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江郎即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他年少成名,擅长诗赋,文章更是绝妙,《恨赋》、《别赋》状人间生死之恨,离别之愁,酣畅淋漓,真挚动人,读来别是一番滋味上心头。可到了晚年,江淹突然才思锐减,诗文不再有佳句美意,诚如钟嵘在《诗品》中所说,“而后成诗,不复成语”,故有“江郎才尽”之说。
在朝天宫后面的冶城山上有一冶亭,江淹就是在这里小憩时做了这么一个离奇的梦,此后,他再也写不出好的文章,后人称冶亭为梦笔驿。
把写不出好作品的缘由,附会于一场梦,颇有点“睡不着觉怪床歪”的意味,当然有点可笑。但江淹缘何才尽倒是值得深思。
江淹出身贫寒,但自小好学,6岁能诗。13岁丧父后,为生计所迫,曾采薪养母。20岁入仕,但寄人篱下,不甚得志。后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获释后继而遭贬。坎坷不平的经历,愤怒哀怨的思绪,造就了一代诗人,这期间,他写下了不少好的诗篇。
话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江淹34岁后时来运转,他先后依附齐高帝萧道成和梁武帝萧衍,受到赏识,官运亨通,从尚书驾部郎一直做到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对此,他曾不无得意地对弟子说:“吾本素官,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
在这种养尊处优、安逸舒适的环境下,江淹再也没有创作激情,更缺乏创作的生活底蕴,官运的高峰却造就了他创作上的低谷。江淹的文思终于枯竭,金陵一梦,终使他前后判若两人。
“江郎才尽”这个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历史启示是深刻的。到梦笔驿一游,既意味深长,也让人警醒!【原标题:江郎才尽与南京"梦笔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