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太原王氏疑是“升仙太子”晋之后裔

2012/4/19 10:22:40 点击数: 【字体:

 
    链接
    升仙太子王子晋考略
    王氏祖源在缑山(一)

          
    缑山,缑仙。两个词义不同的词,却有着同一指代——太原王氏之源出。即太原王氏发源于缑山,发源于缑仙王子晋。
         
    古都洛阳,石刻文献蕴藏十分丰富,在出土的大量历代墓志中,太原王氏占有不小的比例,这些王姓墓志所记众口一词地认为:太原王氏源出缑山、缑仙。缑山就是太原王氏之祖根所在,缑山仙人王子晋就是太原王氏的始祖。
         
    洛阳所出太原王氏墓志,在言及其得姓时,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根在缑山,得姓于王子晋;二、得姓于王子晋死后即“宾而天仙”时;三、得姓于王子晋生前“以忠谏废”和“仙游”时。
 
    (一)、根在缑山,得姓于王子晋:
 
    《唐故中散大夫荥阳郡长史崔府君故夫人文水县君太原王氏(京)墓志》载:“夫人讳京,字海无量,太原人也。宗周肇祀,缑仙命祖。” (13)
 
    《大唐故右卫帅府亲府亲卫上骑都尉王(杰)墓志铭并序》载:“君讳杰,字韬光,太原人也。淮水灵宗,符景纯之远筮;缑山真脉,观子晋之上仙”。(14)
 
    《大唐故兴州 司马王君(游艺)墓志铭》栽:“公讳 ,字游艺,太原祁人也。其先周王子晋之后”。 (15)
 
    《大唐万州司法参军王(韶)墓志铭》载:“公讳韶,字伏获,太原人也。
 
    有周太子晋之裔耳。盛德之胤,圣人之后”。 (16)
 
    《唐故太原王府君(平)墓志铭并序》载:“府君讳平,太原人也。其先缑山之系,簪裾崇盛于晋阳,因以为氏”。(17)
 
    《(后)梁故昌黎韩(仲举)夫人王氏墓志铭并序》载:“夫人姓王氏,本太原晋阳人。其先出于周灵王太子晋之后也”。(18)
 
    《大唐上骑都尉王君(式)墓志铭并序》载:“君讳式,字文囗,瑯琊临沂人也。自姬水承元缑山”。(19)
 
    《魏故威远将军凉州长史长乐侯王君(昌)墓志铭》载:“君讳昌,字天兴,太原祁县高贵乡吉千里人也。……玉根肇于子晋,金枝光于太原,弈叶冠华,领袖当世“。(20)
 
    《隋左校署监王成墓志》载:“君讳成,字胡仁,周成康之苗裔,王子晋之后也”。(21)
 
    《大唐故朝散大夫谯郡司马瑯琊王府君(秦客)墓志铭并序》载:“府君讳秦客,字元宾,系周储之先胤也。得氏与太原同宗,分枝自瑯琊承绪,今为瑯琊人也”。(22)
 
    《唐故遂州长史王钧墓志》载:“唐故遂州长史王公名钧,太原祁人也。自周灵王太子晋世有令名荣位”。(23)
 
    《大唐故太原王氏夫人(缓)墓志铭并序》载:“夫人讳缓,太原祁人也。始得姓于周灵王太子”。(24)
 
    (二)、得姓于王子晋死后即“宾而天仙”时;
 
    《唐故右威卫兵曹参军王府军(冷然)墓志铭并序》载:“君讳冷然,字仲清,太原人也。昔圣周灵王太子晋御六龙之驾,游九天之上,世人旌其道化,以王子之祖因为氏”。(25)
 
    《唐故榆林郡都督府长史太原王府君(承裕)墓志铭并序》载:“公讳承裕,字文通,太原祁人也……维周太子宾天而有氏祖”。(26)
 
    《唐故隋幽州先贤府车骑王府君(君)墓志铭并序》载:“公讳君,字昭仁,瑯琊临沂人也。若夫疏脉天津,枝沿紫府,神游霄外,控鹤三光,摶扶摇而上,征降氏祖于兹”。(27)
 
