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沈诸梁因何被称为叶公?他真是口是心非地爱龙吗?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揣着满腹疑问,2月8日,笔者赶往叶公陵。
叶公陵:山环水抱
从叶县县城驱车南行,约20分钟就到了叶公陵。此处远离村落,四周一片静寂,麦田如茵如毯,空气中蕴含着泥土的馨香。
面前,一座高大门楼巍然而立,“叶公陵园”几个苍劲大字赫然入目。门前,卧着两尊石狮。进得陵园,眼前豁然开朗。殿堂碑石,雄伟庄严;苍松翠柏,郁郁葱葱。
同行的叶县文化局有关人士说,叶公陵园是在叶公墓遗址上修建的,20世纪90年代开始修复,2004年初具规模。现叶公陵园占地面积2310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大门、问政殿、恩殿、碑廊、墓丘等。
叶公墓位于一处土岗上,从伏牛山脉冲奔而下的澧河在土岗前形成一个半环形河道,奔流的河水几乎环抱了墓地的大半周;墓地的东南方,还有一条来自伏牛山的河流,自西南往东北流至墓地东与澧河交汇而合抱墓地。抬头远望,南、西与北三方均是伏牛山脉,群岭起伏,百岗争峰,山环水抱,气势磅礴。地方口传,古人认为这种墓地能旺发后代,世代功名昌盛。
看守墓地的文物管理人员说,从前这里周围方圆数十里都是参天树林,可谓一块山青水秀的风水宝地。
沈诸梁:封叶得氏
叶公墓,又称诸梁冢,居陵园中轴线北部。诺大的一座坟丘状似小山,两旁翠柏巍巍,蔚为壮观。坟丘前伏着一只赑屃,背上驮着一块高大的石碑,上书:叶姓始祖叶公沈讳诸梁冢。赑屃是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形像龟,嗜负重。
叶公本名沈诸梁。据《风俗通》等史料记载,沈诸梁,字子高,是春秋楚国大司马沈尹戌之子。沈诸梁受其父的教育和熏陶,博学多识,智勇双全。
公元前506年,吴楚柏举大战,主帅沈尹戌的破敌之策不被采纳,楚军战败,沈尹戌以身殉国。吴军攻入楚都郢都,楚国几乎灭亡。为重整河山,楚昭王任命沈尹戌之子沈诸梁到当时的北方军事重镇叶邑(今叶县)为尹。因楚邑大夫皆称公,故沈诸梁被尊称为叶公。叶姓得氏于叶邑,叶公就是叶姓的得氏始祖。
“叶县自古就有沈叶不通婚的风俗,就是沈叶同祖的缘故。”叶县文化局的工作人员说。
孔叶论政,道不同不相与谋
论政殿是一座仿古歇山式建筑,雕栏朱柱,气势不俗。“这是纪念叶公和孔子论政的地方,可谓名扬天下。”叶县旧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毛开飞说道。
殿内,立着叶公和孔子论政的塑像,俩人并肩而坐,叶公着一袭轻袍,左手捋髭,若有所思。孔子一身长衫,面朝叶公,似在侃侃而谈。塑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孔子游叶,却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毛所长说,孔子游叶是其周游列国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孔子之所以周游列国,冠冕的说法是推销其治国主张,实则就是现在所说的“跑官”。
孔子当时已是知名学者,但到叶邑后,并没有得到叶公的格外垂青,这是为什么呢?
