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著名作家柏杨昨去世 “一个时代的符号”陨落

2013/7/11 18:19:29 点击数: 【字体:

 台湾知名作家柏杨先生,于昨日凌晨一时十二分,病逝于台湾新店耕莘医院,享寿八十九岁。

  柏杨妻子张香华、大儿子郭本城夫妇、二儿子郭本垣夫妇、自西安赶回的女儿毛毛(崔渝生)与孙子曹晋阳随侍在旁。柏杨小女儿佳佳28日才离开台湾返回澳洲,生活在河南的长女郭素萍已经于昨日赶到台湾奔丧。

  老顽童终于不再使性子了,在家人的陪伴下,他走得很平静。

   “酱缸文化之父”是他的名字,“丑陋的中国人”是他的怒骂,人们尊称他为“一个时代的符号”,他便当仁不让地写了“中国人史纲”。2006年他宣布封笔,最后为大陆出版的《柏杨曰》作序: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实话。

  台北远流出版社负责柏杨后事的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只是根据家属的意见,决定先进行遗体火化,然后再举办追思礼拜,追思礼拜将由柏杨的好友、一麦姓牧师亲自主持。”柏杨希望自己的骨灰能撒回绿岛。家人将按照他的遗愿,在火化后将骨灰带到绿岛播撒,但火化时间暂未定。对于柏杨,绿岛有着特殊的意义,1968年柏杨被判处徒刑入狱,1972年移送绿岛感训监狱,直到刑满释放。他最重要的作品《中国人史纲》就是在狱中完成的。

  柏杨生平

  1920年出生于河南,毕业于东北大学政治系。

  1949年后前往台湾地区,曾任《自立晚报》副总编辑及艺专教授。

  1968年因文字获罪入狱,共被囚禁9年又26天。在狱中他坚持完成了 《中国人史纲》、《中国历代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中国历史年表》三部书稿。

  2008年4月29日病逝。主要作品《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柏杨版资治通鉴》等。

  柏杨的话

  人要诚实,不要说鬼话,诚实是一种文化、一种力量、一种责任。除非中国强我才会开心!

  其实,一直到今天为止,我始终没有觉得自己就成为什么“大师”了。就像我曾经说过的,我只是个游击队员,我只是指出我们的文化和社会病在哪里,却没能力去治病救人。

  盖中国五千年来铸成的大酱缸,把侠义情操和同情心都酱死啦,酱成了冷漠、忌猜、残忍、无情,嗟夫。

  不为君王唱赞美歌,而只为苍生、为一个人的立场和尊严,说人话。

  一部巨作在监狱里诞生

   1968年柏杨因文字获罪入狱的时候,谁也没想到一部巨作就要诞生了。柏杨后来说,大家都说,如果司马迁不坐牢、不受苦刑,就不会有《史记》,但是用这样的代价来创造一部历史,实不足取。可见他在牢狱中的艰难。

   关于历史上有知识分子狱中著书的经历,柏杨曾经提到过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他把在狱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写成史诗巨著《古拉格群岛》,还有发起“天鹅绒革命”的捷克前总统哈威尔也曾有一部闻名世界的作品——《致奥尔嘉的信》,但是这跟柏杨的情况都不一样。 他说:“我写《中国人史纲》是不得已。其实,人生不要说在狱中,就算是在狱外,完全是个自由人,说到对人生未来的规划,恐怕都是不容易。”

  在绿岛狱中的日子,没有尊严、不讲卫生,环境不稳。“有时囚室中人满为患,睡觉时身子都不能伸直;有时人少一些,才能占有一席之地。至于读书,有时候可以看一些古书,有时候什么也不准看。”在那样的情形下,实在说不上什么雄图大略、要为中国人写出一本史书云云。只是为了能让自己的精神、心思有所寄托,努力把握住任何一点能读书的时间,驱赶绝望,当时他的前妻已看出前途凶险,断然对柏杨提出离婚,绝食二十余日之后,柏杨开始写作。在这期间,大多数人觉得他完全是无聊、可笑……在最卑微、最没有尊严的地方,以精神为追求,柏杨开始以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立场,对历史进行一番严肃的思考。

  思考的结果就是 《中国人史纲》。

  辣批“酱缸文化”

  上世纪50年代,柏杨以“郭衣洞”之名发表了大量小说,但真正让他成名的还是他的杂文。祖国大陆读者对柏杨的认识,绝大多数来自杂文集《丑陋的中国人》。记者昨日采访了几位在上世纪80年代读过这本书的读者,他们共同的回答都是“振聋发聩”。书中,柏杨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端喻之为 “酱缸文化”,对“脏、乱、吵”、“窝里斗”、“明哲保身”等丑陋现象给予痛斥,在中国乃至整个华人世界都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在当年的华人世界,写出这样一本书,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据柏杨后来回忆,他最早试图发表“丑陋的中国人”演讲是在出狱后不久。但他多次准备演讲这个题目都被取消。直到1984年他受美国爱荷华大学邀请做短期访问,终于开讲“丑陋的中国人”,听讲者三分之二是华人,三分之一是白人。演讲结束,柏杨感到面对山谷一样的寂静,没有掌声,连礼节性的握手都没有。身为中国人,柏杨如此尖刻地批判中国人,让很多中国人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一直到今天,对于他的批判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柏杨新书的策划人朱洪海告诉记者,他曾经问过柏杨,由于《丑陋的中国人》对酱缸文化的批驳,让一些人产生了误解,以为柏杨是全盘否定中国文化,而对此,柏杨的表述是:“文化是慢慢积淀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既没有能力也不会全盘否定中国文化。我自己是从这块土地、这个文化里生长出来的,我的思考方式、言行举止,都脱不了中国文化的影响,要我完全否定这些,不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今天能够如此批判、反省,顶多也只说明了:我还可以回头面对我自己。”

  一见钟情情钟三十多年

  1976年的时候,柏杨和张香华第一次见面,一小时之后柏杨就写了一封情书给她,把她吓了一大跳。“当时他还挺帅的。”张香华回忆,“手抱着手,两腿交叉,在学校门口等我。”那个时候柏杨将近60岁,和张香华想象中的杂文家完全不同:第一不是“糟老头”,第二也并不“愤世嫉俗”,对人非常地热情,一见面就对她说:“我不怕受任何打击。”

  然后就这样一起生活了30多年。

  张香华说:“对婚姻你要不断地适应。我向他承诺,两个人都很诚心诚意,我愿意跟他同甘共苦,我愿意在他老的时候、病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相守,人生有一个人让你能够承诺,我觉得是一件很感动人的事情。”

  病重的时候,柏杨曾经因为抑郁症而拒绝进食,柏杨的夫人张香华无奈把他送进医院。他身体很差,出院前,一位医生拿着他的旧作请他签名,他签名签到一半突然睡着了,手上拿着笔就定格在书上。醒来后他又继续签,一个签名足足签了10分钟。即使这样,他还是最不合作的病人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闻晚报 2008年04月30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不为专制唱赞歌 只为苍生说人话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