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从“学徒医生”到关注民生的人大代表

2012/6/18 11:46:05 点击数: 【字体:

从“学徒医生”到关注民生的人大代表
唐祖宣在北京开人大会在天安门留影
 从“学徒医生”到关注民生的人大代表
唐祖宣在接受采访

    2009年4月的清明节,我们在南阳邓州市见到了67岁的“全国优秀人大代表”、邓州市中医院院长、邓州市中医药局局长唐祖宣。在邓州宾馆,唐院长风尘仆仆地站在我们面前,随同的同志说,南阳市的人大会刚结束,听说你们来,他没顾上吃饭就急着赶回了邓州。唐院长亲切、和蔼,寒暄之后他笑着交给我们一叠厚厚的资料和他为“两会”精心准备的几十份议案,我们翻看着各个议案的标题,“农村”、“中医”、“中药”、“基层”等字眼不断映入眼帘,温家宝总理的批示和原副总理吴仪的亲笔信更是让人感动。唐祖宣说:“我是基层的人大代表和中医中药工作者,我最了解农村和基层的医疗问题,关注民生和如实地反映这些问题是我的职责。这些问题能很好地解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国家的改革开放更好、更健康地向前发展。”我们笑着说,你是全国人大代表中提议案最多的一个,我们想请你谈谈这些议案背后的故事好吗?唐代表很爽快地答应了:“好!就谈谈我自己,谈谈我眼里的民生吧!”

     师承名医  济世救人
   
    1942年3月,唐祖宣出生在仲景故里,邓州市的一个农民家庭。在他出生前的3个月,父亲突然病逝,是母亲带着他们姐弟3人在贫困中挣扎。唐祖宣小学毕业就辍学进入一家印刷厂打工养家了。
唐祖宣的父亲在世时,在邓州的街里开过一家面馆。面馆儿的隔壁住着一位有名的老中医叫周连三。一天,唐祖宣找到周医生,向他询问父亲的死因。周连三告诉他:“你父亲患的可能是脑血管病,这种病如果治疗及时不至于要命,还可以早防治。”听了这话,唐祖宣哭了。父亲死时才30多岁,村子里的人一直把他父亲的死赋予一种迷信色彩,说是犯了什么“冲”,真是愚昧。为了不让别的孩子像他一样失去亲人,他毅然决定:“我要学医。周先生我要跟着你学医。”周连三知道唐祖宣只有小学毕业,但他非常喜欢这个聪明好学,有理想的孩子。他点头答应了。
   
    少年的唐祖宣立志做一代名医,他紧随名师周连三,走上了岐黄之路。白天,他在周连三的诊所里招呼病人,看老师如何对病人望、闻、切、问,然后开药方,晚上他就主动承担了为老师铺床叠被,洗衣做饭等一切杂务。等老师睡下,他开始翻阅老师每天开的处方,然后,照着老师的药方抄写,每一味药的药理、药性,针对的病症他都反复揣摹,不懂就问,就翻书查阅。《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医学经典著作他常置案头,得空就读。不到一年,他就把《伤寒杂病论》背得烂熟。独自生活的周连三非常看重这个勤奋好学的徒弟,他不仅手把手地传授医术,还把自己爱不释手的《黄氏八种》、《脾胃论》等中医著作交给唐祖宣,并给他讲解了一些西医的基本知识。后来诊所合并,唐祖宣随周连三来到邓县城关卫生院(后改名为邓州中医院)工作。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动静脉同时受累的血管病,由于血管闭塞导致缺血坏死,不少严重的患者只好截肢。现代医学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该病是国内外重点研究的病种之一。周连三用性温的中药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进行治疗,疗效不错。唐祖宣在跟随老师学习的过程中,耳闻目睹,心有所悟,他将治疗此病的经验总结成文。1956年,他的第一篇论文《茯芩四逆汤的运用经验》在《中医杂志》第一期上发表,引起中医学术界的重视和关注。从而也坚定了唐祖宣做一个为他人解除痛苦的好医生的决心和信心。
    
    1963年,河南省卫生厅组织全省中医学徒毕业考试,唐祖宣顺利出师。1965年,河南省卫生厅将邓县中医院确定为河南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研究基地之一。唐祖宣也将治疗与研究此病作为自己攻克的方向。在跟随老师坐诊与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唐祖宣根据不同病人的病情,以现代科学测定的各种数据、指标为依据,逐步改进了运用温性中药治疗该病的方法,辨症施治,疗效更加显著。因此,全国各地不少病患者都慕名而来。原新疆副主席得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北京一些大医院诊治时,专家建议他截肢。为了保住两条腿,他慕名来到邓州中医院,经唐祖宣的诊治调理,不久他就治愈出院了。
    
