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宿之冯异
2012/5/9 15:22:30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人称“大树将军”。
提起冯异,常让我想起杜工部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把光武名臣和十大元帅类比,如果说吴汉似彭德怀,耿弇似林彪,冯异的经历和性格上则最似罗荣桓。
与罗帅和毛主席之间的关系相似的是,冯异在光武的主要将领中,跟随光武最早,与光武共患难最多,也死的最早。而且冯异为人同样谦退不伐,居功不傲,同样受到过“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般的谣言责难,同样在军中威望极高,同样深得领导和同志们的信赖。
罗荣桓在十大元帅中排名第七,冯异在二十八宿中也排名第七。
然而为长期担任政工工作、处于林彪阴影下的罗帅所不及的是,冯异是可以独当一面的文武兼备的战将。
二十八宿中,冯异与光武相识是比较早的。两人的相识非常偶然,然而在那样的乱世中,君臣从一开始结识就成为患难之交。
和岑彭一样,冯异也是新莽旧吏,也在自己的家乡当官,但未经开战,他就成了光武的俘虏,差点做了光武部下的刀下之鬼。
昆阳大战后,刘秀兄弟名声日涨,更始及绿林众将欲除心腹之患,于是一面加紧筹划对刘演的迫害,一面派刘秀率军由南阳攻取颍川。刘秀当时兵微将寡,一旦取不下颖川,则有罪名治之。冯异当时以颖川郡掾的身分监护父城五县,跟父城长苗萌共守城池,抵抗刘秀。
刘秀进军颍川,屯兵于父城的属县的巾车乡。傍晚刘秀的部下抓住一个微服探营的人,以为是奸细,抓起来准备杀掉。刘秀得知抓了个奸细,就亲自审问,一问才知道这个人就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冯异。
当时冯异的堂兄冯孝及颖川人丁綝、吕晏都在刘秀营中为将,他们共同保荐冯异。刘秀也有接纳之心,便劝冯异归降,冯异说自己的老母现在城中,如果被释放回城,愿以所监五城奉献以报义释之恩德。刘秀深为赞赏。冯异回到父城后,劝苗萌说:“诸将多暴横,独刘将军所到不虏略,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 于是苗萌同意一同投顺刘秀。刘秀很顺利地完成任务,没给更始皇帝等人留下治罪的把柄。
但不幸的消息马上就传来,刘演在宛城遇害。刘秀得知后悲痛万分,部将朱佑、臧宫等都要反绿林,杀刘玄。冯异头脑清醒,知道刘秀目前的实力不足与更始对抗,劝刘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刘秀也清楚自己的处境,于是装的没事人一样回宛城复命,令冯异守父城。
刘秀走后不久,更始的大司空陈牧(也是害死刘演的祸首之一)巡查洛阳、颖川,一路扰民不断,到父城时已经是夜里。冯异拒绝开城门迎接,陈牧大怒下令攻城。城内只有几千士兵,陈牧数万大军却屡攻不下,更始帝前后派十几名将领来攻打父城,冯异坚守城邑,决不投降。
更始皇帝刘玄无奈,知道冯异是刘秀收服的,便任命刘秀为司隶校尉,去洛阳办理建都事宜,道经父城,冯异、苗萌当即开城迎接。刘秀当即委任冯异为司隶校尉部主簿,苗萌为从事。冯异并举荐他的颖川同邑人姚期、叔寿、段建、左隆等人,刘秀都任命他们担任司隶校尉部掾史之职,随从他一起到了洛阳。后来这些人都在东汉建立过程中立下了功勋。段建等后来在河北信都殉职,姚期则成为二十八宿之一。
刘秀危若覆卵之时,冯异坚定的站在刘秀一边,只降光武,不降更始,除了他慧眼识明主外,也见二人之患难交情。
冯异是刘秀的第一任主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或秘书长。可不要小瞧这个主簿职位,他可是与领导接触最密切的官员,至今也是如此,多少大人物都是从秘书起家的,就连伟大领袖毛主席,中共一大时也只是秘书,三大时也是从给陈独秀当秘书起进入高层领导的。
