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功与过(一)
2013/6/21 10:18:07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武则天的一生都在全力守护着她的皇位,她重用人才,大量提拔出身民间的官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张剑峰:今天我们讲一下武则天的功与过。
武则天的一生几乎都在全力守护她的皇位
张剑峰:唐太宗晚年,有一个女孩被招进了宫廷,她刚进宫的时候称为武才人,唐高宗上台以后,把她称作武昭仪,永徽六年时,她称武皇后,上元元年的时候,她称天后,随后就是武太后,再后就是武神皇,最后称帝。这个人,就是人所共知的武则天。
张剑峰:武则天是一个女人,我们都知道,在封建社会,一个女人想掌权是很不容易的,是要冒极大风险的,顶着极大的压力,才能一步一步爬到顶峰,她们所走过的路,可以说是一条血迹斑斑的夺权之路。
张剑峰:纵观武则天的一生,几乎每一时刻,都在全力守护着她的皇位,从永徽六年她当上皇后开始,一直到她去世的那一天,几十年内,她一直在同存在的、或不存在的敌人斗。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她也一直在同反对力量,或者说是男权的拥护者们做你死我活的斗争。而到了晚年,她的私生活,又成为千年以后人们争论的焦点,那么武则天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呢?她对历史的发展,对唐王朝的延续是有功还是有过?过大还是功呢?我以我自身的角度,谈谈个人看法。
张剑峰:我不止一次的说过,人无完人,看古今中外,没有哪个帝王将相从头到尾都正确,没有哪个掌权者不犯错误,我们经常说的唐宗宋祖、秦皇汉武,也都是毁誉参半,所以武则天也一样,这个人,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人们对她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过。
张剑峰:首先我们来看看武则天执政时期都有什么功绩,政绩都有哪些。
张剑峰:武则天活了83岁,掌权将近50年,从唐高宗年轻时就把握朝廷,一直到她改唐为周,建立了大周政权,最后晚年患病,被大臣们推翻,她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上承贞观之治,下接开元盛世,既然她的治理时期能够成为两个社会繁荣时期的过渡点,其社会发达程度肯定不会差。在治理国家上,武则天都采取国家什么样的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呢?
张剑峰:首先我们来看看人口。李世民时代,由于隋末农民战争的破坏,全国人口才一千五百多万人,到了李治时代,永徽三年时,李治进行过一次人口普查,当时全国的人口是三百八十万户。我们算,假设一户五六个人,全国人口顶多也就不超过两千三百万,但是到了武则天时代,人口是六百一十五万户,也就是达到了三千多万人,隋朝鼎盛的时候,全国人口达八百九十万到九百万户,唐连续三代,才达到了隋的三分之二,可见当初建国时期,生产被破坏得有多厉害。但同时我们又可以看出来,唐朝这三代,人口一直在涨,直到武则天晚期,才达到了六百多万户,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社会经济在发展。
张剑峰:那么武则天为社会经济的发展都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武则天亲手写鼓励农桑的书
张剑峰:第一就是,武则天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她深深懂得,一个国家要想恢复元气,达到繁盛,农业不可忽视。垂拱二年,她曾经写过一本书,这本书叫做《兆人本业记》,这本书主要的内容就是劝农,鼓励农桑,同时把农业作为地方官员的考核重点。武则天规定,地方官员对农业的管理,凡是能够达到“田畴肯辟,家有余粮”的,奖励,也就是说,如果你管理好,家家户户都有余粮,这样的官员是要奖励的。但如果你没管理好,为政苛滥,户口流移,也就是你管理的这块老百姓都逃亡了,不会管理,对农民很苛刻,那就是要惩罚的了。怎么惩罚呢?轻则贬官,重则革职查办。
张剑峰:历朝历代的皇帝重视农业的有很多,但是像武则天这样亲手写出一本鼓励农桑的书,上下五千年只有她一个。在她的大力支持下,农业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在封建时代,农业是立国之本,农业发展了,种地的人多了、农民多了,生活稳定了,人口自然也就增长了。但是,武则天还认为,仅仅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她为了进一步加快农业生产的脚步,还实施了一项措施,那就是兴修水利,武则天执政期间修了将近二十个水利工程,能够查到的有十九个,极大的帮助了农业生产。
