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西苑演绎皇家恩怨情仇
2013/6/24 14:17:21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来布周“不走正道走邪路”,办厂挣的钱,几乎都用于研究武则天了。最后,工厂停产了,他还是没有悔改之意。
●狄仁杰见武则天不愿回宫,生怕影响国家大事,就在一天夜里,差人放火烧了万安山上的粮仓。
●因位于东都洛阳宫城之西,所以史籍习惯称其为西苑。如今的西苑公园只占隋唐西苑遗址中极小一部分。
●山门内有鱼池,据传有五色金鱼360尾,数量、形体常年不变,故名龙池金鱼,为洛阳八小景之一。
●西苑成了武则天的发祥地,凝碧池畔放飞了一个14岁美貌少女的梦想。
残砖烂瓦证古迹
“火烧麦”遗迹不仅引起当地人的兴趣,也为文物工作者所关注。
自1998年起,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研究室副主任严辉,开始在“火烧麦”遗迹处进行考古研究。严辉介绍说,这处宫殿遗址面积在4.5万平方米以上,气势雄伟壮观。西侧、北侧是两条沟,东侧、南侧有秦岭渠,环境相对独立。地面上至今还保留着双阙、前殿、后殿等4座建筑基址,均为夯土筑成。夯土基址规模宏大,前殿为不规则长方形,后殿为椭圆形三层台基。在基址附近发现大量唐代砖瓦碎片,有板瓦、筒瓦、瓦当、绳纹砖、条形砖、脊饰砖雕、石块等建筑材料。根据这处宫殿遗址在西苑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规模大小及后殿圆形形制,严辉认为可能是唐代西苑合璧宫遗址。
文物工作者对唐代西苑合璧宫遗址的认定,掀开了西苑遗址研究的新篇章。
西苑遗址位于今洛阳市区西部,包括现在涧西区、高新区的全部和西工区、洛龙区、宜阳县的部分地区,是隋唐两代的皇家禁苑。隋称会通苑,又名上林苑,唐武德初改称芳华苑,武后时又改为神都苑。因位于东都洛阳宫城之西,所以史籍习惯称其为西苑。如今的西苑公园只占隋唐西苑遗址中很小一部分。西苑遗址是由众多遗址组成的遗址群落,统称为隋唐东都西苑遗址。西苑从隋至唐,前后延续了300余年。根据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唐代西苑范围约200平方公里。
来布周则认为,“火烧麦”遗迹
是武则天建造的明堂遗址。西邻的金驾坡上是武则天称帝前的拜洛授图坛,当年因金銮驾设置在山顶,故名为金驾坡。他认为合璧宫遗址在宜阳县寻村镇邵窑村。他说,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中,记述的绝大部分史实都是准确的,但个别地方的地理位置搞错了,其中就包括明堂的位置,不是在洛阳城中,而是在龙潭寺东边的万安山上。
龙潭寺中话古今
龙潭寺是隋唐西苑内如今唯一有建筑存在的古遗迹。
来布周介绍说,汉魏时期龙潭寺名玉泉寺。汉武帝于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在此享祭,并修建殿宇。汉元帝为享祭,乘楼船穿游龙池水而入祀,后称龙潭祠。魏王曹操率大臣和儿子曹冲在龙池称象。武则天常避暑于此,同大臣聚会游乐时,还写了10首《享龙池乐章》。公元704年,她的侄儿武三思拆掉嵩山三阳宫的建筑材料,沿洛水经凝碧池漕运至龙池,并将玉泉寺改为兴泰宫。
公元709年,李隆基曾在这里筹集义士,连夜袭入东都宫内,杀韦皇后和皇太女李裹儿, 夺帝位给父皇睿宗,将兴泰宫改为兴庆宫。李隆基登上帝位后,也常年行幸这里的山泽宫宇。由于兴庆宫前面的龙潭相连,后人也称为龙潭寺。
