一个盛放着搅拌好的泥巴和盐的坛子里。旁边已经有3个小坛子放满了裹着盐巴的鸭蛋。
“再有两天,最先腌制的缠丝蛋就可以吃啦!”妈妈得意地说。最近一周,她每天都要骑摩托车半个小时到淇河中段,为了保证让我吃到最新鲜正宗的缠丝蛋,妈妈没有去贩卖缠丝蛋的小商贩那里买,而是和淇河边住的一个老奶奶套近乎,将老奶奶养的十几只鸭子下的缠丝蛋包圆买走。她连续跑了十几天,才积攒下来100个缠丝蛋。
看着妈妈辛苦却又心甘情愿的神态,一刹那,我体会到了高考前,我不是一个人在努力,高考,不是和我一个人的前途有关系的事情。在人生面临第一次重大考验的高考面前,我感到了稚嫩肩膀上的责任和力量。
高考前的100天,我的早餐都是妈妈亲手剥开一个腌制得恰到好处、红心里流淌着金灿灿油水的缠丝蛋。
我的高考很顺利,如愿考上了我钟情的大学。拿到通知书那一天,妈妈比我高兴万倍,还主动向亲戚朋友邀功:“我腌的缠丝蛋一定发挥作用啦!”
这么多年过去,每当回想起往事,尤其是每一年的高考季,我都会想到这100个缠丝蛋,同时,更想拥抱妈妈,说一声谢谢,还有一句:妈妈,你说的对,你给我精心腌制的缠丝蛋真的有用!(何玲)(原标题:百个缠丝蛋圆我高考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