    《唐相州汤阴县故令王筠(君德)墓志铭并序》载:“君讳君德,太原晋阳人也。若夫周储,鹤引叶令,凫游仙客之后”。(28)
 
    《王普贤墓志》载:“魏故贵华夫人王普贤,徐州瑯琊郡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人也。氏胄之萌,厥源远矣。嵩崖整其鹤驾,洛浦萃其笙歌,惟剪惟阳,资文允武,庸昭秦篆,道光汉牒”。(29)
 
    《魏故辅国将军徐州刺史昌国县开国侯王使君(绍)墓志序》载:“君讳绍,字安宗,徐州瑯琊郡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人也。姬文以大圣启源,子晋以储仙命氏。自兹厥降,叠映崇辉,或冲素累条,或负芳联萼”。(30)
 
    《魏故持节侍中司空尚书左仆射骠骑大将军徐州刺史王公(诵)墓志铭》载:“公讳诵,字国章,徐州瑯琊临沂人。导遥源于神迹,启圣胄于仙储,洪流与江河并逝,极峰共嵩岱争耸”。(31)
 
    《唐故中大夫使持节都督兖州诸军事守兖州刺史上柱国王府君(英)墓志铭并序》载:“府君讳英,字人杰,太原祁人。昔后稷播时百谷,王发奄有百方;子晋玉笙以宾天,孙满金鼎而对楚。”铭中首句又曰:“凤笙仙裔,龟组代纽”。(32)
 
    《大唐故抚州刺史兼史御史太原王君(沼)墓志》载:“君讳沼,荥阳管城人也。周太子晋启胄于洛滨,魏司空昶望美于太原;世叶蝉联,著为邦祖” (33)
 
    《唐故东都留守押衙兼右衙兵马使知将事太原王府君(公亮)墓志铭并序》载:“太原王氏之先出自姬姓,始祖周灵王太子遁云輧羽驾白日上升,自后历秦汉魏,迄今轩冕不绝,皆有显称,号为茂祖”。(志存洛阳师范学院)
 
    《隋故昌黎王府长史王君(逊)墓志铭》载:“君讳逊,字孝让,江东瑯琊临沂人也。发源华渚,构趾高丘;长兰以远,高峰以峻;而羽仪弃世,冠盖相望,羽驾白日上升,领袖当时,珠玉连响”。(34)
 
    《隋故王香仁墓志之铭》载:“君讳德,字香仁,其先并州太原人也。周王至德,设明堂以配天;副主登仙,乘白鹤而轻举。珪璋世载,冕相承祖”。(35)
 
    《隋故将作监甄官丞衙君夫人王氏墓志铭》载:“夫人王氏者,太原人也。昔子晋轻举,落落蹑于云霄;子乔腾跃,俄俄游于星汉。仙贵既出,公侯迭出”。(36)
 
    《唐故国子司业赠庆王傅侯府君夫人王氏墓志铭并序》载:“夫人姓王氏,其先太原人也。自周传庆,分太子之仙宗”。(37)
 
    《有唐安平县君赠安平县夫人王氏(媛)墓志》载:“夫人姓王氏,字正一,太原晋阳人也。周储庆灵旧德光兮百代”。其铭曰:“帝子登仙,王家有后”。(38)
 
    《唐故文林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城刘府君夫人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载:“夫人太原王氏,其命氏之源帝胤仙宗”。(39)
 
    《丰王府户曹陇西李府君(复)故夫人(王氏)墓志铭并序》载:“夫人姓王氏,其先太原人也。昔周文王有德受图至显,太子晋又凤鸟膺瑞,恭揖群后,,上为帝师,绵绵生人,作我王氏”。(40)
 
    (三)、得姓于王子晋生前“以忠谏废”和“仙游”时。

 
    《大唐故上骑都尉通泉金城二县令王君(素)墓志铭并序》载:“原夫命氏之始,本乎缨冕之初,姬乔以显谏匡时。(41)
 
    《大唐故郑州司马王府君(晏)墓志并序》载:“君讳晏,字光庭,太原人也。本周太子晋轻储位,重仙游,时人号为王家”。 (42)