龙潭寺如今有些荒凉,寺内只有释妙忍一个出家人。他于1993年从许昌一家寺院随缘而居于此,当时只有3间厢房,糊口尚且困难。好在出家前,释妙忍是一所美术中专的学生,而且生性喜爱绘画,就靠卖画筹集资金,先后盖起了大殿和十几间厢房,使龙潭寺初具规模。释妙忍聪慧多能,寺内的佛像都是他塑的,栩栩如生。
龙潭寺有多处古碑,其中一通明代古碑只剩半截,碑文模糊难识。解放前立的一通石碑碑文这样记述:山门内有鱼池,据传有五色金鱼360尾,数量、形体常年不变,故名龙池金鱼,为洛阳八小景之一。曾有谚语描述寺内美景:七步两孔桥,八步二眼井;一柏担三间,七十二层大。清慈禧皇太后曾亲笔题写九龙圣母行宫宝殿匾额一幅,被人悬挂殿内,九龙圣母指的就是武则天。对慈禧而言,武则天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所以只能通过匾额表达自己的一分仰慕之情吧。可恨的是,日寇侵华时,将富丽堂皇的庙宇、“锦鳞游泳之鱼池”、记载文献的石碑以及历代各种工艺珍品摧毁殆尽。
如今,寺内仍有一个大鱼池,池中各色金鱼游来游去其乐无穷。释妙忍介绍说,池中泉水长年不断,故冬季池水温暖如春,鱼儿自由自在不知寒冬之苦,别有一番境界,一番触悟吧。
凝碧池畔少女梦
当初的西苑水域相连,远非龙潭寺一处好水景。而对于时年14岁的武则天而言,恐怕最美莫过于凝碧池水。当她跟随唐太宗畅游西苑时,就是在凝碧池畔一展才艺,而被唐太宗封为武才人的。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太宗心爱的女人长孙皇后离开人世,一代明君难掩悲伤之情。长孙皇后确是难得的好皇后,“性仁孝俭素,好读书,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裨益弘多。”皇后死后,“上念后不已,于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长孙皇后葬地)。”此时的唐太宗,心中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找一个和长孙皇后一样才华横溢的女人。
第二年,这个女人就来了。公元637年,武则天被召入宫。也许是颇具慧眼的唐太宗一眼就看出了武媚娘的才华,让她随自己到洛阳游幸,并来到西苑的显仁宫(隋炀帝西苑的正宫殿堂,后被唐太宗改名为明德宫)。与大臣游宴凝碧池时,太宗命众人各自赋诗,奉伴君侧的武则天“表现突出”,被封为武才人。西苑成了武则天的发祥地,凝碧池畔放飞了一个14岁美貌少女的梦想。
接着,唐太宗又在凝碧池北山崖下建洛宴寺,在羊角山上复建感业寺。为何要建感业寺呢?原来,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高祖命秦王讨王世充。秦王驻兵秦岭时,羊角山上有一仙风道骨的白衣老人在此出现。一看世外高人出现了,对能否继承皇位心中没底的秦王李世民,就令吉善行上前问了句很模糊的话:入京甚难,无物为验。世外高人岂能不知秦王心思?先自报身份说,我是你的老祖宗老子。然后才回答正题:你到京城后,有人给你献个龟状石头,这就是验物。也就是说,只要见到这块龟石,你就能当皇帝。等到李世民回到京城朝门时,果然有一个邵州人呈瑞,献了一块龟石,下面有“天下安千万日”的字样,后来,李世民就果然做了皇帝。为报答老子的启示,就修建道观重祭老君,诏为唐祚始祖,加封为玄元大帝,赐祭观谓感业寺(意谓感老君之恩示,启帝业之隆昌),主寺为乾元殿。
武则天当然知道感业寺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故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太宗病危期间,问她有何打算时,她说愿到感业寺为尼,为太宗超度生灵。就这样,一个绝色佳人在羊角山上的感业寺出家做了比丘尼。