    邓州城郊的一个农民叫牛得居,他患“脱疽”,在大医院诊治时,医生要求他住院截肢,他无钱住院医治,回来找到唐医生时,一条腿局部已烂得露着骨头,唐医生不但安排他住进了医院,还让他吃药治病不收他一分钱。原来,邓州市中医院长期住着一批公费医疗的病人,因患同一种病,用药、疗程基本一致。而公费医疗的病人按要求药煎三次后都倒掉了。倒掉的药渣还有药用价值,唐医生就把它收集起来,每三个人的药渣合在一起再煎一次,供一个家境困难的病人服用。这样,公费的病人带着自费的病人,一起住院治疗,公费的病人治好出院了,自费的病人病也治好了!唐祖宣用此种办法救治了许多家境困难或无钱医治的农民病患者。没花一分钱却治好了病的牛得居不知该怎么感谢恩人,他把家里仅有的一只奶羊牵到医院,要送给正生病的唐祖宣,让他补补身体。唐祖宣说:“你把羊牵回去吧。你的心意我领了,我给你治病不图钱。你保住了腿,有个好身体,我比啥都高兴。回家好好劳动,一家人还等你养活呢!再说,没花钱在我这里治好了病的人也不是你一个!”在唐医生的一再劝说下,牛得居牵走了奶羊。此后,他像许多病人一样,把唐大夫当恩人,逢年过节都去看望。
    
    老师的年龄大了,一些治疗和研究的重任落在了唐祖宣的肩上。他勤求古训,博采众长,躬身实践,对仲景学说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大量的临床中,唐医生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动脉硬化和动脉硬化闭塞症引起的四肢坏死明显增多。糖尿病性坏疽、脑血管意外伤害后引起的肢端的坏死等易被误诊为脉管炎。他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把以上病症进行科学归类,确定病名。通过辨病辨症,进行分析归纳:分为阳虚血瘀型、热毒型和阴阳俱虚型。在治疗静脉炎患者时,又将此病分为湿热蕴毒型、湿热瘀毒型和阴虚型等。唐祖宣采用固定方剂,辨证施治。他用温阳祛瘀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显著。1978年,唐祖宣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性脉管炎”荣获河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之后,他又十年如一日进行新药的研究和开发。1984年,他研制的“通脉一号”,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经过不懈地努力,1998年7月, “脉络通颗粒”获得了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唐祖宣也先后两次被卫生部授予“全国文明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还先后两次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老中医、中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优秀指导老师之一。
   
    关注民生,建言献策

   
    1981年至今,唐祖宣先后担任县、市、省和第七、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他说:“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中医大夫,我在农村行医50年、当人大代表30年,我太了解农村了。跟城市相比,农村真穷,农民真可怜。我当代表以来,年年去乡村义诊、巡诊,深入农村搞调研,向各级政府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议案就有130多个。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农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农膜贵化肥价高》、《这达标那达标  都是农民掏腰包》、《说一千道一万农民看的是兑现》、《关于解决乡村债务问题的建议》等议案都得到各级政府领导的关注和批复。此外,我还分19个专题,写出了15万字的农村调查报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此外,唐祖宣对中医药事业的执著精神,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98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产国家中医管理局。但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后,中医工作面临很大的困难。一是省市一级的中医管理机构迟迟建不起来,造成上下脱节,二是中医药被人为地分割开来,造成“医不知药,药不问医”,医不尽其责,药不能达其效的不正常状况。因此,在人代会期间,唐祖宣提出了《关于改革中医药体制建立中医药管理局》和《建议各地尽快建立中医药管理机构》两份议案。1988年3月29日,《人民日报》以《两个议案的产生》为题,报道了唐祖宣等中医界人士关于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的呼吁。
   
    1991年3月,唐祖宣上书国家有关领导人,谈对中医事业的忧虑,后刊登在《人民日报》内参上。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唐祖宣联名30名代表向大会递交了“关于加快中医药法制建设步伐,尽快出台‘中医条例’的建议”。
   
    2001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唐祖宣又联名125名代表向大会递交了“关于制定《国家中医药法》的建议”,呼吁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中医药工作,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2006年9月,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邀请唐祖宣参加制定中医药法议案领衔人座谈会。2006年12月,唐祖宣分别致信温家宝总理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畅谈自己对中医药立法等问题的看法。
   
    2007年1月28日,王兆国副委员长对唐祖宣的信件作了批示,并指示常委会领导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专门去看望了他。3月9日,原副总理吴仪也作了批示,并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批示:就信中提出的建议,结合对中医院财政补偿机制的改革一并研究,并提出意见。
   
