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爱戏少女入剧团
张春玲的母亲酷爱戏曲。从小耳濡目染,小小年纪的张春玲也喜欢上了戏曲,而且能唱不少经典曲目。
张春玲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原泰安新汶市豫剧团来到她所在的学校招收小演员。按照规定,只有五年级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报名参加选拔。然而这个原本不属于张春玲的机会,使她走上了曲艺道路。
就在选拔开始的第二天,张春玲一大早就来到了住在同一个宿舍大院的好姐妹王晓华家,叫她一起去上学。一进门,张春玲发现王晓华家里来了许多客人。原来,五年级的王晓华被挑中了,豫剧团的领导正在做她父母的思想工作。
看到俊俏机灵的张春玲,豫剧团的领导灵机一动:还差一个小生角色,让眼前的这个孩子试试看吧。于是,在他们要求下,张春玲当场演唱了《一颗红心》选段,字正腔圆,一下子征服了豫剧团领导。就这样,11岁的张春玲被破格录取了。
进入豫剧团以后,张春玲跟随师傅进行了系统的训练。每天早上,她都要早早起床练嗓子,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张春玲的唱功突飞猛进,她逐渐成为豫剧团的骨干,经常跟随剧团赴各地演出。在文化下乡的演出过程中,张春玲饰演了多个角色,赢得了观众的满堂喝彩。
豫剧团中结姻缘
在豫剧团,张春玲认识了亓德顺,两人后来结为伉俪。
1980年,毕业于山东轻工美术学校的亓德顺来到了豫剧团,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工作,与张春玲成为同事。
”那时候我们经常一起随团在外演出,渐渐地就熟悉了。”回忆起过去的日子,张春玲幸福地说:“当时我们每天的演出量很大,晚上大家一般早早就休息了。但是,我每次路过他房间门口时,总看到他在专心致志地画画。我被他的这种精神感动了,渐渐地就对他产生了好感。”
然而,他们的结合并非一帆风顺。因为亓德顺家境贫寒,张春玲的父母一开始并不赞成他们交往,但性格执拗的张春玲却坚持自己的主张。后来,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两人终于走进了婚姻殿堂。时隔不久,活泼可爱的女儿亓妍斐出生了,给这个家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1985年,张春玲调到莱芜市副食品公司,1987年10月,进入莱芜市局(公司)从事统计工作。虽然工作变动了,但她对豫剧的挚爱始终没有改变。工作之余,同事们经常请她唱一段来放松心情。每年单位的文艺晚会上,她的豫剧选段都是固定节目。在带给同事们快乐的同时,张春玲也乐在其中。
照顾家庭无怨言
在张春玲家,记者看到了多幅山水画作品,笔墨精到,层次分明,清隽雅逸。
这些作品的作者就是亓德顺。亓德顺酷爱绘画,并将其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1990年,他到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脱产进修。
这样一来,家庭的担子就落在了张春玲一人的肩上。但是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张春玲毫无怨言,经常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在家里“挑灯夜战”忙工作。
有一次,女儿突然发起了高烧。孩子需要有人照顾,但单位又到了月底最忙的时候。这可怎么办?张春玲犹豫了一会儿,毅然决定把孩子暂时送回在农村的公婆家里。于是,她骑着自行车一口气跑了20多公里路,把孩子送下后,又连夜返回到了市里。
在张春玲的全力支持下,亓德顺如今已是山东美术界的名家。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国画作品也多次获得国家级优秀奖。“这么多年来,你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等退休以后,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照顾你。”亓德顺握着张春玲的手,动情地说。
谈起退休后的打算,张春玲说,她最想做的就是重拾旧业,活到老,唱到老,此外,她还想再协助亓德顺举办几次大型画展。
窗外,灿烂的阳光洒满大地,吐出嫩芽的杨柳随风摇曳。此刻,记者想起了一首熟悉的歌曲:“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原标题:张春玲:豫剧相伴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