     《唐故朝散大夫守尚书吏部郎中兼侍御史支知杂事上柱国临沂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瑯琊王府君(衮)墓志铭并序》载:“王氏之先,本于周灵王太子晋,以忠谏废,天下人谓之王家”。 (43)
 
    缑山仙人王子晋(二)

      
    《列仙传》云:“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亦立祠于缑氏山下,及嵩山首焉”。(3)
        
    王子晋的仙化,伴随着道教的孕育和最后形成,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逐步衍化的酝酿过程。神仙的传说,源于先秦道仙家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早期的记载多为只言片语,散见于百家著作之中。《庄子》中,就有不少地方谈到了圣人、神人、真人,而且都有仙人的特点和本领。《逍遥游》和《齐物论》等篇中,在关于神仙的描述时称:“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大宗师》中的真人“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刻意篇》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行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老子》书中也有“谷神不死”等语。这些描述为后世塑造神仙形象提供了依据,也给道教的发展以巨大影响。战国时出现的鼓吹长生成仙的养生方术,是老庄神仙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道教发展的时代特征。
        
    道教认为,人通过方术修炼,可以去病延年,长寿长生。道教的前身“方仙道”和“黄老道”就确信人通过方术修炼丹药服之可以长生,通过方术修炼自身,也可以长生。春秋战国时期,对此已很流行,如:《楚辞·远游》和近代出土的东周文物《行气玉佩铭》以及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黄帝四经》,都讲有修炼养生的理论和方法。
       
    1949年后天津市曾征集到一件玉佩,上有铭文45个字。郭沫若《古代文学之辨证的发展》认为此铭为战国时期导引家所佩带之“行气玉佩铭”,其铭文内容体现了呼吸吐纳一周期的全过程。(4)其全文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郭沫若《奴隶制时代》释其文为:“这是深呼吸的一个回合。吸气深入则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则定而固;然后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长,与深入时的径路相反而退进,退到绝顶。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便朝下动。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之则死。”有气功学者认为此铭文主要阐述小周天功的作法和行功时的注意事项。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有关气功的最早记录,也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较早的文献。(5)
         
    有学者根据《逸周书》师旷所言王子晋“汝声清汗,汝色赤白,火色不寿”分析说,王子晋极有可能是得了肝病不治而亡的。王子晋虽“以直谏废为庶人”,(6)在他死前三年得了病,自知为寿不长,做为“聪明天纵”且博学的王子晋,对当时流行的养生方术应该是熟知的,修炼养生方术,与病魔作斗争是顺理成章的事。对王子晋成仙说影响最大的,还属与庄子同时代的屈原。屈原在《楚辞·远游》篇中说:“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餐六气而饮沆瀣兮,嫰正阳而吸朝霞。保神明之清兮,清气入而粗秽除。顺风而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而和德”。诗人说,我将跟着王子乔嬉娱游赏。吞食六精之气而啜饮清露,漱着正阳之气含着朝霞之光。保持精神心灵清明澄澈。将精气吸入将浊气扫荡。跟随和畅的南风出游,休息在南方神鸟的巢穴之旁。见了王子乔就在那儿留宿。询一元之气纯和之德之详。诗人向谁请教远游的道理呢?第一位远游导师,便是王子乔。这实则是对王子乔养生术的赞誉。屈原约晚王子晋二百年,王子晋谏灵王壅谷水堪称当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屈原对周太子王子晋的生前事迹应当是熟悉的。
       
    关于王子乔修炼行气养生术的描述又见于西汉刘安及门客著的《淮南子·泰族》:“王乔、赤松去尘埃之间,离群匿之纷,汲阴阳之和,食天地之精,呼而出故,吸而入新,乘云游雾,可谓养性也。”《淮南子·齐物训》又云:“今夫,王乔赤松子,吹呕呼吸,遗形去智,抱素返真,以游玄妙,上通云天。”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养生方》上,记有王子巧(乔)向彭祖(彭祖,古仙人,以导引行气养生,寿八百岁,后升天而去。)问养生的故事。同时出土的帛画《导引图》,绘有四十四个演练导引动作的人物形象。后世所出导引专著《太清导引养生经》,收有“王子晋导引法”、“ 王乔导引图”等。(7)
        
