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这个倔老头,也很孩子气

2012/6/15 11:33:37 点击数: 【字体:

这个倔老头,也很孩子气
笑而不语的郭春园
这个倔老头,也很孩子气
 
陈海如(郭春园徒弟,曾任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副院长,现已退休。

    郭春园,一个深圳人非常熟悉的名字。

     从医60余载,参与创建3座医院,带出197名高徒,作为我国传统正骨四大流派之一“平乐郭氏正骨”的第五代传人,他在古稀之年又无偿献出13个祖传秘方。他对病人常怀“父母之心”,自己却一生清贫,由于长期徒手在X射线下给患者疗伤,不幸被癌症和心肺功能衰竭击倒。

    2006年4月4日晚,由河南省卫生厅、河南影视集团、深圳市文艺创作中心等单位拍摄,真实而艺术地再现这位老人一生的故事片《苍生大医》在深圳会堂首映,观众走进他的心灵深处,一次又一次地感动落泪。
 
    从小埋下“争气”的种子

   
    平乐村位于河南洛阳白马寺旁,1923年1月郭春园出生于此。平乐郭家的正骨医术享誉一方,据说郭氏先祖还曾为清皇室治病。郭春园是第五代传人,在他的童年记忆中,家中大宅可容纳百人同时问诊,门庭若市。
   
    按照郭氏祖训,家传医术只传给一两位学习成绩优异的长子或次子,郭春园是第11子,因此起初父亲并不打算将他培养成医生。但他对医学的兴趣以及他的聪慧,却打动了二伯郭春甫,二伯给他改名“春园”,并说服其父,他这才得以继承祖业。
   
    郭春园不到10岁学医,18岁就在洛阳从事临床骨科,医术日益精湛。但传统观念中,只有长子或次子才是家学真传,因此他心中憋着一股劲,对专业更加精益求精,但又始终觉得颇受制约,于是解放后离开洛阳,前往郑州。
   
    1955年,国家开展“科技大进军”,已是中原名医的郭春园做出大胆之举,把父亲给他的方子献给了国家,披红戴花,轰动一时。其时他和“洛阳那边”都很有名气,但双方都在较劲,希望医术能比对方更高一筹,这种“暗斗”推动了郭氏正骨术的发展,病人直接受益。郭春园向国家献方,也是想一争他的郭氏正骨的“正统”地位,带有年轻人的血气方刚,也成为他一生的情结。
   
    同时,献方也是出于对党的情感。淮海战役那年他避难徐州,生活难以为继,战事一结束,解放军就将郭春园夫妇送上返家的列车;解放洛阳时,刘邓大军对郭家的仁心仁术早有所闻,特地张贴布告保护郭家。这些亲身感受,让他一生对党充满坚定的信念。
   
    2002年7月1日,时年79岁的郭春园又有惊人举动:把祖传的13个秘方全部献给国家。黄明臣明白,老院长也是为了不让家族后辈与医院争夺知识产权,是为后来的医院管理者解除麻烦。
    
    郭春园去世前,对他的宣传报道多了起来,那时他还清醒,可高兴了,把报纸左看右看,还对黄明臣说:“我值了!”黄明臣最能理解老人家的心情,那潜台词是“终于扬眉吐气了”。对于心中多年的那个情结,他有了最后的答案。
 
     “严父慈母”集于一身

   
    1960年3月,河南举办“骨科医生训练班”,17岁的陈海如成为郭春园的徒弟,训练班重实践,5年后才出师。陈海如回忆,那时郭春园就已经在X光下徒手为病人正骨。
   
    说到师傅对徒弟的要求,陈海如连说:“那厉害!”操作的时候,师傅先做,再讲一下,然后徒弟再做,如果做得走样他就批评,周围人越多批评得越厉害,一点情面都不留。几乎所有的徒弟都挨过批评,甚至有人哭鼻子。
   
    骨科手术做得好坏,往往通过片子就能看出,要是谁的手术没做好,郭春园把片子一扔,脸色一沉,疾言厉色地批评。对院长也很较真,一次听到黄明臣把“踝关节”说成“踝骨”,他立刻说:“哪有‘踝骨’?没有!”因他性格倔强、要求又高、讲话也不客气,年轻大夫都很怕他,不敢对工作马虎。
   