史料记述,孔子公元前489年(楚昭公二十七年)至叶拜访叶公,叶公询问“为政之道”。《论语》载孔子语:“近者悦,远者来。”孔子分析了叶地的重要位置和楚国形势后,指出只要叶地治理好,人民安居乐业,境外人民就会投奔而来,归顺楚国。叶公深有感触,此事也传为千古佳话。
不过,孔子在叶邑时,恰巧发生一件事:一只迷羊误入一孩童家,孩童之父闭门,想将羊据为己有。失羊者去寻,孩童告之,并将羊物归原主。叶公就此请教孔子的看法。《论语》载:“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显然,孔子更注重亲情伦理,哪怕是偷羊犯罪,也不能破坏纲常人伦,子揭父丑。叶公则更尚法,主张法不私亲、不阿贵,纲常人伦不能置于法律与人民利益之上。正是在这近乎聊天的接触中,叶公对孔子的学说产生了怀疑。孔子意识到自己难以在叶有所作为,只好无奈地踏上了返乡的路。
功高盖国,遗训至今仍灼灼
旧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毛开飞说,叶公沈诸梁是春秋时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的事迹在《史记》等史料中广为记载。
叶公治叶期间,励精图治,劝农桑、兴水利,带领百姓修建了东、西二陂,使良田免受旱涝之灾。目前陂址尚存,位于叶县旧县乡境内。有关人士说,这两项大型水利工程比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还早200多年,比郑国渠的开凿早300多年。
不仅如此,叶公还平定了使楚国遭受重创的白公胜之乱。
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楚平王强夺儿子建之妻为妃,诬建谋反,逼建逃往郑国,建的儿子胜逃往吴国。楚惠王十年(公元前476年),令尹(相当于宰相)子西听说胜比较贤明,想把流亡吴国的王孙胜召回国。沈诸梁看透了王孙胜的“狼子野心”,极力劝谏。楚王和令尹子西执意召回了王孙胜,将他封在白邑,人称白公。
惠王十四年(前479年),白公胜以其父是王储为由发动叛乱,企图恢复王位。叛乱发生后,子西被杀,惠王被囚,楚国危在旦夕。这便是白公胜之乱。
其时沈诸梁屯兵叶邑,闻讯后星夜率兵赶回都城平反。走至京郊,百姓夹道欢迎。沈诸梁命人竖起一面大旗,上书“叶”字。守城叛军吓得胆战心惊,沈诸梁很快攻进城,平了叛乱。白公胜奔山自缢,楚国转危为安。叶公将惠王找回,恢复他的王位,再造楚国。
国事平定后,叶公毅然辞去高官,归老于叶,享年89岁。
叶公临终之前,留下了“勿以小谋败大作;勿以嬖御人疾庄后;勿以嬖御士疾庄士、大夫、卿士”的遗嘱。教育后人不要误从小人之诡计而败大谋;不要轻信爱妾媚语而废正人;不要偏听宠臣谄言而非忠良。一片冰心,令人慨叹。
在陵园一隅,立有叶公遗训碑,详细记载了此事。
“好龙”千年,寓言故事原乌有
这样一位具有高风亮节的县尹,如何成了寓言“叶公好龙”中那种言行不一的人呢?
有专家称,“叶公好龙”的故事透射出叶公子高是一位龙文化的爱好者。龙一直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神物,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华夏先民就异常崇拜龙。不过,龙实际上仅存在于人们的想像中,是被神化了的形象,哪里会有龙去造访叶公之事呢?这也说明了故事的子虚乌有。
再者,从“叶公好龙”的原文看,刘向是为了批评“好夫似士而非士者”,杜撰了一个叶公好龙的“反面典型”。对照孔子游叶活动,这则寓言可直解为:人人都知道你叶公敬重人才、爱惜人才,真正的大才孔圣人慕名而至,你却不予接纳,你并不是真正地爱才呀。如此来看,“叶公好龙”很可能是刘向为了某种需要编造出来的。“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和叶公沈诸梁其人,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文化远播,叶氏宗族心向叶县
叶公陵园内,数恩殿建筑规格最高。该殿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为歇山式砖木结构,抖拱飞檐,琉璃瓦甍,堂皇宏伟。屋脊上盘龙卧兽,屋顶上还竖立着一支高1.5米的陶瓷宝瓶,巧夺天工。
恩殿前设有半人多高的焚金炉,内塑有叶公泥像,并设有祭祀的供桌、香炉等。据介绍,这里是海内外叶氏子孙举行大型祭祖活动的场地。每年清明时分,便有成群结队的叶氏宗亲前来寻根祭祖。
陵园内,有一排壮观的碑廊,全是叶公后裔为先祖立的碑,寄托悼念之情。
据旧县文物管理所的有关人士介绍,叶氏子孙遍及世界各地,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叶、沈氏宗亲会、叶公文化建设基金会等。为了加强同海内外叶氏后裔的联系,叶县先后成立了叶氏宗亲会、叶公文化建设基金会等。叶县人民政府把叶公沈诸梁墓定为重点保护单位,投入巨资进行创建。
2000年和2004年,叶县先后举办了两届世界叶氏联谊会,海内外数百名叶氏后裔代表参加了会议。叶姓后裔寻根拜祖,研究叶公文化,弘扬叶公精神,并捐款支持叶公陵园扩建。目前,叶公陵园已成为叶县一处游览胜地,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万余人,叶公文化亦盛名远播。【原标题:探访叶公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