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河南博物院:张衡地动仪复原品确实测不了地震 正与中国地震局洽谈———
日前,有网友指出,那个国宝级的张衡地动仪不是原作,而是上世纪50年代才造出来的。
河南博物院目前正和中国地震局洽谈张衡地动仪复原的第二期合作,希望能够研制出和史书记载尺寸相符的张衡地动仪复原模型,探求其到底能否监测真实地震。
爆料
国宝张衡地动仪 被指测不了地震
11月28日,网友闫涛发微博称,国宝级的张衡地动仪,是上世纪50年代才造出来的“古董”,王振铎(中国博物馆学家、中国古代科技史学家——编者注)根据古书描写的196个字,结合英国科学家的地震理论,设计发明了这个张衡地动仪,由于选进了教材,国人都以为是东汉货色。
闫涛的这条微博,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网友讨论的内容,涉及到中国科学史的真实性,甚至有网友怀疑中小学教材。
昨天,科普作家方舟子发文,对张衡地动仪是否管用提出质疑。方舟子称,2005年我国又制造了一个新的地动仪复原模型,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北京有震感,也没有听说在北京展出的该复原模型监测到地震。
回应
复原模型 目前无法监测地震
记者了解到,2005版地动仪复原模型是在2004年开始由河南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地震局联手合作,并于2005年研制成功。目前,该复原模型就在河南博物院天地经纬展厅陈列。
今天上午,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李宏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5版的张衡地动仪复原模型本身是无法监测实际地震的。
李副院长告诉法晚记者,该院展出的张衡地动仪复原模型分为两部分,其中一个是张衡地动仪1/3大外壳模型,另外是内部构造模型。李副院长表示,展出的内部构造模型,是地震专家冯锐所带的课题组研制的,已经通过多次地震复现实验。
李副院长告诉记者,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时,陈列地动仪复原模型的展厅正在闭馆装修,新模型的珠子没有放进去,失去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实际上,在今年的玉树地震时,该复原模型也未有任何反应。原来,在展出的内部构造模型底下,是需要通电才能模拟地震的振动台,进行模拟实验时内部构造模型才会有反应,但这个模型本身目前肯定是无法监测真实地震的。
李副院长说:“外壳和内部构造模型都是在我们4层的展厅,按照史书记载,地动仪应该是与地面连接在一起的,所以仅就这个复原模型本身,是肯定不能监测真实地震的。”
计划
博物院欲复原等比张衡地动仪
李副院长告诉记者,实际上,张衡地动仪到底能否监测真实地震,河南博物院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据李副院长透露,目前,河南博物院正在和中国地震局洽谈张衡地动仪复原的第二期合作,希望能够研制出和史书记载尺寸相符的张衡地动仪复原模型,大概2米高,占地2-3平方米。直接建造地基,使其能够与地面连接,从而探求其到底能否监测真实地震。
“实际上从2005年以后我们就一直想尽快落实这个事情,但因为各种因素耽搁了。”李副院长告诉法晚记者。
此前,冯锐曾表示,如果要监测真实发生的地震,须建设地基等配套设施,然后将地动仪复原模型放在上面,但这样的监测实验耗资巨大,选址等问题也不好解决。
李副院长在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还表示,投入的资金肯定要比2005年版的几十万元大得多。如果与中国地震局的合作能够落实,选址肯定是在河南博物院的院子里。
2005年复原的地动仪外观模型
1951年复原的地动仪外观模型(被教科书使用)
中国地震局、河南博物院研制的内部构造模型,只有原型的三分之一大【原标题:拟建等比地动仪 检测“张衡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