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景帝为何杀掉周亚夫

2012/5/2 14:43:43 点击数: 【字体:

 
    本篇还是有关初中课文《细柳营》的,上次说到汉文帝通过筑营演习的方式选帅,军界借“细柳营作秀”推出了周亚夫。文帝看到周亚夫的能力和周家在军队中的影响后,选中他作为自己身后给新君留下的撒手锏。于是周亚夫在景帝朝被任命为中尉,拜车骑将军,即京城警备司令,并节制御林军的一部。

    七国说反就反了

    景帝即位不久,因为文帝朝把太多的军政资源罗致给本家兄弟子侄,这些诸侯王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又与政风刚猛、主张削藩的“景帝-晁错”改革组合激情碰撞,结果刘氏后院起火,七国之乱爆发。这场内乱爆发的最直接因素,是“削藩”没有争取到功臣子弟派和外戚派的加盟与支撑。晁错的背后是官吏派——这是一个新兴的政治派系,其先驱是贾谊,此派当时立足未稳,到武帝朝张汤、桑弘羊时,这一派才真正举足轻重。

    景帝初登大位,年轻气盛,不信“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结果变乱遽发,应对仓促,周亚夫临阵被任命为太尉,统领一支从各处匆忙拼凑起来的朝廷军——这支汉兴以来规模最大的杂牌军,共有36个将军,周亚夫得把他们一一摆平。

    周亚夫之父周勃当年也曾是太尉,指挥百战之师,平定了高祖朝多次异姓诸侯叛乱,战友、旧部遍全军。但景帝和反王给周亚夫留下的时间实在太短。

    有多短呢?18天。

    景帝三年正月丙午日,由胶西国带头,七国集体处决了朝廷派驻的官吏;当月甲子日,吴国20万大军发兵出境,渡淮进入中原,朝廷超过一半的国土失去控制。周亚夫必须率军截住吴楚组成的主力叛军,避免他们进入关中,威胁首都。

    吴、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七国之乱的共主是当时已经62岁的吴王刘濞,此人四十多年来收买亡命、厚积薄发、处心积虑、无恶不作。联合诸王造反后,他的第一个战略攻击目标,是景帝的王弟所在的梁国。

    周亚夫怎么计算着打仗

    这里需要讲解一下吴王为什么不直捣长安,或先占据天下总粮仓,而是攻打梁国。有人说,因为梁国的位置险要,该国卡在大部分反王的领地和朝廷控制地区之间,所以干掉梁王,反王们的军队才会长驱直入,没有后顾之忧。但是,梁国再重要,有长安重要吗?当时长安一片混乱,景帝甚至杀了晁错以求缓兵之计,而周亚夫临阵挂帅,就算是超人,也不可能将短时间内拼凑起来的部队打造出野战能力。所以七国直取长安是上策;若不行,则应该攻占雒阳的天下总武器库,和敖仓的天下粮仓,利用这些资源,在反叛地区内完成战略展开,做持久战的准备。

    然而,吴王没有选择上策和中策,而是攻打梁国,取用了下策。

    古来造反,有两种套路,一种可以将其总结为“杀人”战术,另一种则为“放火”战术。

    所谓“杀人”战术,就是冲入对手的房子,认准户主,一击毙命,至于是从门、窗还是像圣诞老人那样走烟囱,杀人的武器是刀、枪还是折凳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结果;而“放火”战术,则是四处点燃对手的房子,趁乱进去一路打砸抢,对方灭火,我就再点,最后不是我被烧死,就是对手被烧死、被累死。

    历史上使用“杀人”战术的不乏造反成功的例子:周武王灭商、明朝靖难之役、安史之乱(得手了一半)或女真推翻辽朝等。

    而放火战术虽痛快,却成功者鲜见:陈胜、张角、黄巢、吴三桂以及洪秀全都失败了。

    又杀人又放火的也有,其中朱元璋成功了,李自成则失败了。

    吴王刘濞采取的就是放火战术。放火也是有可能得手的,关键你要有足够的体能储备和耐心,正所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于是周亚夫在行军路上不断替吴王算账:20万大军平推直进,受阻于守备坚强的梁国城下,他们能带多少粮食?带多少辎重?若打破梁国,又能得到多少补给?

