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3日上午,在前门饭店,马派艺术研究会结束前,马金凤向到会的专家,学者致诚挚的谢意,最后谦逊地说:“我能有今天,是多年来许多专家、编辑、记者把我‘捧’出来的。我恳求大家,也像爱护、帮助我一样,爱护、帮助我们的年轻人,我的徒弟、学生。这次主演《情系小浪底》的年轻演员赵晓梅,不是我的徒弟,是我师姐阎立品的徒弟,我师姐‘走’了,我有责任把她的徒弟带起来,让我师姐的在天之灵安息,所以我多给她向首都专家、观众演出的机会……”她说这番话时,一直激动得流着眼泪的。
赵晓梅,“文革”前夕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洛阳戏曲学校,“文革”后在马金凤领导的洛阳豫剧团当演员。她攻刀马旦、花旦、闺门旦等各行当,青春年少,扮相、嗓音好,基本功扎实,很受观众喜爱。1993年,她看了豫剧五大名旦之一阎立品演出的青衣、闺门旦剧目《秦雪梅》《藏舟》等,被阎派艺术唱腔婉转甜润、表演含蓄端庄的艺术魅力倾倒了,迷住了。早在解放初期1954年,戏曲大师梅兰芳就曾赞扬阎立品“音色美,唱腔纯,扮相秀丽,表演深刻含蓄”,是“地方戏中少有的闺门旦”,并在天津把她和新凤霞同时收为徒弟,给予精心点拨,以致后来阎立品荣获“豫剧里的梅兰芳”美誉。赵晓梅觉得自己身材比较瘦小,脸型清秀,嗓子音质又和阎立品接近,认定自己适合学阎派戏,于是决心拜阎立品为师,全面学习“高精尖”的阎派艺术,以便自己得到系统的深造和提高。
马金凤幼年曾同阎立品同拜老艺人马双枝为师学艺,两位师姐妹关系亲密。马的合作伙伴何凌云(改编《花打朝》剧本的作家)也是阎的好友,她二人帮助实现晓梅的愿望,马金凤亲笔写了介绍信让晓梅去找阎。但阎对收徒弟要求非常严格,不仅看艺术才能,更看重人格和艺德,绝不随便收自己了不解、不满意的人。晓梅千方百计争取。当时,阎立品所在的河南省豫剧团先后在徐州、安阳、封邱等地流动演出,晓梅就自费追赶着剧团到各地去看阎立品的戏。后来,阎立品就吸收晓梅一起来演出。经过将近两年的认真、多方考察,阎立品终于在1985年6月正式收晓梅为徒弟。
阎立品在1958年曾被错划成右派,“文革”中又横遭摧残,整整二十年脱离舞台,因此对自己的劫后余生抓得很紧,不仅自己多演出,而且要把自己的艺术完全传授给徒弟。为此,在1988―1989年一年多时间里,她约集包括赵晓梅在内的三位徒弟,组成河南立品剧社,赴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各地流动营业演出,一边给学生排练自己的代表性剧目。阎立品大师,这位身材矮小,年近七十的老太太,每天带领徒弟过着最紧张的教学生活,早晨7点开始练功,上午、下午排戏,晚上公演后还排两个钟头戏。她在台上演出时,让学生在台下看,学生在台上演出时,她在台下看。针对学生的不是,一字一句地讲,一板一眼地教,一招一式地示范。讲如何从生活出发运用戏曲程式,如何把内心体验和外部体现统一起来。从老师的言传身教,赵晓梅不仅学会了阎派全部代表作《秦雪梅》《蝴蝶杯》《碧玉簪》《姐妹告状》《西厢记》等,还悟出了戏曲表演的基本规律,能自主创造了。一年后,剧社结束,晓梅又回到洛阳豫剧团,把同事们惊呆了:一是她在剧社的艰苦生活,使她体重由原来110多斤,降到90多斤,人都瘦得变型了;二是她的艺术实现了质的飞跃,令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阎立品因劳致疾,患了胰腺癌,1990年住进医院,从此永远停止了舞台演出。1992年河南省领导为她在郑州举办舞台生活60周年纪念,阎派弟子们举行折子戏专场演出,赵晓梅唱压轴戏《秦雪梅吊孝》。当时,戏剧界同行都在为阎派绝艺是否有人继承下来而担忧。但当看到晓梅的演唱不仅完全能传达阎派神韵,有的细节还有新发展时,爆发了一阵阵狂热的掌声与喝彩,在28分钟的演唱中,竟达七次之多。演出结束,省委宣传部长于友先同志上台告慰阎立品:“阎派艺术后继有人,青出于蓝啊,我们放心了。”前于1985年拜师时,阎立品曾题词勉励晓梅:“艺术上能超师,方为继承人!”此刻,她病苦的脸上流着热泪,欣慰地笑了。她于1996年与世长辞。
这些年,晓梅置身在马派艺术的宝库之中,早已学会了与阎派风格迥异的马派帅旦、泼辣旦、老旦行当的代表作“一挂二花”,成为与阎派剧目轮换上演的保留剧目。她和许青枝等马派弟子、学生一起,被社会公认为最有实力的后继人之一。马金凤以代师姐阎立品“托孤”的心情培养晓梅。每逢出席演唱会,马金凤总是这样向听众介绍晓梅:“我的学生比我年轻,嗓子好,比我唱得好。”器重和寄予厚望之情,溢于言表。
晓梅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创建自己的独特风格,已演出过大批其他剧目。她这次主演的现代戏《情系小浪底》饰演一位农村女支书,带动村民迎向新生活,完成移民任务,在表演和唱腔上,融合阎派、马派两家并加以发展,呈现出细腻深刻与雍容大方、泼辣奔放相结合的、成功创造的大家风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近十年来,她于1994年成为中国剧协会员,曾先后五次获奖,《河南日报》发表评论,把她这位后起之秀和自解放初期就享有“洛阳牡丹”美誉的马金凤大师联系起来,称为“洛阳牡丹又一枝”。台湾《中州剧艺》连续三期发表赞扬她的文章及多幅照片。中国唱片社及上海分社灌制了她主演、主唱的盒带和唱片向国内外发行。去年华东五省声乐教学研讨会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特邀晓梅讲授豫剧音乐。她的“金嗓子”在演唱中把真假声结合、由低音到高音转换不露痕迹、浑然天成的技巧,引起音乐大师周小燕及从美国回来的专家啧啧称奇,说这是他们正在研究解决的课题。
赵晓梅集两派艺术于一身同时肩负双重的重任。如今她是阎派艺术硕果仅存的唯一传人!阎立品生前没有拍过一部电影,据说录相艺术片也很少。这就需要趁赵晓梅正当壮年,把学到的阎派杰作原封原样、原汁原味地拍成电影和录相。这是抢救国宝,当务之急。梅兰芳先生生前曾由吴祖光先生指导拍摄《梅兰芳舞台艺术》电影片,当年人们对影片褒贬不一,但今天已成为最为珍贵的无价之宝,另外,马派代表作于80年代曾拍成电影,但限于当年条件,有的摄制有嫌简陋,今天进行录相是完全必要的。赵晓梅如何把马派进一步学到家,甚至像学阎派那样青出于蓝,使这些经典代代相传,也是豫剧剧种发展的要求。当然,晓梅更要取百家之长,排演新戏,发展个性,独创新声。晓梅正肩负重任,奋战在继承与发展的前沿上!【原标题:豫剧名旦赵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