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解读张择端与他的《清明上河图》

2012/5/8 14:40:35 点击数: 【字体:



    北宋覆灭整一个甲子,金人张著,借司职监御府书画的权力,在其效忠的金国的战利品《清明上河图》上题跋。至今,似乎尚未有人怀疑过那可作为翰林画师墓志铭的71字;也正是这世间仅存的不足百字跋文,由此推衍的传奇、杂剧、影视、歌舞,可谓过江之鲫,端的把张择端打造成了光环笼罩的历史偶像。

    依笔者看呐,和今朝大多画家一样,九百年前张择端也需要深入街巷、城乡、码头实地写生;和当今大多吃皇粮的美协会员相近,除去禄米、月俸、两季绢布,另外还有外出作画的出差补贴;甚至也免不了现代文人墨客司空见惯的养情人、狎歌伎;更要紧的,也同样企盼庙堂赏识、提携,乃至飞黄腾达,光门耀祖。

    恕笔者猜度,基于此公幼年入汴,无妻室,无子裔,张择端很有可能是由大内黄门(宋朝太监)入画院的阉人。实际上当时翰林画院也确实供养着一大批宦官画匠;而培养阉人又必须从娃娃抓起。

    要说张择端是够幸运的,遇上一个文人皇帝。不爱江山爱丹青的赵佶,对书画的厚爱,对画家的优渥,堪称空前绝后。他一反前朝惯例,供职画院者,居然同升朝赐紫绯官员一样佩戴鱼袋,可谓皇恩浩荡。“故一时作者,咸竭尽精力,以副上意。”照理说,绘《清明上河图》如此庞大工程,应是朝廷授意,以赞扬执政宰相蔡京所提倡的“丰亨豫大”下的国泰民安、繁荣昌盛。这对于张择端来说,无疑是一次感皇恩的天赐良机。“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为统治者服务,粉饰太平,乃历代御用文人的看家本领。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及宋朝有一颇具玩味的现象:以绘画为“奏章”参政。譬如:熙宁七年(1074甲寅),一个叫郑侠的人作《流民图》,以揭露王安石变法所造成的百姓流离失所、衣不遮体、羸疾愁苦。不久新法失败,一代改革家去职,郑侠乘胜追击,又作《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迹》。再推后30年,起居郎邓洵武为刻意讨好有望东山再起的蔡京,作《爱莫助之图》呈现徽宗,不日得逞,邓遂成蔡京死党。还有徽宗朝派画学正陈尧臣出师契丹为辽主阿果画像等等。缘此钦定的《清明上河图》问世,也就顺利成章了。如此而已,可真够得上五千年盘根错节华夏文明苑中的“奇葩”了。

    张择端领军作《清明上河图》时,积弱已久的北宋王朝,已呈沉疴难返、民怨沸腾局势。加上金人铁骑之声逼近,赵氏江山早已危若累卵。张择端能在如此情状下,超然物外,从容作得出“太平盛世”画图,令今天观众透过长卷清晰听得见翰林画师怦怦荡漾之赤胆忠心。其实,古今中外,这种活例倒也屡见不鲜。宋以后的明清,著名学者钱谦益、王铎,不保晚节,投靠新朝廷后依然著书立说而效忠;三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也唯有王船山一头汉人完发逆立潮流,“虽死不辱”。而在并不遥远的“文革”,浩劫十年,不是有一大批大牌理论家、文学家、艺术家大唱特唱“莺歌燕舞”吗!

    前面说到张择端领军,是指他手下会有多名画家襄助,几度修正、眷缮,集思广益,最终由翰林画师画入正本,署上“张择端进呈”献于朝廷(这似乎有贪功之嫌!)。

    偏偏赶上这种气候下进呈,也难怪惶惶不可终日的赵佶无暇御览,禅位前匆匆提了“清明上河图”瘦金五字,由御侍黄门帮助钤上双龙小印,丢入秘府。对于后世专家学者推断,张择端如何《宋史》不载,又被《宣和画谱》CANCLE掉,是由于画家不肯苟合,且画面有犯上细节如猪如乞丐云云,恐怕属一厢情愿。更何况《清明上河图》属绘画十三科之一的界画,向为当时丹青界所鄙夷,这一切便构成张择端的不幸了。有心栽花也好,无意插柳也罢,北宋开封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贡献如此一轴旷古神品,功德无量。

    有了这一画卷为舞台背景,至于后来如何演义画家张择端故事,就看幕前作家、演员的本事了。不过无论怎样卖力、包装,到头来人们大多总是要记住那画上的风光而冷淡画家。想到这儿,觉得后人怪对不起张择端的。 【原标题:解读张择端】
   
来源:新浪网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