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史可法的得与失

2012/5/8 16:55:16 点击数: 【字体:



    史可法(1602—1645年),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人。《明史》载:他身材矮小,“面黑,目烁烁有光。”自幼好学,顺天府试中第一名秀才。崇祯元年四月中进士,六月任陕西西安府推官,公正廉洁,赈灾救民,赢得好声名。崇祯五年入朝任户部主事,为官清正,办事干练,声名大噪。弘光政权建立,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在历史上,他被高度赞美,被视为与岳飞、文天祥一样的爱国英雄、民族英雄。之所以如此,当然不是因他有 17 年镇压农民起义的经历,而是因为他的坚守扬州,直至城破身亡。

    当时的南明小朝廷,勾心斗角,气息奄奄,大数已尽,并无什么太出色的人物,这使主政清王朝的多尔衮对史可法极为重视,并一再对他招降。虽他予以拒绝,表示他要“竭股肱之力,继之以忠贞。”但对清兵入关,打下北京,赶走李自成,却也感恩图报,顶礼加额,称之为“大将军吴三桂借兵贵国,赶走逆贼”,并提出联合起来,“伏乞坚同仇之谊,全始终之德,合师进讨,问罪秦中,共枭逆贼之首”。就是说,他心里想的,只是借清兵之力灭李自成,尔后划江而治,根本没想着收复失土。

    及至马士英等人对他排挤,把他挤出南京,要他到扬州督师,以协调江北四镇的刘泽清、刘良佐、高杰和黄得功,他还以为这样一来,恰可实现他的主张,即战于江北以守江南。但史可法并不具有军事才干,根本节制不了这些骄兵悍将,所以,当1645年四月十七日,清多铎率大军逼近扬州,虽然他发出紧急檄文,要各镇集中,守卫扬州,但几天过去,却无人听命前来。更要命的,是他们其中的一些人,于此期间,已改旗易帜,听命新主。

    扬州兵力单薄,抵挡不住抗不过声势浩大的压境清兵,危如累卵,危在旦夕,对此,史可法看得极其清楚。

    他给夫人的信中写道: “法死矣。前与夫人有定约,当于泉下相候也。”又说:“法早晚必死,不知夫人肯随我去否?如此世界,生亦无益,不如早早决断也。”

    他对总兵李凤和监军高歧凤要带兵马出城降清,不加阻挡,反而说:“此吾之死所,公等何为,如欲富贵,请各自便。”对此,他的说法是,若加禁止,恐生内变。大敌当前,如此放纵,扬州城更加虚弱,不堪一击了。

    围城之际,多铎对他招降 5 次之多,史可法一概拒绝, “城亡我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

    史可法要与扬州共存亡,这意味着,百万军民,也得与扬州共存亡。

    力量悬殊,扬州军民奋力守城。四月二十四日,在大炮的轰击下,一处处城墙轰然倒塌,大批清军汹涌而入。

    清军占领了扬州,为了报复,多铎下令,烧杀抢掠持续十天。虽然史可法曾经提出:“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但多铎岂会听他的。一时间,扬州变成了屠场,“杀声遍至,刀环响处,怆呼乱起,齐声乞命者或数十或百余人……纷纷子女,百口交啼,哀鸣动地”,血腥恶臭全城弥漫,“城中积尸如乱麻”。至五月二日,被屠杀者,“前后约计八十万余。”只有极少的人或早先外逃,或就地深藏,免于死难。其间,一些女子,为了活命,甚至精心梳妆打扮,向清兵献媚,受尽屈辱蹂躏后,又被带走,甚至被送到了遥远的黑龙江宁古塔或蒙古,苦寒冷冻,永无返乡之日。

    这就是“扬州十日”!这是一段让人五脏欲裂的历史,这是一段扬州军民付出了惨重代价的历史,这也是让人对史可法所作抉择大为不解的一段历史!

    扬州必定不守,对此,史可法心里全然有数,但他却一方面是任由一些将领带军队出城降清,另一方面却要留下的军民严防死守,他的这种作法,何其矛盾。

    史可法明知他必死无疑,但为何在城破之时才觅死觅活?也许如下的说法太过残酷:若史可法死意已决,何不早些对自己下手?若此,或许扬州军民可以逃过一大浩劫。

    扬州一役,史可法固然显示了他的壮烈,史可法固然以殉难显示出了他对南明小王朝的无比忠诚,但要知,在这背后,可是让八十万之众为其为南明小朝廷作了陪葬!

    这让人想到了西楚霸王项羽,他兵败之后,并不是就不可以逃生,并不是就不可以重回江东,以图东山再起,但他没有作这种选择,而是自刎而死,且让一个他过去的熟人拿他的头颅去刘邦处请赏。他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看到大势已去,不想继续让人们流血丧命,特别是不想让他的江东父老子弟们再倒在血泊之中。他是很明智很识大局的。难怪后人要这样赞美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史可法对他的身后事有所安排。他在给多铎的信中明确写道:他死后,“得以骸骨归葬钟山之侧,求太祖高皇帝鉴此心,于愿足矣!”他在意的是他的皇帝,他不在意的是他治下百姓的生命!

    史可法的衣冠墓在扬州城外梅花岭,称“史忠正公墓”。但可知,这“忠正”二字,可是乾隆四十一年( 1776 年)正月乾隆对他的追谥。虽然史可法尽可受此,但当我们以此来追思他的得失时,不是也别有滋味入心头吗?【原标题:得失史可法】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智秀琏   时间:2007年11月22日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