张剑峰:在长安地区,有一个渠,叫升源渠,武则天为了帮助长安地区的农业生产,把这个渠延长了,让它引入黄河中游的歧水和陇山的陇水,进入长安灌溉农田。随后,她又在江苏涟水这个地方修建了一个新漕渠,把淮水、涟水两处给连接起来了,结果这一个工程,就让江苏海州、山东蕲州、山东密州的农田,都得到了灌溉。
张剑峰:十年以后,武则天又下令在湖州安吉兴修水利,引水入堰,灌溉了大量农田,接着在四川彭州,也令人开凿水渠,引沱江水入唐昌,也灌溉了不少农田,当地百姓受益匪浅。
张剑峰:武则天的水利工程不但在西部、南方、中部大量兴修,在北方也有,河北冀州,就有两处,一处是在衡水,叫羊令渠,一处在南宫,叫通利渠,这两处水渠,对当地的农业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到武则天暮年的时候,还曾令人在山东潍坊兴修了一个水利工程叫窦公渠,这条渠引白浪河水灌溉田地,长达三十立地,非常壮观。
张剑峰:除了兴修水利以外,武则天还一直在抓土地兼并问题,她曾经下令不准买卖世业田和口分田,什么叫世业田?世业田又叫永业田,比如你是个农民,到了十八岁以上,政府就给你一百亩地,其中二十亩,你是不用还的,直到你死了,这二十亩地也不用归还国家,世世代代都可以种下去,这一部分田地,就叫永业田,又叫世业田,但是这部分田地,你不能随便乱种,政府让你种什么你就种什么,一般让你种桑,如果这土地不适合种桑怎么办呢?那就种麻。剩下的八十亩地干嘛呢?那八十亩,你就得种粮食了,这部分土地,叫口分田,你死后是要还给国家的,世业田和口分田,是当时农民的主要耕作对象,如果大量进行买卖的话,那农民岂不是没地种?没地种,要么就沦为佃户,给别人去种地了,给别人打长工,如果你不愿意种地,不愿意成为佃户,那怎么办?就只有逃荒了,成为了流民。所以为了确保农业正常发展,武则天不让农民买卖土地,禁止买卖这类田地。
张剑峰:除了禁止买卖农民的土地以外,武则天还干了一件事,就是搜寻“隐户”,什么是隐户呢?隐户,就是为躲避徭役、赋税,跑到别的地方去的农民,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流民”,按照现在的话说,盲流,她搜寻隐户做什么呢?首先有不少的流民,跑到贵族豪门的府中,做了役工,给他们种田,那么武则天就把他们搜寻出来,不让他们继续给贵族豪门种地了,这样就间接减少了贵族和豪门的耕种能力,没有人给你种地了,你拉到府中的流民我都给找出来,不让他给你种地了,这样就减少了贵族豪门的耕作能力,这样就避免了贵族豪门进一步的兼并土地。
张剑峰:虽然这个办法治标不治本,但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武则天对农业昌盛的期待。
张剑峰:另外,对于解决流民的问题,解决隐户的问题,武则天也有自己的办法,她规定只要这些流民主动去自首,我就重新给你户籍,你不是跑了吗?不是消掉户籍了吗?只要你主动找到政府,说我还是想回家种田,那我就主动给你一个户籍,给你户籍之后,你可以在新的地方开荒种地,一年之内,免去你的赋税和徭役,当然这个办法是不能够根本解决流民的问题,但是可以看得出来,武则天一直在为解决这个矛盾而努力,她确实是在动脑,在想,怎么样解决这个事情。
张剑峰:对于军粮的问题又怎么办呢?唐王朝刚刚开始的时候,规定是从内地运粮到边关地带,但时间长了就挺不住了,为什么呢?道路行走困难,耗时长,有时候还被敌人袭击,所以武则天时,她命令各地边防军就地屯田,自种自吃,自力更生,打仗的时候运输也很方便,因为就是在当地种的田,不用辗转千百里,费尽人力物力运输,这些都不需要。
张剑峰:屯田政策也是武则天解决农业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这个政策一直被后来的统治者坚持实施。武则天的屯田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成功有多大呢?举个例子,凉州地区屯田五年所收的粮食可以吃上几十年。也就是说,你种了五年的地,你所打的粮食在以后几十年的时间里,都不愁没有军粮了,打仗不愁没有粮食吃了。
张剑峰:武则天曾经给唐高宗提出过十二个建议,当然,说建议是好听,实际上,从她当时的地位来看,无非是走个形势。哪十二条建议呢?一、劝农桑,薄赋徭,鼓励农民种地,把徭役赋役减轻;二、给复三辅地,长安地区要经常的免除徭役,要给农民恢复生产力的空间和时间。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不要总是对外作战,不要总打仗。四、禁止一切浮华虚伪的风习,动不动就盖房子,动不动就显得自己国力昌盛啊,这种虚伪的东西不要做、少做。五、要减省功费、力役,要体恤民力,不要老发动老百姓去做一些工程。六、广开言路;七、杜绝诬害忠良的谗言,其实这种提法本身就是一种非常表面化的东西;八、五公以下皆学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这都是为了净化社会风气所做的。十、上元以前的勋公已给告身者,不再复核取消,这就是为了吏治所做的。另外还有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这十二条建议虽然有些唱高调,但武则天把劝农桑和徭役赋役放在前两位,可见对农业的重视程度。
