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比干系列之一亘古忠臣第一人

2012/5/2 9:47:21 点击数: 【字体:


    拜谒比干庙,心情难免沉重,恰逢阴雨天气,更增加了悲剧的气氛。正是因为“比干剖心”那惨烈的一幕,潜意识里感觉整个商王朝都是阴沉沉的,即便是青铜器炫目的光辉,也难驱散那无边的阴霾。
  
    其实,近600年的商王朝不乏阳光灿烂的日子,从开国的成汤到中兴的盘庚以及鼎盛时期的武丁,都是强大昌盛的代表。听听《诗经》里唱的就知道了:“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那时,商王朝的势力范围已经北达今天的内蒙,南到长江流域,西抵青海湖,东至渤海辽东半岛。然而商王朝历经17世31王,谁的知名度也比不上帝辛(即纣王),“比干剖心”的事迹把他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3000多年来,“商纣”几乎成了荒淫暴虐的代名词,而比干则成了中国历史上以死谏言的亘古忠臣。

    立嫡
  
    出卫辉市向北,15分钟车程就到了位于顿坊店乡的比干庙。记者赶得巧,几天前,这里才换了新“庙主”,“比干林园开发建设公司”刚刚挂牌成立。因为非典的影响,没多少游客,“庙主”郑秀博陪着记者边看边聊起了这座古庙的沿革。
  
    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封比干墓于此,到了北魏,孝文帝因墓建比干庙,后来唐太宗、宋仁宗、元仁宗3个皇帝都曾下诏对比干庙进行维修。如今我们看到的比干庙是明朝弘治年间重建的,占地130余亩,是一个坐北朝南的长方形院落。影壁、山门、二门、三门依次排列,主要建筑石坊、碑廊、拜殿、大殿保存完整,都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院中古柏蓊郁成林,建筑古朴壮观,果真是千古名庙的仪态!
  
    山门显然是新建的,“比干庙”3字是我国著名的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所书;二门门楣上书写着“谏臣极则”4字,原为晋代书法家崔承灏所题,意思是说比干是历代谏臣学习的榜样。从庙里诸多的碑文题刻能看出,比干的言行对后世历代官吏有着深刻影响。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里,把比干和夏朝的关龙逢、战国的屈原、三国的诸葛亮和唐朝的魏徵同列为敢言直谏、要求君主改善政治的爱国者。比干的事迹,在中国已经流传了3000多年。
  
    比干是殷商时期沫邑(今河南淇县)人,是商朝第16代王帝乙的弟弟,按照商朝的继承法,长子继位,次子分封。比干既是封王,又是当时商朝最高的政务官“少师”。帝乙在位很短,临终时,他与两个弟弟比干和箕子商量王位继承人的事,箕子建议立贤能善良的大儿子微子,比干则主张让小儿子帝辛继承王位。比干说,微子虽是长子,但不是帝乙的正妻所生,帝辛虽小,却是嫡子。最终帝乙采纳了比干的意见,让帝辛继承了王位。其实比干力争帝辛继承王位,并非完全为了维护商朝的继承法,更重要的是他偏爱这个侄子。据太史公的记载,帝辛“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无论是头脑还是四肢,都很发达。有一次王宫的一根顶梁柱坏了,工匠要搭一个架子,把梁顶住,再换上新柱子。帝辛说,你们别麻烦了,我用手托着房梁,你们换吧!
  
    纣王即位之初的表现,能称得上英明君主,他亲率大军东征徐夷(今徐州一带),在战场上往来冲杀、骁勇无比,吓得徐夷酋长反绑着双手、口衔国宝玉璧,穿着孝服、拉着棺材向纣王投降。纣王率领军队一直打到长江下游地区,东夷部落纷纷臣服。当纣王凯旋时,比干带着文武大臣,步行几十里前往迎接,当时的民谣甚至唱道:纣王江山,铁桶一般……

    剖心
  
    但很快纣王就“腐化堕落”了,他大兴土木,强迫奴隶为他修建宫殿,还建造了一座高高的摘星楼,整天在上面与美女、美酒相伴,朝朝笙歌,夜夜曼舞,从此商朝的国都就改名为朝歌(今淇县)了。
  