    2008年年底,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前夕,唐祖宣经过一个月的酝酿,再次提笔给温家宝总理写了一封信,呼吁在医改中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走一条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该信得到了温总理的重视,2009年1月3日,批转国家有关部门落实。卫生部长陈竺批示:“特别是他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更好更多地发挥中医药等作用的系统建议,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时任卫生部党组书记的高强也在批示中写道:唐祖宣同志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与执著,令人赞佩,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切中时弊;有些建议颇具可操作性。请参考用于补充医改配套文件。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唐祖宣提交了71份议案,至此,他先后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已提交了470份议案。在今年提交的议案中,有两份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一是为农村中医药工作人员办一份杂志。唐祖宣说,目前的医学杂志内容多为介绍高精尖技术或实验研究,县以下的中医药工作人员或看不懂,或不实用,或由于经济拮据订不起杂志,致使农村医务工作者视野狭窄,缺乏创新意思,基层中医药学术出现了蓑退的局面。他建议由财政部拔出专款,新闻出版署责成中华中医药学会出版发行《农村医药杂志》,并将此杂志无偿发放给县、乡、村医务工作者,这将有利于对基层中医药工作人员的学习和教育,留住基层中医药人才,从而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服务于广大农村人群。二是解决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的行医资格。唐祖宣认为,师徒传承是我国千百年来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的重要方式。如果单纯把学历作为中医人员的行医资格,有悖于中医药学术的特殊规律,会把一大批虽没有学历,但长期服务基层有丰富的医疗、临床实践经验的医疗人才拒之门外。这对发扬和振兴祖国医学极为不利,对医改不利。虽然我国已颁布了《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考试办法》,但考核内容、方法不明确,考核程序复杂,考试内容与实际临床脱节,理论一大套,根本不实用。专科院校的毕业生,理论一大堆,却对普通的病症无从下手,这是个矛盾。他建议,制定出台适用的师承和确有专长中医药人员获得行医资格和政策,实行师承和确有专长执业医师资格专用证制度,明确执业范围。这对稳定基层医务工作者队伍,缓解农村人员看病贵、看病难,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的情况会起到积极作用。400多份议案,每一份都浸满了唐宜宣的汗水和为民请命的思考和决心,每一条建议都折射出他对基层中医药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
   
    身为邓州市中医院院长和邓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的唐祖宣,与同事们一起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创建了以示范中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中医管理科为枢纽,村级中医为基础的三级中医医疗服务网。1995年,邓州市中医院通过国家首批“示范中医院”,邓州市也获得了“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称号,并被确定为全国两个乡村医生培训试点县(市)之一,邓州市的农村中医工作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
    
    面对人口老龄化  呕心沥血编《六书》

   
    21世纪,中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未富先老,形势严峻。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优秀共产党员、人大代表、中医专家,唐祖宣自觉地为自己提出了新的课题: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防重于治的基本理念,为提高生命质量,向疾病和亚健康发起冲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穿衣讲时尚,吃饭讲营养,聊天聊养生,送礼送健康。生活富裕后的百姓最关注的是健康,健康是人生幸福的基石。以抗蓑老、延年益寿为医学主题,为人类提高生命质量赋予了新的内容。河南是个人口大省,60岁以上年龄的干群为数不小,这是个巨大的弱势群体。如何为他们服务,引导他积极健康的生活是当务之急。唐祖宣有弟子40多人,他不断向身边的徒弟灌输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观念,让大家认识到养生保健防重于治的重要性,使他们成为防治老年病、富贵病的骨干力量。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唐祖宣在繁忙的临床、行政、医教工作之余,不断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发表在《中医杂志》、《中西医结合》等医学刊物上,共有100多篇。1985年,他与人合著的《脱疽》一书出版。1995年,唐祖宣与弟子们一起对行医多年的学术理论进行系统整理,对多年来的施治理念、医案、用药,等分类规纳。无数个不眠之夜里,他们青灯黄卷孜孜以求,青丝成白发,皓首穷经,历经12年,他编著的《伤寒论阐微》、《金匮要略阐微》、《四肢血管病的研究与治疗》、《中药运用精华》、《老年病与延年益寿》、《医案、医话、医论》统称《唐祖宣六书》于2007年正试出版。2008年,《唐宜宣中国式养生》、《唐祖宣谈中国古今名人养生》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两个月后便售馨再版。卫生部原副部长余靖、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路志正分别为该书作序。中华医学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对此书的问世给以高度评价。他说:“本书并没有仅仅满足于‘故纸堆的资料罗列’,而是立足于创新,构建了自身独特的价值体系,鲜明地提出了养生保健新理论、新方法。”他还说:“书中阐述的养生要旨很精辟,很欣赏唐祖宣提出的‘情志养生’的论述。此书的出版真是一件益在当今,功在后世的好事。”他还亲自撰文在《中国老年报》上发表。唐祖宣把新书免费赠送给邓州市的700多家“文化茶馆”,以方便更多的人阅读。除此之外,他还在一些杂志上开“新养生”专栏,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讲座,向广大观众宣讲疾病防治、养生保健知识,引导观众健康生活的新理念,社会反响强烈!
    
    节假日,唐祖宣很少休息,平时,他要么在医院,在实验室里忙碌,要么在去乡村调研的路上;晚上12点以前,他很少上床休息过,要么在办公室研究病例,要么伏案书写一篇论文,或一个新的议案。采访结束后,唐祖宣马上要起程去汶川地震灾区,参加一个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疾控防治中心联合发起的“灾后流行病的防控与调研”的活动。身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唐祖宣真的很忙。透过他忙碌的身影和他提交的400多份议案,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的博大胸怀和那无边的大爱!【原标题:从“学徒医生”到关注民生的人大代表】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老人春秋》2009年7期 作者:陆静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