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赵玉芬:为生命起舞

2013/7/16 16:01:33 点击数: 【字体:


    赵玉芬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接触过赵玉芬的人是这样评价她的:一位为生命起舞的女科学家。因为是她发现了生命起源的种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带来了突破性进展;是她提出了建设“海峡化学生物科技带”的构想,为厦门建设海湾型城市的蓝图增添了一笔亮色……

  赵玉芬院士不愧是一位在不停地为生命起舞的人。当我们在厦门拨通了她的电话时,她的声音听起来很遥远,原来她正在新疆伊犁的一个小镇上进行科学考察。

  赵玉芬从小生长在台湾,1971年新竹清华大学毕业后,考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也是杨振宁教授所在的学校)留学深造,1975年获化学博士学位并开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79年,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当中国的学子们满怀憧憬纷纷踏上美国的土地时,赵玉芬却毅然回到了祖国。

  求学之路

  当初,的确有许多人不理解,赵玉芬为什么会舍弃在美国她已经奋斗了8年的事业以及那里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而回到了当时还非常落后的中国来。赵玉芬却说:“我是中国人,回到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同胞服务,这是很自然的事儿”。她说得很自然、很轻松,然而在这“很自然、很轻松”的背后却有着一段不平常的心路历程。

  赵玉芬出生在台湾彰化农村一个普通人家,兄弟姐妹六个,她排行老大,加上父母全家8口人挤在一家祠堂的两间小小的厢房里,过着艰苦的日子。在赵玉芬17岁那年,父亲不幸病逝。从此母亲独自担起了抚养六个孩子的重任。母亲含辛茹苦不停地打工赚钱,供孩子们生活、读书。并使他们兄弟姐妹六人都读完了大学。为了省钱,赵玉芬小时候经常光着脚走二十几分钟的路去上学,回来后就帮着母亲照顾弟妹。由于生活的艰辛,母亲常对赵玉芬说:将来一定要学一个有用的专业,一个能直接创造财富的专业。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也曾涌起了一股出国留学热,有条件的家庭都纷纷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欧美等一些国家去留学。而这些对于家境贫寒的赵玉芬来说简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她只有努力地读书。

  1971年,23岁的赵玉芬完成了新竹清华大学的大学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专业的研究生,还获得了高额奖学金。然而,当拿到从美国寄来的入学通知书时,全家人却为凑不齐买机票的钱而犯愁。后来,有人为赵玉芬出了一个迫不得已的主意,让她把美国的奖学金证书作为证明,到美国后每月偿还航空公司30美元。于是,赵玉芬幸运地拿到了美国的机票。

  临别时,母亲落泪了,母亲知道,女儿这一走不是去台北或高雄,而是去遥远的美国,这可不是三年五载能回得来的。母亲含着眼泪对她说:“玉芬,妈妈养活了你二十多年,你这一走是不是就不回来了?……”望着母亲含泪的双眼,望着母亲日

  渐苍老的面容,离别之愁让赵玉芬几乎无法迈开脚步。她安慰着母亲说:“妈妈您放心,我一定会回来的。”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别竟然是她和母亲的最后的诀别,这一走就是25年。

  在美国,赵玉芬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取得了直接攻读博士的资格,1975年她获得了博士学位,以后又在石溪分校和纽约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这一时期,为她的事业和未来成就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实际上,从离开台湾的那一刻起,赵玉芬就已经认定:化学是实用科学,学成之后一定要为自己的同胞做点事,为社会创造财富。

  寻根之旅

  在美国留学期间,有这样两件事对赵玉芬的人生经历产生了重大影响。

  1971年,也就是赵玉芬刚刚来到美国的时候,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回到石溪分校作了一次有关中国见闻的演讲。杨振宁教授在演讲中介绍了祖国的情况,祖国的风光,谈到了儿时清华园的志诚小学,谈到了西南联大,谈到了祖国大陆的科学家还在进行着科学研究工作……还有中国的最新考古发现,并为大家展示了一枚出土的铜镜……对于台湾的留学生来说,这还是第一次听到有关祖国的消息,这些信息在留美学生中激起了波澜。赵玉芬也不例外,她感受到与祖国的距离在拉近,祖国是值得亲近的……

  1972年,中国一个科学家代表团访问美国,来到了石溪分校,赵玉芬作为台湾留学生的代表向代表团团长、中国生命科学界元老贝时璋教授献花。这是赵玉芬有生以来第一次与大陆同胞如此近距离的接触。“祖国”这个曾经陌生而遥远的字眼,一下子变得如此地真实亲切。

  赵玉芬的祖籍是河南省,她的父母都是河南淇县人。在美国,赵玉芬经多方打听、联系,在1978年终于得到了老家的消息,一封来自河南淇县的家书,勾起了赵玉芬的思乡情怀。“回老家”一个强烈的念头涌上她的心头:“我要回老家,我要去寻根,我要去替父母圆他们二十多年一直未了的心愿。”

  也就在同年的夏天,赵玉芬终于回到了梦魂牵绕的故乡———河南淇县。九十多岁的外公是前清的秀才,见到外孙女回来高兴得当场挥毫泼墨———“为人民服务思想好,外孙女如今回家乡。”多么朴实的语言。在老家,赵玉芬见到了自己的外公、外婆,叔叔、舅舅,阿姨、姑姑,还看到了一只当年爸爸亲自为过世的爷爷、奶奶烧制的瓷盘画像。此刻,赵玉芬顿时感悟到:这里就是她的生命发祥地,这儿就是她的祖国!她的生命之火将为这块土地而燃烧。

  此次回国,赵玉芬不仅看望了自己的亲人,还考察了一些大陆的高校和科研机构。

  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赵玉芬终于放弃了美国,告别了石溪分校,告别了导师回到了祖国。而此时的赵玉芬已经在化学生物研究领域中显示出了不可多得的潜质和科学素养。在与导师夏皮洛教授告别时,这位世界著名核酸化学家不无遗憾地说:“C h in e se ga in,Am e r i-can lo ss.你的决定很勇敢,但你的回去是我们美国人的损失。”

  生命之舞

  夏皮洛教授的遗憾不无道理。1991年,赵玉芬以大量实验结果和严密的理论证明:氨基酸和磷的化合物———磷酰化氨基酸,是生命起源的种子,并提出磷元素是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通俗地说,这种磷酰化氨基酸可以同时产生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是实现生命功能的物质,核酸承载着遗传基因,它们共同组成了生命的基础。这个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争论不休的“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科学难题终于得到了破解,这使得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出现了重大突破。与此同时,赵玉芬还取得了十余项相关领域研究的科研成果。在回国的20多年时间里,她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事业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先后在国内外发表了140多篇重要的科学论文。1991年,43岁的赵玉芬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当时最年轻的女院士。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06年05月12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