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元代理学家、名臣—— 许衡

2012/4/18 11:18:57 点击数: 【字体:

 
    许衡(1209-1281),元朝理学家、名臣。字仲平,号鲁斋,河内覃怀(今河南沁阳)人。世代务农,父名通。因避乱南迁,衡生于新郑。幼年聪慧,生性异质,家境贫困而颇有大志。七岁入学后就问老师“读书为了什么?”老师说“是为考取功名。”他又问“难道只有这些吗?”众人都称异。老师每次讲书,他都要问个根底,往往弄得老师十分尴尬。时间稍长,老师对他父母说:“你儿颖悟不凡,他日必会出人头地,我不胜任他的老师,还是另择高明吧!”欣然辞职而去。其父母虽对老师强留也留不住,就这样换了三任老师。后来,避难进入山东徂徕山中,他得到了《易经》。当时虽然处在金朝末年的战乱之中,可是他两耳不闻窗外事,整日捧书苦读深钻。因居于鲁地,就盖茅屋于山谷僻地,取名鲁斋,人称“鲁斋先生”。夜思昼诵,手不释卷,每每必以通理为止。在鲁居住三年,社会局势稳定之后,返回老家覃怀,开办学馆,教授学徒。
  
    许衡性情耿直,从不触及别人之物。每当暑季,他常过往河阳(今河南孟州市),路旁多梨树,果实累累。过路人争相摘取解渴,独衡稳坐树下不动。有人劝他摘取解渴,他说:“现在处于乱世,梨树没了主人,难道我们的心也没有主吗?”别人都说,这个人真是个好人。
  
    后来,许衡受聘在魏(今河北大名)开设学馆。一日,他闻知姚枢、赵复、窦默在百泉办起太极书院,教授程、朱理学,而自己还不晓得程、朱理学究竟是何等学问,因而前往百泉。见程、朱理学立论甚精辟,尽抄书稿而归。回去,他对学子们说:“往日所教给你们的,有很多错误之处,得到程、朱理学之后,始知学问之面目。”后受姚枢之请,携家寓居苏门,同姚枢等人一起执教太极书院。除授理学之外,衡对经传、子史、礼乐、名物、星历、兵刑、食货、水利之类,无所不授。甚受弟子欢迎。
  
    他虽然为人之师,薪水微薄,全家仍靠耕种为生。家中生活十分苦寒,粮食青黄不接,往往以糠菜度日。衡对清苦生活泰然处之,琅琅读书之声如金石掷地。家有剩余就分给族人或贫困诸生,别人赠送则一概不收。庭院果熟落地,孩童过往,连看都不看。可见他为人多么耿直,家教多么严格。
  
    他在百泉,常同学友弟子登苏门山,击百泉水,吟咏游玩于山峦湖畔。风景秀丽的百泉山水,勾引出了他吟不尽的情思,卓然喷发出《苏门山》、《共城梦起》、《啸竹庐》、《和姚先生韵》、《和吴行甫韵》、《梦中二首》等十多绝妙的诗篇。他的诗既表达了他对苏门山水和诸多师生的深情厚谊,农耕生活,还是后人学诗不可多得的范本。
  
    元献宗二年(1252),窦默返故里肥乡开办学馆,忽必烈闻知,召他进见,要他入朝辅佐朝政,他推荐了姚枢。宪宗四年(1254)姚枢被召入朝作事,临行托许衡执掌太极书院。元世祖元年(1260),忽必烈继位向窦默征求如唐魏征一样的人才,窦默推举了许衡。世祖二年(1261),忽必烈召许衡入府邸,被任命为京兆(今陕西长安)提学。时秦中(陕西)刚走出战乱,百姓想兴学无门,闻衡来,人人无不喜在眉稍。郡、县纷纷办起学校,文风大变。后任命衡为国子祭酒。至元二年(1275),许衡上书千言,谈论治国之策,忽必烈很是赞许。衡多病,忽必烈约他五日一见,常送他御药、美酒调养。至元六年(1276),命他与太常卿徐世隆制定朝仪,仪成,忽必烈进行检阅,很是高兴。又诏他与太保刘秉忠、左丞张文谦制定官制,衡参考历朝官制,取长处,避其缺陷,定出省部、院台、郡县及百司所属系例官制,绘为图,呈给忽必烈,忽必烈召集全朝文武百官审阅,让众官议论长短。大家进行争论,意见产生分岐,忽必烈听取了许衡的意见,把官制定了下来。
  
    至元八年(1271),忽必烈赐他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自教授蒙古弟子。他奏请征聘自己弟子王梓、耶律有尚、姚燧、白栋、姚镦等十二人作陪读或室长,帝批准。衡对所教弟子,爱如己子,严如成人,出入进退,礼同君臣。教其明是非,懂事理。课诵闲暇,即让其习书法、习礼仪、习跪拜、习揖让、习进退,或投壶,或骑射等等。偷闲者则罚其读书数遍。久之,诸生人人自得,满腹经纶,尊师敬业,才艺一身。
  
    从至元十三年(1276)起,他又用三年时间,将金《大明历》考证修定为《授时历》,帝颁行天下。十八年(1281)去世,七十三岁。有《孝经注》、《大学直说》、《中庸语意》等,皆收入《鲁斋文集》。赠荣禄大夫、司徒,谥文正。至大二年,加正学垂宪佐运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封魏国公。皇庆二年,诏从祀孔庙。子,师可,官至怀孟路总管。【原标题:元代理学家、名臣—— 许衡】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辉县市新闻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