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盘庚》:早期君主政治的标本

2012/5/3 10:53:46 点击数: 【字体:

 
    盘庚其人,商汤的第十世孙,商王朝的第20位君主。《盘庚》其文,主要记载了盘庚在当政期间作出的一个政治决断——把都城从奄搬迁到殷,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盘庚所发表的一些言论。
       
    根据《史记•殷本纪》提供的资料,盘庚死后,由他的弟弟小辛继位。在小辛当政期间,殷商开始衰败。群臣因为思念前任天子盘庚的功绩,就凭追忆写成了三篇《盘庚》。由此推断,《盘庚》的作者应当是小辛时期的史官。
       
    从内容上看,三篇《盘庚》写出了中国早期君主政治的基本生态。这种政治生态,可以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上予以剖析。
       
    在历时性的维度上,生死相依,古今相连。盘庚的言论提到了先王,也提到了大臣们的祖先。换言之,盘庚时代的整个执政团队,与在此之前的商朝历代执政团队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一方面,以前的君主确立的政治惯例,对于当下的君主及其大臣,具有不容抗拒的规范意义。以前的君主形成了不定期迁都的政治惯例,所以,现在的君主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搬迁都城。以前的君主与民众休戚与共,现在的君主也要保持这样的政治品质,否则,就会遭到上天的惩罚。
       
    另一方面,不仅仅是先王创设的政治惯例一直在有效地规范着当。
        
    代君主及大臣的政治行为,先辈们的灵魂甚至还在现实生活中监督着当代君臣的政治行为。换言之,先辈们的灵魂并没有死去,他们就在现场。这样的观念,对于当下的君臣足以形成某种强制性的约束力——这种来自祖先的惩罚,完全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灾异表现出来。
       
    盘庚阐述的这种政治观念,反映了商代人的祖宗崇拜。但是,这未尝不是一种低成本的政治控制技术:通过占卜的方式,可以直接获悉祖先的旨意;通过某些程序化、剧场化的仪式,甚至还可以把祖先的灵魂直接迎请到现场来。对于现任君主来说,以先王、先祖的名义发布命令,可以赋予这个命令以某种神秘的力量。从这个角度上说,盘庚对于历代君主的反复致意,既体现了遵循先例的政治原则,同时还蕴含着极其强烈的现实指向性。
       
    在共时性的维度上,则可以看到政治关系中的三方当事人:天子、大臣、民众。其中,天子与大臣的关系比较紧密,他们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了一个世袭的执政者阶层。但是,天子的政治利益与大臣的政治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大臣们普遍贪图享受、贪图财物。在这种情况下,天子必须有效地调动大臣们的积极性,有效地抑制大臣们的傲慢与私心。为此,盘庚反复强调了奖励与惩罚两种手段:大臣们有了善行,则赏之以爵位;倘若犯下了罪行,则施之以刑罚。盘庚希望运用这两种手段,匡正大臣们的行为,促使他们致力于邦国事务。
       
    至于天子与民众的关系,也是比较紧密的。盘庚强调,先王与民众休戚与共,所以才得到了上天的认同。按照这种逻辑,如果君主疏离了民众,也许就会遭受上天降下的惩罚。比较起来,大臣与民众的关系,则是一个有待建设的薄弱环节。为此,盘庚要求大臣们施恩于民,关心民生,与民众永结同心。
       
    从政治关系的这三方当事人来看,大臣、民众的角色都是被动的:民众是“被关心”的对象,他们自己不能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大臣是“被激励”的对象,如果不经过激励,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他们就会贪图享乐,趋于倦怠。相对于大臣与民众的被动色彩,只有天子才是政治关系中的主动者:他推动大臣关心民生,他用奖励与惩罚两种手段约束大臣献身于公共事务。从这个意义上看,天子构成了政治的发动机。倘若天子奋发有为,也许会推动政治趋于美善;倘若天子也不思进取,政治就会彻底丧失动力,政治的衰败、停滞就将不可避免。
       
    然而,如果民众、大臣普遍缺乏政治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如果把政治美善的希望单单寄托于天子的圣明,是很不可靠的。也许正是为了弥补早期中国政治的这种缺陷和脆弱,中古以后的中国政治开始注重发挥大臣在政治生活中的积极性。科举制度的建立,本质上就是把一些具有政治主动性的读书人送入执政者阶层。这些经过自我教育的读书人成为大臣之后,他们的政治责任感会驱使他们致力于美好政治的建设。因此,中古以后的中国政治,虽然还有高高在上的君主,但它却不同于上古时期的君主政治:中古时期的政治推动力主要来源于饱读儒家经典的士大夫,这个群体“以天下为己任”,竭力推动君主建立王道政治。但上古时期的政治推动力主要来自天子,天子一旦倦怠,政治就会衰败下来。这也别无选择。因为,在上古时代,还没有发展出一个具有政治主体意识的“以天下为己任”、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士大夫阶层。
       
    不过,以士大夫阶层作为政治驱动力的政治形态,还是靠不住的。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无可奈何,就是典型的例证。因而,在近现代政治生活中,又发展出第三种政治形态:以民众作为政治的发动机。这样的政治形态就是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本质,就是以民众作为政治运行、政治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因此,以政治的驱动力作为标志,我们可以看到三种不同的政治:君主政治、士大夫政治、民主政治。这样的划分当然是比较粗糙的,但它也许可以描述政治演变的一个基本规律:首先出现的是君主政治,接下来出来的是士大夫政治,晚近出现的则是民主政治。从这个角度上说,三篇《盘庚》,可以视为早期君主政治的一个标本。【原标题:《盘庚》:早期君主政治的标本】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检察日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