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德兴邦以服事殷——周文王姬昌
2012/5/3 8:59:42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周文王重视人才,求贤若渴,突出表现在他求访姜子牙的故事上。有一次,文王借外出游猎的机会,去访求人才,在渭水支流溪畔,见到了一位须发斑白,年约七八十岁的老人在钓鱼。老人的鱼钩是直的,嘴里还念念有声:“愿者上钩,愿者上钩!”文王赶紧跳下车来,上前与老人攀谈。老人竟上明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天下形势,胸怀大志,是位难得的文武全才。文王大为兴奋,诚恳地向他说:“像你这样的人,我们的老太公盼望好久了!”从此,把这老人叫“太公望”。文王立即把他请上了车子,与他一起回都,拜老人做了专管军事的太师。
这位老人就是姜子牙,姓姜,名尚,字牙。他老家住在东方,据说祖先在舜时当过大官,曾与大禹一起治水有功,封在吕这个地方,所以又姓吕。到了夏朝以后,吕姓子孙逐渐分化,有的成了穷人,吕尚家里已经很穷了。他年轻的时候,为了维持生活,曾在商都朝歌屠牛卖肉,又在孟津开铺卖酒。虽然他极有才学,但在商朝一直怀才不遇,一晃就成了70多岁的老人,但还一心想找到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后来听说周文王广求贤者,便成天在岐山西南渭水支流上钓鱼,等待着遇到周文王的机会。同时姜尚从钓鱼中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和钓鱼一样,要想灭掉商朝,必须悄悄地做好准备,一切要从长计议,但不能打草惊蛇。
周文王自从访求到了姜尚,事事与他商量。姜尚也不负文王之望,老当益壮,替文王谋划了许多军国大计。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由于文王刻意求士,广罗人才,结果“士以此多归之”。在这些人才的有力支持下,文王的事业日益发达。
以服事殷 循序翦商
周文王在位时,鉴于商王朝还十分强大,因而,在表面上仍臣服于商。周原甲骨中有文王祭祀商王先祖成汤、帝辛之父帝乙,以及文王求佑于商先王太甲,太甲“(告)周方伯”等记载,表明文王当时还是以商王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的。
而在实际上,姬昌早在商王帝乙继位后的第二年,就准备兵力向商进攻,为其父季历报仇。当时帝乙感到他父亲文丁的作法实在过分,本来季历在西部地区征伐诸戎是为商勤劳王事,虽然周的势力有所扩大,可是并没有叛商的意图,加上地处东南地区的人方,趁商周交恶之时,举众叛商,帝乙为了不至东西受敌,对姬昌采取和亲的办法,来缓和西部地区的矛盾。
帝乙有一个胞妹,生得美丽端庄,为了缓和与周的矛盾,帝乙派使入周,向姬昌致歉,表示父辈们所作之事已经过去,现在商王准备将自己的胞妹嫁与周侯为妻。这时,周文王虽然势力有所增大,又作了伐商报仇准备,但考虑帝乙到底还是统率全国的天子,叛商者少,臣商者多,伐商甚无把握,不如暂去前嫌,恢复亲善。于是,他备办了贡物,遣使入商朝见帝乙,定日迎娶帝乙之妹。帝乙很高兴,不但定了迎亲之日,还命昌继其父为西伯。婚嫁之时,帝乙为了极力拉拢周,特意备办了十分丰厚的嫁妆,派亲军卫队护送妹妹至周成亲。姬昌也尽力把婚事办得隆重盛大。《诗•大雅•大明》是一首记叙周朝开国历史的史诗,其中有两段就是叙述文王姬昌迎娶帝乙之妹的情况: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原标题:依德兴邦以服事殷——周文王姬昌】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帝王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