    当周亚夫赶到敖仓,发现那里的粮食一点也没有被叛军掠走时,他已经算明白自己必胜,可以从容按“既定方针”办了。

    “既定方针”与功高震主

    什么既定方针呢?出兵前夜,周亚夫秘密面见景帝,太尉说:陛下,为了保住长安,争取大军动作的时间,臣请必要时牺牲梁国。

    景帝点头了,但什么也没有说,那之后也没有对任何人说起。

    这便是周亚夫的既定方针,但皇上并没有给他这样的一张条子。

    按此方针,周亚夫扼制住叛军的要害后,坚壁不出,置遭到围攻的梁国于不顾,只派出纵队切断了叛军的粮道。梁国被打得险象环生,几乎陷落,只赖名将韩安国坐镇,终于逐渐挺住。

    怎么叫“逐渐挺住”?因为叛军没粮了。人马越多,供粮越难,何况补给线已被切断。

    于是叛军弃梁国而攻打周亚夫,被以逸待劳的周家军从容击退,至此全军崩溃。周亚夫趁势追击,吴王被杀,诸反王或灭或降。

    整场反叛历时不到3个月,便被扑灭。

    周亚夫因平叛首功,两年后进位为丞相,因为没有再大的官可以封给他了。

    周家人再次功高震主。

    不过,被迫做了一次肉盾的梁王,恨死了周亚夫。而且没人告诉他“既定方针”的事。梁王多次在皇帝面前表示:我跟周亚夫,两个只能存一个!

    然而对周亚夫,皇帝显得非常敬重他,他也以天下为己任,裁决如流,多谋敢断。

    于是,在废立太子问题、封国舅为侯的问题、封匈奴降者为侯的问题上,周亚夫都坚决顶回了皇帝的意见,一如他的“细柳风度”。

    但是朝廷不是他的细柳营,朝廷是皇帝的地盘。景帝和文帝也完全是两种人。

    文帝以柔术治天下,景帝以毒术治天下。

    于是,当周亚夫又一次以“称病”方式给皇帝施加压力的时候,皇帝批准了他的“请辞”,他一共当了5年丞相。

    一代雄才死得不明不白

    和老爹一样病退之后,周亚夫的命运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一天,景帝突然召见他,并赐酒食。

    可是皇帝给他一大块肉,却没有给他刀和筷子,和项羽当年给樊哙一匹猪肉拌子一样,只不过这次做成了熟的。

    皇帝观察着他:看你能怎么吃这块肉?

    只见条侯回身对御前侍者说:把餐具给我取来。

    御前侍者回头看皇帝的眼色。

    皇帝笑着说:这,还满足不了你吗?

    周亚夫脱帽谢罪:恕臣无礼。

    然后他找个关节告退了。皇帝目送着他的背影说:这个较劲的人,将来我死了,还有谁能管得了他!

    不久,条侯的儿子为他置办装老的陪葬品,其中有些纸糊的刀枪。但周公子拖欠了运输工的工资,于是人家揭发周家“蓄谋不轨”。

    马上就有办案人员来质询条侯,后者一言不发。皇帝看了审讯纪录后,大怒(他怒得何其古怪),说:“办这个人,还需要理由吗?”

    于是条侯和他老爹一样,也进了诏狱,御用法官廷尉亲自提审他问:您想造反吗?

    周亚夫觉得这话问得太儿戏:你认为,我能用纸糊的刀枪造反吗?

    可是廷尉一点不觉得儿戏,说了一句极其经典的断辞:您纵使不在阳间造反,也是想在阴间造反啊!

    对条侯的审讯就此结束。

    这时,却突然传出了条侯的死讯:条侯在狱中绝食5日,呕血而死。

    这是《史记》的实录。可笑,绝食可以死人,可是有因为绝食而吐血身亡的吗?

    司马迁用春秋笔法告诉我们:条侯周亚夫是被处决的。

    周亚夫的文韬武略,都在其父之上,与晁错同样是当时超一流人才,可是他们却前后死在景帝的手里,这仅仅是因为皇帝刻薄寡恩、卸磨杀驴吗?不是这样。

    景帝努力要实现的,是打造一种全新的皇权体制:纵使皇帝才干平平,也能凭借体制强过臣下。但是景帝没有搞好这个体制。文景两代在忧患意识下聚敛国用,府库富足,被后世赞为“文景之治”,其实该时代的政体有重大欠缺,就是有“治”而没有“制”,一个表现就是粮仓里粮食多得霉变了,金库里穿钱的贯绳都朽断了——可匈奴边患却一年紧似一年,黄河多次泛滥也得不到治理。问题在哪里呢?在于国家不能将手中的资源有效转化为国力和民富。其深层原因之一,即在于皇权与府权(如丞相)对接不顺畅,一旦失去平衡,文帝只好用权术,景帝只好杀人以挽回危局。

    所以周勃是被整,而周亚夫却被杀。

    到汉武帝时,才用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的理论体系取代了黄老之术,把儒家的圣人之言,经过重新解读,落实为绵密可行的新制度,所以,在武帝朝前期,汉朝真正进入了黄金时代。【原标题:景帝为何杀掉周亚夫】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沈阳晚报 作者:韩 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