    东晋葛洪的《玉函方》载有“王子乔变白增年方”,用“甘菊三月上寅日采苗,名曰玉英;六月上寅日采叶,名曰容成;九月上寅日采花,名曰金精;十二月上寅日采根茎,名曰长生;四味并阴千百日,取等分,以戍日合捣千杵为末,每酒服一钱匕,或以蜜丸梧子大,酒服七丸,一日三服。百日身轻润,一年发白变黑,服之二年,齿落再生。五年,八十岁老翁变为儿童也。”王子晋的“药饵”养生法《玉函方》,还被李时珍收入《本草纲木》。
       
    《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引《列仙传》说:“灵王二十二年,谷洛水斗,将毁王宫,王欲壅之,晋累谏不听,遂居别宫,斋戒悟道。”“居别宫,斋戒悟道”,是说王子晋采用“存思”和“内视”的养生方术修炼,以祛病强身。“存思”、“内视”均为早期道教的养生方术,是静心止念,气功入静的方法,要求修炼者闭合或微闭双眼,存思内视某一物体或神真的形貌、活动壮态等,以期达到集中思想,去除杂念,进入气功境界祛病强身之目的。元朝赵道一编纂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也说王子晋“虽燕居宫掖,往往不食,端默之际,累有神仙降之,虽左右人不知也。”可见,王子晋修炼“存思”、“内视”之术,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在养生致寿思想之影响下,王子晋被人们赋予了养生诸术的修炼经历,也就不难成为长寿长生的仙人形象而被人们推崇。西汉时,武帝尤敬鬼神之祀,重用神仙方士,大搞祠神求仙活动,“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应运而生。“天人感应”实际上就是善恶报应的思想体现。积行树功,累德行善,乃至白日升天,长生世上。人们悲其王子晋赍志而殁的不幸,象他那样富有才学和治国方略的周太子,为了庶民的利益不被侵害,周王室的政权不被动摇,冒着废为庶人的危险,毅然向他那昏庸的父王陈谏不该堵塞谷洛的道理,如此贤明的王子晋,他应该百世永生。加之战国及西汉初神仙家对王子晋的渲染,王子晋终超然拔度,升仙而去。汉乐府诗《王子乔》云:“王子乔,参驾白鹿云中遨,王子乔,参驾白鹿上至云,戏游遨上建浦阴,广里践近,高结仙宫,过谒仙台,东游四海五岳,上过篷莱紫云台……”。王子晋远离尘世的喧嚣,驾驭白鹿自由自在地在天庭游来游去。
 
    从《逸周书》中的太子晋可预知生死,到王子乔问师彭祖,导引、行气、药饵养生诸术俱精;从屈原《远游》中的随王乔仙游,到《列仙传》里王子晋在缑山驾鹤吹笙,白日升天。王子晋的仙化历程,是中国早期道教发展的一个缩影。
      
    《列仙传》成书之前,正是历史上或有或无的人物被仙化的造仙运动达到极致的年代,《列仙传》的作者,广泛搜集口播、流传、衍化后的神仙素材,整理编纂成书,虽有学者疑非刘向撰,但记上古三代秦汉神仙七十二人,每事俱详,语言婉约,词义明达,情节圆润,实乃集神仙大成之经典,神仙传说故事的启端之作。此后,历代文人学士凡言王子晋升仙事则多据此说。
       
    阮籍《咏怀》诗云:“王子好箫管,世世相追寻。”白居易《王子晋庙》诗云:“子晋庙前山月明,人闻往往夜吹笙。”钟辂《缑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诗云:“月满缑山夜,风传子晋笙。”李白《凤笙曲》诗云:“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苏轼《题王子晋》诗云:“玉笙吹断鹤升天”。女皇武则天在《升仙太子碑》中写到:“凤笙流响,恒居伊洛之间;鹤驾腾镳,俄陟神仙之路;嵩高岭上,虽籍浮丘之迎;缑氏峰前,终待桓良之告”。,乾隆《登缑山》诗云:“缑岭茏嵸嵩岳连,传闻子晋此升仙。”
        
