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戚继光的团队兵法

2012/5/2 14:08:47 点击数: 【字体:


    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四十余名倭寇杀死砍伤平民和士兵三千余人,令人闻风丧胆。但是在戚继光率领的十三次战役中,歼敌数以万计,其中最大伤亡竟然仅有69人,乌合之众如何战胜倭寇“特种兵”?“鸳鸯阵”又是怎样化腐朽为神奇的呢?
 
    嘉靖三十四年(1555),四十余名倭寇从浙江平湖入境,向杭州进逼,抢掠之后逃向淳安。这本来只是一起抢掠事件,抢也就抢了,事也不大,可这帮路盲不知是不是没有向导,转了半个多月,居然转到了南直隶(今江苏一带),在常州、苏州附近抢了一把,竟跑到了南京城下!
 
    最后在大军围捕下,这群小毛贼才最终被歼灭,据说当时被他们杀死砍伤的平民士兵已达三千余人。
 
    一直以来,这个故事都被用来说明明军的腐朽、无战斗力,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在它的背后,隐藏着让人惊心动魄的真相。
 
    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抢掠,因为参与这次抢劫的四十多个倭寇并不是一般人,他们是浪人。从小就接受过严格的武术和体能训练,大多数人都练习剑道,练就了一身砍人的技术,即使参加黑社会火拼,拿西瓜刀对砍,估计一个对付五六个都不成问题。
 
    这样的四十多个倭寇,其战斗能力可想而知,在当时,大致就相当于四十多个特种兵,而驻守各地的,大都是战斗力极差的守备兵,或是民团团练,基本上也就算个民兵水平。
 
    招兵简章决定员工素质
 
    戚继光二十八岁时接任了宁绍台参将的职务,他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时刻盼望着大干一番事业。扯,取出了他随身携带的弓箭,从容地命令部下: “此处哪里有高地,带我去。” 站在高地上的戚继光审视着眼前滑稽的一幕,人数众多的明军四散奔逃,几百个倭寇在后面穷追不舍,肆无忌惮,看来败局已定了。然而他决定挽救危局——凭借他一个人的力量。 戚继光拈弓搭箭,拉满了弓弦,瞄准带头冲锋的倭寇头领,射出了致命的一箭,十年前的苦练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机会说到就到,戚继光刚刚上任一个月,倭寇就来了。这一次他们抢掠的目标是浙江慈溪。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开到了慈溪东南的龙山,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倭寇的主力。著名的龙山之战就此拉开序幕。这场战役之所以著名,并非有着什么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只是因为它实在过于莫名其妙,莫名其妙地开始,又莫名其妙地结束。 终于遇到敌人了,戚继光十分兴奋,他立刻观察地形,布置谋划,安排攻击队形,但等他忙活完了,却惊奇地发现,没有人执行他的命令——他们都跑光了。 威风凛凛的明军果然不同凡响,遇到人数远少于自己的倭寇,竟然一触即溃,别说攻击,连逃命都顾不上。前锋溃败,中军也动摇了,连戚继光的副将也拉着他的衣袖,让他赶紧逃跑,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然而惊愕的戚继光很快恢复了平静,他挣脱副将的拉 戚继光十分高兴,他决定借此机会与倭寇大战一场。根据情报,倭寇只有上千人,为确保安全,他召集了上万名士兵,准备以多打少,用胜利庆祝开门大吉。
 
    然而他并不知道,开门不一定会见喜,有时也会碰钉子的。他立刻观察地形,布置谋划,安排攻击队形,但等他忙活完了,却惊奇地发现,没有人执行他的命令——他们都跑光了。前锋溃败,中军也动摇了,连戚继光的副将也拉着他的衣袖,让他赶紧逃跑,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这样下去,不被累死,也会被连累死。戚继光决定上书,要求重新练兵。 文书送了上去,胡宗宪看过之后,冷笑一声,给了他一个十分经典的回答:“浙江人要是能训练出来,我早就去练了,还用等你来?!”
 