    史书上记载纣王的种种劣迹完全能让读者忘记他曾经的功劳,而且每一桩都少不了坏女人妲己。纣王有次正和妲己饮酒,远远望见一老一少正在渡河,小的走在前面,已经过河而去,老的落在后面犹豫不前。纣王说:小孩骨髓旺,不怕冷;老人骨髓空,怕冷。妲己不信,纣王就命士兵把两人抓来,用斧子砸开他们的腿骨让妲己看。这条河从此被叫做“折胫河”。
  
    比干看到纣王的所作所为,就坦率地直谏,并带着他去太庙祭祀祖宗,给他讲历代先王的故事:商汤创业时的艰难,盘庚用茅草盖屋,武丁和奴隶一起砍柴锄地,祖甲约束自己,喝酒从来不过3杯,唯恐过量误国……纣王表面点头称是,但并不真正改过,而且愈加荒淫暴虐。他不但在王宫里“流酒为池,悬肉为林”,而且还表演“真人秀”,“令男女裸而相逐其间,是为醉乐”。
  
    纣王的爱妃妲己喜欢看人受虐的情景,有一种叫做炮烙的刑具,就是她发明的:用铜做成空心的柱子,行刑的时候,把犯人脱光衣服绑在柱子上,再把烧红的炭火放进铜柱子……
  
    妲己说她有辨认腹中胎儿是男是女的本领,纣王就抓来100个孕妇试验。妲己让她们先坐下再站起来,然后对纣王说:先抬左腿者是男,先抬右腿者是女。纣王不信妲己就命人当场剖腹检验……
  
    比干看到纣王和妲己害人取乐的场面,气得浑身发抖,一边自言自语“我是皇伯,强谏于王”,一边疾步走到纣王面前,直言他的错误,并且请求将妲己斩首,全门赐死!纣王愤愤地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比干继续说:当年汤王时,天下大灾,饿殍塞途,汤王下车抚尸而哭,自责无德。又立即开仓济贫,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天下称颂。你今天的作为与先王的仁政背道而驰,若不改悔,天下就危险啦!纣王听完气得拂袖而去。
  
    比干回到家中,请来箕子和微子商议,让他们向纣王进谏。第二天,箕子去劝纣王,纣王却将箕子的头发剪掉,把他囚禁起来,微子进谏,纣王依然不听,微子只好抱着祖先的祭器远走他乡。大臣辛甲进谏了75次,纣王丝毫不改,于是投奔了周文王;许多大臣看到纣王已经无可救药了纷纷弃商投周。纣王已经落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而此时,周武王率军东征已经打到了孟津,大小诸侯背叛殷商来和周会盟的有800多个,商王朝已是风中残烛了。
  
    比干觉得为人臣子不能像微子那样说走就走,就是杀头挖心也得据理力争。“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即谏不从且死,忠之至也。”他冒着灭族的危险,连续3天进宫抨击纣王的过错。
  
    纣王被比干批评得无言以对,恼羞成怒地喝问:你为什么这样坚持?比干说:“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下官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尚尽之大义!”纣王又问:何为大义?比干答:夏桀不行仁政,失了天下,我王也学此无道之君,难道不怕丢失了天下吗?我今日进谏,正是大义所在!纣王听到这里勃然大怒,于是说:“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说罢,命人剖胸取心,比干毫无惧色,慷慨就戮……己让?    今天,当我们在太史公的帮助下回到当年的历史现场,仍能嗅到浓浓的血腥,3000多年前那惨烈的一幕几乎抹去了整个商王朝的亮色,而比干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却长留世间,引领着历代谏臣前仆后继,赴汤蹈火。
  
    在中国几千年的官僚历史上,忠臣劝谏可谓一道独特的风景,为人臣者因直谏而遭难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的几乎历朝历代都有,文学作品中类似的情节更是比比皆是,其中无疑有比干的“模范”作用。3000多年前,比干就为后人创造了一个难以逾越的“死忠”标准,正如后人评价的“自古拒谏之君莫甚于纣,自古死忠之臣莫甚于比干”……
  
    另一方面,“比干剖心”的故事之所以在民间妇孺皆知、长盛不衰地流传,也是因为它恰好符合国人传统文化的心理,首先是“报恩”的情结,纣王能继承王位,比干起了关键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比干有恩于纣王,但纣王恩将仇报,立刻引起人们的巨大愤慨;比干忠心为国,更易激起老百姓的同情。其次,纣王做的种种坏事似乎都是妲己唆使的,这就更迎合了“女人是祸水”的传统文化心理。那个和纣王差不多坏的夏桀身边不也有一个末喜吗?【原标题:比干系列之一亘古忠臣第一人】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