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项令”董宣刚正廉洁的一生
2012/5/8 15:23:55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董宣,字少平,生于西汉末年,陈留郡国(今河南省杞县南)人。东汉王朝初建时,董宣在司徒侯霸的推荐下做了官,直到北海相之职。他学识渊博,精明能干,刚正不阿,执法严正,因此不断受到权贵们的诬陷而一再遭贬。光武帝刘秀对他的刚烈正直非常欣赏,董宣由此得到“强项令”的关誉。董宣一生清廉,74岁卒于任上。
光武帝刘秀年间,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强项令”——董宣。他为官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不仅赢得了汉光武帝刘秀的信任,而且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颂,其事迹被写进《后汉书》,流传至今。
董宣就任北海相时,当地有个臭名昭著的武官公孙丹。他仗着自己是大姓豪族,一向为所欲为,横行乡里。公孙丹新建了一座宅院,落成人住前,请来一名阴阳先生占卜吉凶。这个阳先生胡诌了一通新宅房基不吉利的鬼话,大放厥词说:住进去必将招来家人横死!公孙丹大惊,忙奉上重金以求***之术。阴阳先生暗暗指点:只要在宅子里放个死人就可躲过一切灾难。公孙丹对此竞信以为真,便指使艳的儿子在光天化日之下把一个无辜的路人拦截杀死,把尸体扛回宅子放了一夜,以为这样就可以消灾攘祸、吉祥如意了。人们闻之,义愤填膺,纷纷,陶董宣控诉公孙丹父子残害百姓的种种罪行。董宣受理此案后,不顾其他人的劝说和阻挠,查明了犯罪事实后,立刻名人缉拿公孙丹父子,斩首示众。这一大快人心的壮举,得到了百姓们的交口称赞。
但公孙丹在当地的势力庞大,他死后,其宗族朋党,聚集了30多号人马;手持兵器,到衙门前聚众闹事,口口声声要找董宣算账,气焰十分嚣张。宣矩道公孙丹这帮党羽曾经投靠过王莽,背后有强大的靠山,担心他们因她勾结海贼危害百姓,于是当机立断,派人把这30多人全部抓捕,派门下书佐(辅助官吏)水丘岑,把他们依法处决。
青州(今山东省临淄县)太守得知董宣处死了公孙丹等30多人,大为恼厌,遂向朝廷上奏章弹劾他,罪名是滥杀无辜。皇上偏听偏信,便把董宣等9人押解到京城,投进廷尉监狱,等候发落。在狱中,董宣明知自己凶多吉I少,但毫无惧色,从早到晚埋头读书,泰然自若,丝毫没有悲怨之气。
董宣等人最终被判处死刑。消息传开,北海城中愁云密布,万人哀泣。一些官员钦佩董宣的气节,预备了酒菜佳肴,准备为他饯行。面对同僚们的“好意”,董宣却严厉地说:“我一辈子不曾吃过别人的酒席,何况是死已在即I的时候!”说完,登上刑车,从容而去。
眼看董宣就被推上断头台的千钧一发之际,皇帝的使者快马赶到,宣读圣旨,暂缓处决董宣。光武帝派特使来询问公孙丹的案子,董宣便如实说明了当时的危急情况,最后特别提到,水丘岑是听他的命令处斩犯人的,朝廷怪罪,他愿意替水丘岑承担罪责。光武帝认为董宣虽是秉公执法,被株杀者也系咎由自取,罪有应得,但对此事的处理还是有些草率,因此,下诏书赦免董宣,把他降为怀县县令,同时命令青州太守不再追究水丘岑之罪。
后来,为了平定江夏郡的贼匪之乱,维护当地治安,光武帝任命董宣为江夏太守,着力剿匪。董宣苦思良策,兵不血刃,顷刻间就使匪帮瓦解。
董宣面对豪强和匪盗,丝毫不手软;在皇亲国戚面前,同样是鲠骨素志,不卑不亢,令人叹服,因此有了“强项令”的美誉。
董宣作了5年洛阳令,74岁那年病逝于任上。光武帝对他的死深感悲痛,便派使者前去吊唁。使者来到董宣家中,见只有一条布被单覆盖在遗体上,家中四壁空空,只有“大麦数斛,弊车一乘(意即破车一辆)”。光武帝刘秀闻奏后感伤地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于是,下令特赐给银印禄级,以大夫的礼节厚葬了董宣。
董宣一生为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不畏强权,坚贞不屈,狠狠打击了不法豪强和恶奴,维护了法令的尊严,为世人称颂至今。【原标题:“强项令”董宣】
来源:中国廉政文化网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