    实际上,历史上的王乔有四人。一为越人王乔;二为太子王乔;三为叶令王乔;四为蜀人王乔。(8)
      
    《中国道教·神仙谱系》“王乔”条中,把屈原《远游》中的王乔归为“越人王乔”,然后又说:“王乔赤松皆属南方楚越神仙,后来传称王乔即太子晋,越地神仙王乔遂隐。”而事实上,屈原《远游》中“见王子而宿之兮”应是指太子晋王乔而言,因为只有王子晋才有周太子即“王子”的履历。而叶令王乔,《后汉书·方术传》说“或云此即古仙人王子乔也。”由于王子晋王乔之“民本”思想留给人们的遗憾之后的怀念和寄托,又加上王子晋在缑山驾鹤升仙的故事被开神仙传说著作先河的《列仙传》所收录,王子晋王乔的影响远在其他三位王乔之上,以至于“吞并”了除蜀人王乔之外的越人王乔和叶令王乔。这种张冠李戴的现象,在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中,是司空见惯的。
         
    东汉应邵《风俗痛·正失篇》载:“孝明帝时,河东王乔为县令,每月朔尝诣来朝。帝怪其数来而无车骑,密令太史候望。言其临至时尚有双凫从东南飞来。因伏伺见凫举罗,但得一双凫耳。使尚方识视,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太史言此令即王子乔也。”同一个故事,在《后汉书·方术传》里记曰:“王乔者,河东人也。显宗世为叶令。乔有仙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乃召尚书课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 或云此即古仙人王子乔也。”此后凡言神仙事和题咏王子晋的诗篇里,叶令王乔多被王子晋所取替。武三思《仙鹤篇》诗云:“别有闻笙出紫烟,还如化履上青天。”刘威《题子晋》诗云:“安得蹑双凫,云间与之过。”苏轼《题王子晋》诗云:“黄屋非心敝屣然,玉笙吹断鹤满天。”武则天《升仙太子碑》记曰:“凫飞冩影,凤引歌声”。 明《龙文鞭影》亦说:“飞凫叶令,驾鹤缑仙”。陶弘景在《真诰·王子晋略传》中说的王子晋有“飞解脱网之道”应指以上故事。这也是神仙家赋予王子晋的“尸解”之仙术。
       
    王子晋尸解之说源于东汉时期流行的尸解之法。《楚辞·天问》王逸注曰:“崔文子学仙于王子乔,王子乔化为白蜺”。《汉书·郊祠志》应邵注曰:“《列仙传》言,崔文子学仙于王子乔,王子乔化为白蜺,文子惊,引戈击之,俯而视之,王子乔之尸也。须臾化为大鸟飞去”。“白蜺”,蝉也。由蝉变为尸,再由尸变为大鸟飞去,就是所谓的“尸解之法”。道教认为,修炼者得道后可遗弃肉体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在世而升天,谓之“尸解”。在北周武帝宇文邕敕籑的《无上秘要》中,释尸解时云:“夫尸解者,形之化也,本真之炼脱也,躯质之循变也”。故又把尸解比喻为蝉脫,如蝉留皮换骨,然后飞升为真仙。成书于北宋的《云笈七签》也说王子晋为“尸解仙”,说战国时有人发其墓者,唯见一宝剑在室,则视王子晋为尸解仙。《东周列国志》也说“灵王使人发其冢,唯见空棺耳,乃知其仙去矣”。尸解术是早期道教信奉的成仙术,被后世道教认为是成仙之道的下品,又多遭世人非议,遂逐渐被槟弃。随之王子晋的尸解术也不再衍化。
         
    王子晋,从辅佐父王治国的良才,到被人们衍化为养生家,最后升华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神仙,他的仙化历程,是早期道教发展的集中反映,也是先民们英雄即神崇拜的产物。
 
