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唐祖宣:为“医”消得人憔悴

2012/6/18 11:44:37 点击数: 【字体:

唐祖宣:为“医”消得人憔悴


    唐祖宣,第七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第八届人大代表,邓州市、南阳市人大代表。现任河南省邓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邓州市中医院院长。

    “医改”要以人为本
   

    不管如何改革,关键是看落实和监督。无论政府、医院,还是医药企业,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不能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甚至漠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今年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就《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医改方案)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唐祖宣十分关注。此前,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五次会议上,就如何解决药价虚高、医患纠纷等问题,他提出许多建议。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唐祖宣再次建议,“政府增加投入,防止公立医院把运转成本转嫁到患者头上,不能让花不起钱的患者被挡在医院门外……”
   
    如今,医改方案终于出台,他仔细研究了方案,对医改框架表示认可,“方案提出要建立由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等四大体系支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里尤其强调了‘政府主导的责任’,值得肯定”。
   
     “不过,有些规定实际操作起来会有困难。比如,取消药品加价而政府又不加大投入,医院将如何生存?流动人口医疗保障体系又将如何建设?又该如何培养、使用和激励基层医疗服务人员?”在客观分析新医改方案后,唐祖宣也谈到自己的忧虑。为此,他已向有关部门提交建议,无论政府、医院,还是药品企业,都应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甚至漠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同时希望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切实负起管理和监督职责。
   
    留住基层卫生技术人才,要有好政策
   
    在调查走访的32个乡镇卫生院中,卫生技术人员仅有四成到六成。而留不住人才是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的问题。
   
    2005年,唐祖宣利用出差等机会,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等形式,历时近三个月对豫西南的6个县(市)、区的32个乡镇卫生院作了调查。他发现,随着农村卫生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卫生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也越发突出。“某乡卫生院有28名职工,非卫生技术人员就占85.7%。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仅有3人,中级以上职称2人。”唐祖宣忧虑地说:“32个乡镇卫生院589名职工的月人均工资还不足680元,有的仅为450元。高学历、高职称或有一定特长的卫生技术人员,不是被上级医疗部门选聘,就是托关系调出。”唐祖宣认为,这是乡镇卫生院待遇过低所致。
   
    卫生技术人才的严重匮乏制约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为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2006年,唐祖宣在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解决基层乡镇卫生院人才不足的建议》,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吸纳大专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政策措施;由上级医疗单位选派技术骨干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这一建议得到卫生部的重视。2006年以来,卫生部多次组织专题调研,并于2008年5月联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计划从2007年起,用5年时间开展乡镇卫生院招聘试点工作,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执业医师,受聘医师在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其他津贴、补贴由试点省(区、市)根据当地同等条件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年收入水平统筹确定。
   
    2007年,试点工作在四川、甘肃等8个省(区、市)的贫困县启动,共招聘执业医师1000名,为解决基层卫生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开了个好头。
   
    将“治未病”纳入疾病预防体系
   
    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当前医学发展的趋势,已从治疗疾病为主导逐渐向以预防疾病为主导转变。
   
    担任邓州市中医院院长后,唐祖宣更加繁忙,但他还是每天坚持坐诊2到3个小时。自2004起,他发现找他看病的中年人越来越多,他们中有机关工作人员,有高级知识分子,也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病症大同小异,几乎都是因工作压力大,或劳累过度导致头昏脑涨、精神不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2006年初,唐祖宣对两年来的亚健康患者就诊情况作了统计,发现前来就诊的有1200余人,占其就诊病人总数的8.6%。“邓州市的工作节奏相对较慢,竞争也不是很激烈,但就是这样一个县级市,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就占到如此高的比例,可想而知,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会有多少。”唐祖宣不禁为这一群体担忧。他说,亚健康表现为人体整体功能的失调。医治不及时,待疾病形成后再治,不但花费大,还有可能错失诊疗时机。就在此时,一则报道更是刺痛了他:南阳市某国家机关一位50岁出头的县级干部,因劳累过度不幸去世。
   
    “2000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当前医学发展的趋势,已从治疗疾病为主导逐渐向以预防疾病为主导转变。”在唐祖宣看来,重保健、治未病,必将成为今后一种新型的医疗模式。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提出了《将“治未病”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建议》,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开展“治未病”相关科学的研究,加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这一建议,将“治未病”作为重点项目,并举办了相关研讨会,还于2007年10月在北京市广安门医院设立了“治未病”临床基地。唐祖宣相信,用不了多久,“治未病”将走进寻常百姓家。
   
    制定《中医药法》迫在眉睫
   
    现行涉及传统医药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依据西医药管理方法制定的,无法体现传统医药的特殊性,不仅起不到保护作用,还制约了传统医药的发展。要发展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必须立法,依托法律支持。
   
    中医药等传统医药是我国医学的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扶持和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提高了中医药的国际声誉。但是,有关传统医药立法的进展依然缓慢,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唐祖宣认为,已有的《中医药条例》作为国务院行政法规,立法层次低于法律,难以全面有效地保护中医药等传统医药。而现行涉及传统医药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依据西医药管理方法制定的,无法体现传统医药的特殊性,不仅起不到保护作用,还制约了传统医药的发展。在民族医药管理、中药资源保护和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目前均存在法律空白。尤其是知识产权方面,现行的《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等对于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殊性没有体现。为此,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唐祖宣联合30位人大代表,提出了《制定传统医药法的议案》。
   
    “目前,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很关注传统医药立法,新加坡、越南、韩国、泰国等国家已相继出台了传统医药的法律法规。”唐祖宣始终认为,要发展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必须立法,依托法律支持。对此,国务院有关部门已明确表示:“中医药应该立法。”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相继表示积极支持,推动传统医药的立法。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时就传统医药的立法工作进行组织部署,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传统医药法的起草部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答复代表议案时表示,目前中医药法(草拟稿)已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务会审议,待卫生部部务会审议后,上报国务院法制办,中医药法的出台只是时间问题。【原标题:唐祖宣:为“医”消得人憔悴】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检察日报 2008-12-1 作者:李华东 袁东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