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精神一脉相传
2012/5/2 10:01:08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不久前,记者从被誉为“国神故里”的卫辉市向北出发,顺着宽阔的比干大道,很快来到顿坊店乡比干完全小学。此行的目的就是探寻比干精神的人文足迹。
比干小学位于比干庙村东,临比干大道,座北朝南。学校占地近10亩,是顿坊店乡最规整、条件最齐备的完全小学之一。距比干小学西不足200米处,便是国家4A级人文景区——比干庙。
说起比干,在卫辉是妇孺皆知的。国神比干是中国古代著名忠臣,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比干辅佐商朝三代君主,有“三代孤忠”之称,是殷纣王的叔父,也是纣王的老师。比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据《史记•殷本记》载:殷纣王的叔父比干,为人忠耿正直。他见纣王荒淫失政,暴虐无道,常常直言劝谏,后纣王怒而摘其心。周武王灭商后,封比干垄,垄为国神。
比干小学校长姬海波介绍说,比干庙是中国第一座墓庙合一的建筑,始建于北魏。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群为明代弘治七年重建的。其中这里最珍贵的一块碑是位于比干墓前的“孔子剑刻碑”,碑文只有4个遒劲的古字“殷比干莫”,据考证当年孔子亲率弟子临墓凭吊,挥剑刻下“殷比干莫(古时莫、墓通用)”4字,立石于墓前。
比干小学的前身是比干庙中心学校,具体建校年月不详。据村里年长者回忆,建国初期,比干庙中心学校建在比干庙院内,是一所中小学一体的学校,附近四所村庄的中小学生都在此上学。
1987年,为了更好地保护比干庙文化遗址,比干庙中心学校搬出比干庙,原初中部搬到附近的军屯村,小学部留在比干庙。1992年小学也迁到庙外的学校内。2001年,爱国商人林辉阳先生来到比干庙祭祖时,看到比干庙村小学办学条件简陋,便慷慨解囊,捐资25万元,在比干庙村东兴建了比干小学新教学楼。后当地村委又筹资建设了围墙、大门、旗坛等。比干庙小学于2002年搬入新校址。2003年秋,军屯中心校也迁入比干小学,成立比干完全小学。
比干小学一直注重利用比干的爱国精神及坚持正义和真理的精神,对学生积极进行“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正义凝聚力”的教育,倡导“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文化氛围的熏陶加上思想品德的教育,该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普遍较高,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品学兼优的优秀毕业生。
一阵风儿吹过,校园里高大的杨树发出“哗哗”声。记者回头看看比干小学,虽然规模小,但校园整洁卫生,校园充满人文氛围。这不正是我们当前正在积极发展的农村基础教育的缩影吗?【原标题:比干精神一脉相传】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教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