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和洛神
2013/6/24 15:10:19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洛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形象,源于曹植(字子建)的《洛神赋》。《文选》卷十九的《洛神赋》注中说:“魏东阿王(曹植),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曹操)回,与五官中郎将(曹丕)。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曹丕)示植(曹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曹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郭后谗死,帝(曹丕)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以枕赉植(曹植)。植(曹植)还,度辕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岂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说完,就飘然而去,却遣人献珠给曹植,曹植赠以玉珮,悲喜不能自胜,就写了《感甄赋》。后来,魏明帝见了,就改为《洛神赋》。后世据此以讹传讹,信以为真。
唐朝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说:“宓妃留枕魏王才”,吟咏的就是洛神之事。其实,甄后生于汉灵帝光和五年,曹植生于汉献帝初平三年,曹丕娶甄后时,曹植仅12岁,不可能与甄后有恋爱纠葛。
《红楼梦》中也写到了关于洛神的传说,此书第四十三回,宝玉道:“比如这水仙庵里面,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殊不知古来并无有个洛神,那原是曹子建(曹植)的谎话,谁知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着。”曹雪芹精于考证史实,他认为洛神故事完全是曹植编造的,应该有一定的道理。(原标题:曹植和洛神)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郑州日报 作者:王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