三国时期有两个著名的主簿。一个是大才子杨修杨德祖,这个人确实非常有才华,脑筋也很快,但他聪明过了头,多次在众人面前拆穿曹操的把戏,遭了曹操的忌,曹丞相也算忍无可忍,找个借口把他杀了。另一个主簿是大名鼎鼎的司马懿,曹操发现他有才能,让他当贴身秘书,算是有知遇之恩了。可这个司马主簿到了晚年执掌大权后不思报恩,反而和他两个儿子一起颠覆了曹家政权。
刘秀让冯异当主簿,除了冯异自身的才能外,还体现着刘秀对他的信赖,把他划入了心腹范围。看看刘秀最信任的将领,邓禹、吴汉、贾复、岑彭、朱佑、马武、来歙等,都是南阳籍的。南阳籍外的,最信任的就是颖川的冯异了。二十八宿中,来自颖川的有八个,冯异的排名最靠前。
光武称帝六年后,光武召回远在西线作战的征西大将军冯异,两人已经几年不见,刘秀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冯异。光武身边不少近臣都没见过这位声名赫赫的大将军,于是刘秀指着冯异对众人说:“(冯异)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后汉书•冯异列传》)。
刘秀在洛阳韬光养晦期间,可能是他一生中最难受的时刻。刘秀隐藏兄长屈死的仇恨,表面上不敢显露悲戚之情,饮食言笑一如平常,内心却非常痛苦。独居时,他一点酒肉也不肯用,枕席间也往往有哭泣之痕。冯异单独拜见刘秀,劝他节哀,并乘机进言:“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后汉书•冯异列传》)。
更始帝几次想派刘秀巡行河北,诸将都不同意。当时曹竟为左丞相,他的儿子曹诩任尚书,父子贵幸,当朝用事。冯异劝刘秀跟他们深相结纳,并主动为刘秀贿赂曹氏父子。后来,由于曹氏父子力劝,更始帝命刘秀持节渡河,镇抚河北诸郡。冯异当时是以主簿的身份跟随光武出河北,二十八宿中,当时在光武身边的只有冯异、朱佑、臧宫、祭遵、姚期五个人。
刘秀到河北后,采纳了冯异在洛阳时的建议。他派冯异和姚期抚循属县。冯异等所到之处,平释囚徒,抚恤鳏寡,亡命投案者,不咎既往。并了解二千石的长吏,暗中考察他们是同心还是不愿归附,然后把名单上报给刘秀。冯异当时简直成了刘秀的组织部长。
最能体现出冯异与刘秀君臣患难之交的正是在河北期间。冯异这个后来的威镇一方的大将军,在历史上留下的美谈不是如何运筹帷幄,如何攻无不克,而是如何讨饭和煮饭。这就是“蒌亭豆粥”和“沱河麦饭”的典故。
刘秀到蓟城时,王郎聚众起事,在邯郸称帝。河北各地,纷纷响应。蓟城也有人悬赏十万两黄金要刘秀的人头,刘秀率部百八十人向南疾进。当时形势危急,刘秀晨夜不敢入城邑,吃住都在道旁。到达河北饶阳无蒌亭时,天气寒冷,北风凛冽,大家饥渴劳顿,不可名状,而且匆忙间大家身上都没钱。冯异到附近的村子要饭,给刘秀送来了热腾腾的豆粥。第二天一早,刘秀对将领们说:“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后汉书•冯异列传》)。 这可能是刘秀吃的最香的一碗粥。
这就是著名的“荒亭进粥”,马企周先生的中华百将图所绘的冯异,用的就是这个典故。与寇恂的“高平斩使”、贾复的“受檄击郾”、吴汉的“无终夺军”、耿弇的“宫台望战” 比起来,冯异的这个典故是有些落魄了,不过患难之中更见真情。韩信的“一饭之恩死也知”照样流传千古。
光武的磨难远没结束,光武等人进至南宫县滹沱河旁,天降大雨,刘秀在道旁的空房子中避雨。这时冯异抱来柴草,邓禹在灶中点火,刘秀则对着灶门解衣烤火。又是饥寒交迫,冯异在破房子里找到半袋作为种子留下的麦子,向刘秀献上了麦饭。又一次解了众人的饥寒,这就是“沱河麦饭”的典故。