    郭春园批评人有个特点:对一般同事比较含蓄,越亲近的人越不留情面。一次他把陈海如狠狠地批了一顿,陈海如莫名其妙,委屈得直掉泪,后来才知道,师傅其实是对别人工作不满意,批评的话是讲给那人听的。但师傅也不道歉,这事也不再提起。
   
    郭春园对工作要求甚严,既是爱惜“郭氏正骨”的声誉,也是为了病人着想。他最在乎的就是病人,见到病人吃得不好,还会把病人家属批评一顿,然后自己掏钱替病人买饭。如果病人对他有误解,他只是扭头走开,从不跟病人发脾气。
   
    不过,工作之外的郭春园非常亲切,他喜欢烧菜,尤其喜欢做羊肉汤和蒸鱼,经常对大伙说:“走,今晚到家里喝酒去。”自己倒不怎么喝酒。此时的他没有一点架子,也从不会跟人板脸,就是一个可亲的老头儿。“严父慈母”的角色集于一身。
   
    他很喜欢年轻人,常“违反院规”放些牛奶和零食在医生护士的桌上:“快吃,黄院长不在。”还替被辞退的员工求情,但碰了钉子。他希望医院好,对工作丝毫不含糊,但什么都护着,有点像长辈对子女的“糊涂的爱”。
 
    有时也很孩子气

   
    2001年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安装了电梯,郭春园非常高兴,好几次乘坐电梯,上去又下来,觉得方便了病人。因房屋结构所限,电梯只能到5楼,因此每到6楼查房时,他就跟黄明臣正话反说:“咱们坐黄院长的电梯,电梯好,不头晕啊!”黄明臣知道他是有点遗憾。6楼终于在今年初也有了电梯,可以告慰老院长的心愿。
   
    “放卫星”是郭春园的最高表扬。看到谁的工作做得很好,就说:“又放了卫星,要给奖励。”但他是名誉院长,没权奖励,大家就开玩笑:奖啥?他也风趣:“奖一个花生米。”
   
    郭春园病重后,为了照顾他的身体,黄明臣限制了他的门诊数量,每天十个八个就行,后来干脆不挂他的门诊牌子,没有病人了,郭春园就在走廊上着急,黄明臣就找各种借口解释,后来他知道了,就说:“都怪黄院长。”明知黄明臣不抽烟,还给他让烟:“咱俩商量商量,再增加几个?”为了争取多看两个病人,几十岁的老人磨蹭着,就像小孩央求大人“多给几块糖”。
   
    不过,这个固执的老头也有“无奈”的时候。他以前要求医生查房时一定要戴帽子,黄明臣当院长后,去掉了这个规定,他很不满,还现场施压,点名让一位医生戴,那医生犹豫地把手伸进口袋拿帽子,看到黄明臣的眼色,把手又缩了回来,郭春园受到“挫折”,却也无可奈何,不过他自己仍然坚持着,几年后才放弃了这个习惯。
 
    记者点评
   

    他是一个可敬的人。“苍生大医”、“中华骨魂”、“真正的共产党员”……牺牲自己、奉献一生,他无愧于这些评价。
   
    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争口气”的情结,一生在心中驱动着他,对医术孜孜追求、对工作严格要求、对病人关心爱护、对国家和党毫无保留,做出一个又一个惊人之举。
   
    他又是一个超越了狭隘的伟大的人。在奉献一生的过程中,他摆脱了家族竞争,以大悲恻隐之心,把内心的情结升华为一种更加博大深厚的爱,被泽苍生。
   
    郭春园,可敬而不让人远离,普通也无损他的伟大。
 
    人物链接
   
    郭春园,祖籍河南,1923年生。
   
    2004年11月27日,《深圳特区报》刊出长篇通讯《大爱无言——记深圳好医生郭春园》,自此他走进人们的视线,事迹感动无数人。2005年2月,一代名医逝去,享年82岁。
   
    他所获主要荣誉如下:2005年3月2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追授郭春园同志“人民健康好卫士”荣誉称号;2005年4月,广东省委追授郭春园同志“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5年2月28日,深圳市委市政府授予郭春园同志“一心为民的好医生”称号;2004年9月,河南省人事厅为郭春园同志记大功一次;2004年8月,郑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郭春园同志“卫生事业终生成就奖”荣誉称号。【原标题:这个倔老头,也很孩子气】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0-4-4 作者:刘一平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