    因王子晋极负盛名,不但道家赋予其尊号,皇帝也曾多次敕封。《云笈七签》云:“王子晋从浮丘公受丹道,故金丹道士亦尊奉之;《元始上真众仙记》称王子晋位居“金阙侍中”;(9)《道藏》说王子晋升天为右弼,主领五岳,司侍帝晨,号桐柏真人,理金庭洞天;武则天行幸缑山,亲号王子晋为“升仙太子”,并改缑山子晋祠为“升仙太子庙”;元代缑山道观“先天宫”的庙号为元世祖忽必烈敕封;(10)《中国道教》说王子晋声名赫赫,“五代受封为‘ 元弼真君’,宋徽宗又封王子晋为‘元应真人’,宋高宗绍兴年间又加封‘善利广济真人’”。(11)
          
    自《列仙传》记王子晋在缑山驾鹤升仙之后,缑山成为缑仙王子乔的发迹之地而倍受人们的仰幕和喜羡,依附缑仙仙事的地名、传说、故事亦颇多地见于别阜他乡。浙江宁波《松溪大峡导游词》说,宁海城又称缑城,意思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传说周灵王的太子王子晋,在河南缑氏山升仙后,乘白鹤东来,成为天台山主神王乔。被封为桐柏真人,主管吴越水旱大事,保佑这一带风调雨顺,百姓平安。(12)据说浙江温州的乐清之得名,便源自于王子晋和其境内的箫台山。明永乐《乐清县志》在“仙释门”中写到“周灵王子”名晋,世传来游邑西山上,吹箫于山顶,沐箫于山泉”等语。隆庆间候一元修纂的《乐清县志》也说:“乐清,盖以王子晋吹箫名也。”传说王子晋在乐清箫台山顶垒石弄奏乐,引来群鹤飞舞。子晋在箫台山下溪泉中沐箫,后兴尽骑鹤离去。南宋著名政治家王十朋曾称乐清为“子晋江山”。王十朋说,子晋事迹在温有三,二在乐清,一在温州。乐清的两处指箫台山和北阖仙桥,温州的一处指今温州、瑞安之间,渚浦之南的吹台山。《东瓯遗事》载:“雁荡山北阖有仙亭、锨桥、仙洞、吹箫峰,水有仙溪,及丹灶,石棋坪等。”故老相传,都是因为王子晋跨鹤吹箫而得名。
         
    王子晋在浙江乃至全国的一处最重的胜迹便是“天台山”,与它所别,天台山的王子晋则是以佛家之神出现的。南朝陈太建七年(575),中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入天台山,收王子晋为天台宗的佛法护法伽蓝神。据《天台山志》载:“天台山西北的桐柏山是王子晋的治所。司马承祯的《上清伺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说,王子晋做了神仙后,得到的头衔是“桐柏真人”,伺帝晨,于是,“车羽盖,仙灵侍从,旌节异引,龙鹤飞翔,从天而降,来到桐柏山的金庭洞宫中,做起了逍遥的神仙。今天台山国清寺伽蓝殿之王子晋神像,却是一身道装打扮。从王子晋的这种佛道睦居、佛道共仰现象中,足可窥见王子晋在中国佛道界之影响。非但如此,王子晋还远渡重洋,成为日本的奉神。唐贞元二十年(804)日本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最澄入天台山求法,把天台宗王子晋信仰带回日本,形成“天台神道”, 王子晋即为奉神之一。王子晋一度在日本朝野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除浙江外,王子晋在各地的遗迹传说也为数不少。位于安徽亳州涡阳县的丹城镇,也说与王子晋有关。据《宿州志》载:“周朝太子晋炼丹于此,故名丹城”。安徽淮北有“秘霞洞”,又名小洞仙,位于相山东岭,清光绪《凤阳府》记述:小洞仙有丹灶,药井,传说是王子晋在此修炼。在江西南昌市南五公里“八大山人纪念馆”的地方,相传王子晋在此开基炼丹。江西庐山有鹤岭,也说是王乔控鹤之处。又说王子晋曾修道于王屋山。是知神仙传闻,随处都有,不一而足。(原标题:太原王氏疑是“升仙太子”王子晋后裔)
 



来源:黄河新闻网   2011-04-06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