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杜甫川的传说

2012/5/10 10:09:22 点击数: 【字体:

   

    延安城南七里铺,有个拐沟沟,叫杜甫川。传说当年杜甫北上勤王曾经此地。
       
    那是安禄山反叛以后, 诗人杜甫领着家眷从关中逃往陕北的鹿州。有一天他在茶坊赶集,听人说唐肃宗在甘肃省灵武即位,诗人出于爱国忧民的心意,便辞别家小,登程北上路过延安,去到甘肃灵武投奔肃宗。 
       
    时值八月十五中秋节,杜甫徒步沿着洛河向上走,一路踩石攀崖,翻沟溜抓,渴饮山泉水,饥食山上果,经石门,过徐寨,到达延安的万花山。忽听鸡叫狗咬,手遮眉前,抬头一望,原来是个小村落。这时日头快要落山,他准备进村里去歇宿,待明日再走。刚人村几步,迎面碰上一个烂衣破衫的老人。老人是卖豆腐的张伯。 
        
    张伯一听他是京城长安来的,又文质彬彬,心想一定是大唐的什么官人,便问:“你叫什么名字?”
       
    “杜甫”。
        
    “豆腐!”老人兴奋的说:“那咱是同行当嘛! ‘豆腐’,咱走,回咱那个穷窝里睡一晚上暖和觉,喝一碗热豆浆,吃一块热豆腐,讲一晚上大唐失守京城的事。走,快走!”张老伯热情地说个不停。 
       
    这夜他们乘着明月秋光,拉呱了半夜。杜甫添柴烧火,拐磨豆腐,张伯忙着点豆腐分浆,赶天明,两担豆腐都做好了,每人挑了一担,便顺着“豆腐川”飞步而下,向延安奔去。
        
    万花山头距延安城三四十里,晌午时分,他们就赶到了。出川口,走到七里铺石岩下,在这歇了一下,卖了豆腐。
        
    这时天已黄昏,月挂柳枝。张老伯特把两担豆腐卖的二百麻钱送给杜甫,说:“拿上,路上好做盘费!”
       
    杜甫迟疑地站着,正想推辞不要,张伯又说:“别推辞了,快走吧!你从北关出去,沿延河向上走,出安塞芦子关,就是甘肃省地,离灵武就不远了。” 
       
    杜甫从延安起程,后来据说已到了安塞芦子关,不料却被反贼虏回长安,关进监牢。在狱中,他回忆这次陕北之行,便写了《月夜》《塞芦子》《望春》《三川观水涨》《玉华宫》《羌村》等名诗,以此怀念陕北延安等地的父老兄弟姐妹们。

    延安人也没忘记这位爱国诗人,他们把他走过的这条川叫“杜甫川”。宋时范仲淹还在当年杜甫歇息的石岩上亲笔题了“杜甫川”三字,刻于石崖,今仍完整可辨。明清延安知事特在此处建了“杜公祠”、“望杜亭”并题名“少陵川”三字。那祠两旁还写丁一副对联,左边是“清辉近接鹿州月”,右边是“壮策长雄芦子关”,上眉是:唐左拾遗北断,成了延安的又一名胜古迹。【原标题:杜甫川的传说】
                  
    来源:中国陕西网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