    戚继光思考片刻,说出一句话,让胡宗宪改变了主意:“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岂无材勇!”
 
    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继光因事出公差偶然路过一个地方,却看到了一幕让他触目惊心的情景。他经过的地方,叫做义乌,他看到的场景,是打架斗殴。
 
    自嘉靖三十七年(1558)六月起,义乌矿工、乡民与从永康赶来的开矿者爆发械斗,双方参与殴斗人数累计达三万人左右,历时四个月,直到十月秋收方告结束,死伤共计二千五百余人。
 
    那是让戚继光永生难忘的一幕,无数平凡的义乌百姓在那一刻变得如此不平凡,他们不论男女老幼,大家一同上阵,用所有能找到的武器打击敌人,农民用锄头,矿工用镢头,连家庭主妇也拿起了菜刀,眼中冒着凶光,狂叫着冲进敌阵,大砍大杀,生人勿近。
 
    他们不但砍人勇猛,还极具牺牲精神和优良的斗争传统,父亲伤了儿子替,哥哥残了弟弟上,就连被人打到剩一口气,抬到家就死的人,临死前还要留下一句遗言:我死之后,你们接着打!
 
    “征战半生,天下强横之徒,我大都曾见过,却也从无畏惧。但如义乌人之彪勇横霸,善战无畏,实为我前所未见,让人闻风丧胆,可怕!可怕!”
 
    他只是急忙赶了回去,并连夜求见胡宗宪,说了这样一句话:若准我在义乌征兵四千,倭寇之乱必平!
 
    胡宗宪略加思索,便同意了他的提议。
 
    对于义乌人的战斗精神,戚继光已经有了充分的信心,但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决定提高招兵标准条件,只有最为精锐、最为勇敢的义乌人,才能成为这支强大军队中的一员。
 
    那么要想加入戚家军,必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大致可以给出一个简单的类比答案:即使你能通过层层海选,进军选秀节目总决赛,也未必能考得上戚家军。
 
    绝非耸人听闻,在胡宗宪的幕僚郑若曾所著的《江南经略》中,有着这样一份详细的招生简章,如果不服气,大可以去对照一下:
 
    凡选入军中之人,以下几等人不可用:在市井里混过的人不能用,喜欢花拳绣腿的人不能用,年纪过四十的人不能用,在政府机关干过的人不能用。 以上尚在其次,更神奇的要求还在下面: 喜欢吹牛、高谈阔论的人不能用,胆子小的人不能用,长得白的人不能用,为保证队伍的心理健康,性格偏激(偏见执拗)的人也不能用。 
 
    凡选入军中之人,以下几等人不可用,在市井里混过的人不能用,喜欢花拳绣腿的人不能用,年纪过四十的人不能用,在政府机关干过的人不能用。
 
    以上尚在其次,更神奇的要求还在下面:
 
    喜欢吹牛、高谈阔论的人不能用,胆子小的人不能用,长得白的人不能用,为保证队伍的心理健康,性格偏激(偏见执拗)的人也不能用。
 
    概括起来,戚继光要找的是这样一群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为人老实,遵纪守法服从政府,敢打硬仗,敢冲锋不怕死,具备二愣子性格的肌肉男。
 
    事实证明,义乌确实人才辈出,虽然戚继光招聘要求非常之高,但经过海选,依然有四千多人光荣入选。
 
    解读
 
    管理培训上有一句哲理名言:选择比培训更重要。 戚继光选择部属先有战术模式,然后根据战术模式再去选择人员,此之所谓:古之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曾国藩选人也如此,他只找湖南乡下人,粗手大脚,憨厚老实,亦是配合他的战术要求。这,让我们感悟到: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企业在选人时,亦应考虑这几个要素: 与业务模式或工作模式的匹配; 与公司管理风格的匹配;与公司文化的匹配。
 
    企业领导者可用心分析那些未做出什么贡献就离开公司的员工,那些怀着怨恨离职的员工,还有那些反戈一击的背叛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南京人才网
0
下一条:戚继光生平上一条:戚继光的后代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