不久,刘秀的部队过了滹沱河,到达信都(今河北衡水东),这才算找到了党组织,建立了根据地。刘秀派冯异去河间招募兵众,回来后,任命他为偏将军。接着,冯异又随军大破王郎,封应侯。他是诸将中第一个被封侯的。
多年之后,光武和冯异都没有忘记这一段苦难的历程。
建武六年,刘秀接见冯异之后,除了发明“披荆斩棘”这个成语外,又派中黄门赐给冯异珍宝衣服钱帛等物,并且说:“仓卒无蒌亭豆粥,虖沱河麦饭,厚意久不报。”冯异受赐,顿首拜谢说:“臣闻管仲谓桓公曰:‘愿君无忘射钩,臣无忘槛车。’齐国赖之。臣今亦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汉书•冯异列传》)。
冯异自比管仲,他和管仲都是在囚车中被起用的。光武在巾车乡时把他从囚车中救出,他一生不敢忘恩,也劝光武不要忘了河北之难。光武也确实没有忘记。无论忧患与安乐年代,光武、冯异君臣之交,皆当为历代楷模。
冯异参加的战争包括:平河北灭王郎之战、北平击破铁胫军之战、击降匈奴于林闟顿王之战、助守河内及攻洛阳之战、定关中之战等。
在河内和洛阳一战中,冯异与寇恂配合,打破数倍于已的更始军。冯异斩河南太守武勃,诈李轶,败苏茂,使洛阳基本变成孤城。尤其是诈李轶一计中,冯异先稳住想投降的李轶,借此机会,北攻天井关,攻克上党两座城池,又南进,攻克河南成皋以东十三个县和各处兵营,收降十多万敌军。随后又和光武定计借朱鲔之手杀了李轶。为光武除了一个心腹大患。
李轶本来是光武的老相识,光武最初起义时他就参与,为此全家六十多口被杀。昆阳大战时跟随光武突围的十三铁骑中就有李轶一个,他的哥哥李通后来成为光武重臣和妹夫。李轶本来有希望成为光武开国功臣的,可惜他心术不正,为人反复无常,他是害死刘演的的罪魁,光武对他恨之入骨,他可以原谅朱鲔、可以原谅刘玄,却不能放过李轶。
洛阳平定后,诸将劝光武称帝。光武犹豫不决,下令召回冯异,询问四方情况。冯异说:“三王反叛,更始败亡,天下无主。宗庙之忧,在于大王。宜从众议,上为社稷,下为百姓。”刘秀说:“我昨夜梦乘赤龙上天,觉悟,心中动悸。”冯异下席再拜,祝贺刘秀:“此天命发于精神。心中动悸,大王重慎之性也”(《后汉书•冯异列传》)。于是,冯异便与众将一起,推戴刘秀即皇帝位,改元建武,是为汉世祖光武皇帝。
不久冯异接替邓禹的军中职务,出任征西大将军,之后长期担任西线的主帅。与其他战线比起来,西线的战事是最为艰难的。难怪光武用“披荆斩棘”来形容了。
冯异临行时,光武帝亲自送他到河南,赐他乘舆七尺具剑。冯异顿首受命,引军向西行进,所到之处,施恩于民,取信于民。弘农地区原有十几个自立为将军的,但由于冯异威行信成,都率众归降。
当时光武虽然已经令邓禹交兵权于冯异,但邓禹不甘心失败,并未交权。冯异与赤眉军最初交手时,由于邓禹的掣肘,冯异曾遭受惨败。邓禹的部将邓弘军被赤眉击败,邓禹、冯异合兵救之,赤眉军退。冯异认为士卒饥倦,应该休息,不宜出战。邓禹不听,继续出战,果然大败,死伤3000余人,只带24骑逃归宜阳。冯异也被击败,一个人弃战马徒步逃回大营,坚壁自守。冯异收集散兵和诸营守军,共得几万人。于是,和赤眉军约期会战。
冯异预先派精壮将士把眉毛染红了,埋伏在路旁。作战时,冯异故意示敌以弱,当赤眉军一万多人已经打到前部,才出兵救援。赤眉军见汉军兵势不振,就调来大部队,想一举全歼。冯异遂纵兵与之大战,鼓角齐鸣,呼声震天。战至下午,赤眉兵势渐衰,汉军伏兵突然冲出,由于他们跟赤眉衣服相同,眉毛也是红的,无法识别,赤眉军败退。冯异驱兵追击,直到崤底,大破其军,收降八万多人。剩下的十几万人,跑到宜阳后,也全部投降。至此,前后延续10年之久的赤眉农民起义战争遂告失败。冯异成为西线剿灭赤眉战役的最大功臣。
光武帝下诏慰劳冯异,说:“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荅大勋”(《后汉书•冯异列传》)。
光武又为冯异创造了一个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正是对冯异胜不骄,败不馁的最好褒扬。