一代女皇与花和尚的“情史”就在这里拉开了序幕。这段盛唐艳史将在下期为你讲述。(注:本文部分史料采用被采访人观点,为一家之言。)
农民“迷恋”武则天
“咱这里的人称东边这座山为羊角山,西边这座山为金驾坡,史书上写为万安山、万寿山。两山中间为龙池沟,沟中有一龙潭寺。”
“农民史学家”来布周指着自绘的一幅西苑地图长卷,向我们讲述了他倾心研究20多年的成果。
来布周是洛龙区辛店镇延秋村人,20多年前,当他还是公社农机厂的技术员时,就“迷恋”上了武则天,开始私下里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对当地的文物古迹进行考证。后来,他自办一加工厂,成了私企老板后,还是痴心不改,拿别人的话说就是“不走正道走邪路”,办厂挣的钱,几乎都用于研究武则天了。最后,工厂停产了,他还是没有悔改之意。村里人感叹他的痴劲,就给他戴了个“农民史学家”的帽子。
在他看来,延秋一带是隋唐西苑中帝王活动最频繁最重要的地方,是女皇武则天的发祥地。公元688年,武则天在洛水得宝图“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当年腊月,在延秋西山头设置金銮宝驾,作为拜洛坛,诏全国士僚10日内齐至东都,来此举行拜洛授图大典。30天后,公元689年正月,在龙池沟东侧羊角山上,改感业寺乾元殿为明堂,举行大周女皇登基大典。此后,延秋一直是女皇武则天政权神授的活动中心。接着,女皇在延秋屡建行宫,自八关宫起,连修宿羽宫、泰山宫、大云寺,在老龙山下修太庙,沿洛水北岸开漕路,在大营村南建新潭,这里也成为女皇养神息身的“怡春院”。
火烧粮仓谏武皇
来布周带着我们爬上了延秋北边的羊角山,他指着山势说:“你看这山像不像羊角?以前羊角更尖,后来百姓建房挖土,把羊角尖挖掉了,可惜呀!”
羊角山山顶有一石碑,立于一片碎砖烂瓦之上。石碑上写着“武则天避暑宫火烧麦遗址”几个大字。来布周在地上随便一扒,就扒出几颗“火烧麦”。“火烧麦”的来历,就与武则天有关。
一年夏天,女皇武则天驾临龙池沟的龙潭寺(当时叫兴泰宫)避暑。龙池沟犹如世外桃源,炎热的夏天,武则天过得像置身中秋一般,凉意爽身,心旷神怡。这位热衷权柄的女皇竟忘却了朝中大事,迷恋起闲适的生活来,甚至“乐不思蜀”,派人在万安山上建了个粮仓,打算长住下去。
夏去秋来,留在东都洛阳的狄仁杰等大臣派人请驾回京。武则天想到朝中公务忙得让人心烦,不愿意离开这人间仙境,就想方设法拖延着不愿离开。后来,朝臣们不断谏请她回东都皇宫,女皇就是不搭理。秋天将过,武则天仍无返京之意,而且还给来迎驾的大臣写了“延秋”二字。
狄仁杰见武则天不愿回宫,生怕影响国家大事,就在一天夜里,差人放火烧了万安山上的粮仓。那阵子,整个东山头一片火海,一连烧了三天三夜,谁也救不下,仓库烧成一片瓦砾,粮食大都变成灰烬,没有烧化的则炭化了,就散落在附近田野里,至今随便一扒就能找到。
仓库被烧,一大帮人没了吃的,武则天气得柳眉倒竖。但大火也烧醒了沉醉于西苑美景的武则天,她仔细一思量,明白大臣们为了她的江山社稷用心良苦。武则天气儿一消,也不再追究放火一事,便召集部下返回洛阳宫中。
武则天在龙潭寺避暑不思返京,还想延迟到秋天的事传开后,来这里避暑安家的人就愈来愈多,逐渐形成了村庄,这就是现在的延秋村。(原标题:隋唐西苑演绎皇家恩怨情仇)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洛阳晚报 200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