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漳祖庙—云霄威惠庙
2012/4/19 15:46:30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云霄威惠庙位于漳江边的云霄城西门外,地属云陵镇享堂村。该庙宇建筑规模较大,坐西北朝东南,始建于唐嗣圣元年(公元684),古称陈将军祠,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赐名威惠庙。现存建筑系明成化年间(1465—1487)里人吴永绥重建,历代屡有重修。主祀“开漳圣王”陈元光,被海内外尊为威惠祖庙。1985年元月被公布为云霄县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唯一被载入《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的开漳祖庙。2005年5月,云霄威惠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元光是海内外开漳将士后裔所尊奉的“开漳圣王”,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早在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仅13岁的陈元光就随父“归德将军”陈政奉诏率中原府兵南征入闽,安定闽粤边陲,实施绥靖开发,维护唐王朝实现国家多民族统一。父病殁后,元光袭职,拓地千里,开屯建堡,使边荒安定,岭表悉平,功封鹰扬将军。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获准在云霄漳江之畔建置漳州治所,漳浦县附州治而设,旋继置怀恩县。陈元光受命为首任漳州刺史。他创办府学,兴农惠工,创立了光辉灿烂的开漳文化。在陈元光的倡导下,随军入闽的中原64姓将士携眷落籍漳州,并鼓励军中年轻人与当地民众联姻,加强民族团结,使军民安居乐业。景云二年(公元711)十一月初五日,少数顽寇纠党复叛,潜入云霄拜岳山。陈元光率轻骑抵御,遭叛将蓝奉高刃伤而卒,葬于火田大峙原,诏赠豹韬卫镇军大将军。陈将军殉职后,历代帝王对其开漳功业推崇备至,屡赠封号;民众则感其恩德奉为神祗,庙祀馨香,千秋不替。“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宋代漳浦县令吕王寿在《谒将军祠》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开漳祖地民众庙祀陈圣王的盛况,及发出公道自在人心的感慨。
庙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18米,占地近1500平方米,共有照壁、大埕、庙体三部分。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以门厅、天井、回廊、大殿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抬梁式石木结构,周边为夯土承重墙。门厅左右各开侧室。庙左配“接待室”及碑廊一列。
大殿正中设木雕神龛,祀陈元光与种夫人神像;座前置陈政神像。右侧设魏妈神龛,悬匾“女中豪杰”,祀陈元光祖母魏敬雕像,两侧撰联“巾帼长征临海峤,中原南下靖云霄”;左侧为许天正神龛,悬匾“建功南郡”,书联“同来启土标青史,共起兴文惠庶民”。大殿两侧设左右两处配殿,左侧为“王子”殿,右为王女“柔懿夫人”陈怀玉殿。大殿内存明代方形石炉一座,宽0.8米,通高、厚各0.5米,下立四足,正面镌“崇祯壬申(1632)春王正月金浦刘登枢舍”楷书,是现存庙内年代较早的石雕文物。庙内梁架上都施以浓墨锦彩,这些人物故事与花卉图案,与瓜柱、楣枋、雀替等圆浮雕装饰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荟萃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我国南方典型的建筑装饰风采。
门厅为三山形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横枋上分悬“功德在民”横匾,系当代著名隋唐五代史专家、厦门大学韩国磐教授题书,是对陈将军祖孙开发漳州历史地位的客观评价。
云霄威惠庙是漳州市开展中外与闽台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多年来海内外游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庙内还有不少制作精美的金字牌匾,如“漳台圣宗”、“圣德覃恩”、“惠泽四海”等,都是宝岛台湾“开漳圣王庙”献赠的文化礼品,又是两岸神缘文化的生动载体,也是台湾文化根在大陆的有力证明。【原标题:开漳祖庙—云霄威惠庙】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