冯异人称“大树将军”。古时有断头将军,有啖睛将军,有无畏将军,有铁血将军,“大树将军”这个称号,在古往今来的将军当中,真是别树一帜。
这是由于冯异为人具有谦退不伐的美德。他在道中遇到诸将,不论官职战功,往往驱车让路。刘秀行军打仗时,每到一个地方安营完毕,将领们总是坐在一起,论功希赏。冯异则常常独自避坐大树之下,不与其事,故此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攻破王郎后,刘秀整编部队,对将领也重新做了调整,使之各有统属。在对军中进行民意测验后,军士都表示愿意归属“大树将军”,刘秀因此对他更为欣赏重视。
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冯异长久居外担当要职,内心颇不自安。于是上书表明心迹,说自己思念朝廷,希望能被召回,以亲帷幄。光武帝因其职责重大,不同意他回来。后来,有人上奏皇帝,说冯异专利关中,斩长安令,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光武帝把这奏章给冯异看。冯异十分惶恐,上表章自明。光武帝见冯异惶急不安,下诏抚慰。诏书中说:“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后汉书•冯异列传》)。
后来冯异回京后,光武帝数次召见冯异,设宴君臣共饮,并商讨攻蜀之事。冯异在京城住了多日,才回驻地。皇帝命冯异妻子儿女随行,以示不疑。
破赤眉后,冯异又参与了破延岑、公孙述、隗嚣、卢芳等战役,他长期带病坚持工作,终于病倒在军中,建武十年,冯异在军中病逝。
冯异虽然没有完成统一西线的重任,但西线战事的基础,基本上是冯异奠定的。因此他也是开国功臣中有方面之勋的战将。
冯异出身儒生,又通晓《孙子兵法》,既有文才,也长于武略,不仅战功卓著,在云台诸将中名列前茅;而且治理郡政也是很有成绩,史称其在关中时,“怀来百姓,申理枉结,出入三岁,上林成都”。他在关中驻军三年期间,许多当地的百姓竟然不知道有驻军。和岑彭、寇恂一样,他也是爱民爱兵如子地方大员。
点评:冯异是东汉佐命虎臣,他作战勇敢,常为先驱,善用谋略,料敌决胜,治军严明,关心民瘼,东汉创业,其功至巨。同时他为人谦退,从不居功自傲,洵为一代良将。
董必武悼罗荣桓诗中有这么几句:
百战勋劳不矜伐,一生谨慎自端凝。反修久愿供奔走,负病长期受折腾。
这几句诗用到大树将军身上,倒也合适。
光武的五虎大将总算写完了。
和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的五虎大将相比,吴汉、耿弇、寇恂、岑彭、冯异的知名度要低的多了。
然而,就主要战功看,吴汉安天下,耿弇平山东,寇恂据河内,岑彭怀湖广,冯异定关中,这些战绩,岂是偏安一隅的蜀汉五虎所能相比的。
从性格上看,蜀汉五虎中,关羽傲上轻敌,结果身首级异处;张飞慢下暴虐,终为小人所害;马超有勇无谋,导致兵败地亡;黄忠强弩之末,可惜难当大用;赵云倒是不错,但演义中将其能力和功劳都大大神话了,他不过是个亲兵头目罢了。
而东汉开国五虎中,吴汉勇鸷有谋,刚毅朴忠,杀伐果敢,隐若敌国;耿弇少年风华,谋国老成,无坚不摧,有志竞成;寇恂威望素著,顾全大局,德才兼备,刚柔并济;岑彭尽忠职守,奇计迭出,信义素著,德行怀远;冯异虚怀若谷,志坚如铁,披荆斩棘,患难与共。
再加上冲折千里的贾复,料敌决胜的邓禹,克己奉公的祭遵,老当益壮的马援,死而后已的来歙,忠勇无敌的姚期,以及大刀马武、花刀马成、福将王霸、药王邳彤等,刘秀手下有如此多良将,怎能不电扫群孽,克定平乱,成就一带中兴霸业。【原标题:二十八宿之冯异】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天涯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