张剑峰:农业是一切的基础,在封建时代,农业强,则手工业强,国家经济自然也就强。在武则天的努力下,唐王朝或者说她所建立的周王朝国势是非常昌盛的,粮食堆积如山,可见武则天对农业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基本上都是成功的。
武则天重用人才
张剑峰:除此之外,武则天还有一个贡献,重用人才,大量提拔出身民间的官吏,由于这些人知道民间的疾苦,所以在处理政务上还算是比较清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张剑峰:武则天为了铺平人才的选拔之路,她首先就做了一件事,哪件事呢?就是把《贞观氏族志》给改了,改为《姓氏录》,《贞观氏族志》是个什么东西呢?初唐时期有四个豪门大族集团,山东士族集团、江左士族集团、关中士族集团、代北士族集团。其中最强的,就是关中士族集团,因为礼堂本身就是起于关陇嘛,起兵山西,关陇地区;其次就是山东士族集团,山东士族集团在政治上、军事上没有办法和关中的士族集团比,但是山东士族集团是一个延续下来的老士族集团,它的社会土壤是很深的,当时所谓的山东五大姓,这五大姓是树大根深,门槛非常高,连皇室他们都不放在眼里,所以李世民当时就不服气,让人写了一部《氏族志》,就是刚才我说的《贞观氏族志》,他写这部《氏族志》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借着这本《氏族志》拔高关中士族的地位,借机贬低山东士族,所以李世民在《氏族志》里把关陇的李室放在第一位,皇室外戚放在第一位,而把山东山东士族放到了第三位,放到了比较低的位置。李世民对这篇氏族志还算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他这个氏族志里虽然打压了山东士族,却抬高了关中士族,所以到最后呢,给人的感觉,还是士族门风占主导地位,因此到了武则天执政的时候,她对这个不满意,怎么总是豪门大族占主要地位呢?难道我们民间出来的人就不能成就大事么?她不服气。
张剑峰:武则天出身不是大族,她父亲的名字叫武士霍(音),是商人出身,卖过豆腐,卖过木材,做买卖的,她母亲杨氏还算是出身高贵,是隋朝贵族遂宁公杨达之女,但是封建时代女方再显赫也不算啊,更何况杨氏还不是武士霍的元配,是后妻,人家老婆死了之后她才嫁过来的,所以武则天出身算是庶族,她一看到那些个高门大族,就生气。
《姓氏录》为大规模的选拔人才开辟了道路
张剑峰:生气怎么办呢?她就令人把《贞观氏族录》给改了,甭管什么关中大族也好,什么山东大族也罢,我全部推翻,重新写成《姓氏录》,把老武家,放在第一位,而且一口气录入了二百四十五个姓,两千二百八十七家人,凡是五品以上的官儿,全录进去了,这一来不打紧,什么山东士族,什么关陇士族,什么豪门大户,影儿都没了,上千年的几百年的旧士族,反倒没资格排在前列了,排进去的都是正在任职的官儿,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武则天执政时期,已经把豪门士族垄断官职的局面,狠狠地给打破了。
张剑峰:为什么她写个《姓氏录》就有这个作用呢?我先问个问题,士族是什么东西?士族是一个特权阶层,他们一生下来就是做官的,天生就是当官的命,祖上有几十年甚至上千年的荣耀,所以他们这些后代都不用愁,世袭为官,在唐朝之前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选择官员看什么呢?就是看你是不是士族豪门,当时士族豪门都有一个族谱,说我推荐一个人来当官儿吧,皇上就说,翻开他的家谱看看,一看,这个人是士族,那当官去吧,不是?那你一边凉快去吧。
张剑峰:士族就是这么厉害,等到了李世民那儿,这种局面改了不少,出身不是唯一的标准了,不管你是什么出身,你未必就能当得上官儿了,但仍旧把出身看得很重要,关陇士族的后代只要一被推荐,一般都能给个官儿做,所以看起来,选拔人才的很大一部分依据在当时来讲还是看出身。
张剑峰:可到了武则天这儿,全打乱了,什么出身啊,什么贵族啊,什么高门大户啊,一概都不承认,只要你当官超过五品,我就承认你的地位,按照以往的士族选拔制来看,武则天这是乱搞啊,你要这么干的话,把上千年的大士族往何处放啊?哎,武则天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既然我不能让士族的影响立刻消失,那我就彻底打乱它,什么人都可以进,只要你当了官,我都承认,这一下就彻底打破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官位由士族代代相承的潜规则。
张剑峰:其实武则天这个举动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既然我老武家不是贵胄,不是高门大族,那干脆咱们全朝廷的人就都别当贵胄了。
张剑峰:武则天这个举动,表面上看,是给自己出了一口恶气,实际上看,是为大规模的选拔人才开辟了道路。门槛没啦,限制也没啦,你只要肯学习,肯上进,那就能当官。能当官,我就承认你的地位,没有什么士族氏族之分了。所以接下来,武则天就开始通过科举来大量地选拔人才,原来唐朝的科举制度,分为常举和制举,什么叫常举呢?常举就是例行的考试,像什么进士,秀才之类的;制举呢,就是皇帝突然需要用人了,临时特招的考试,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政府部门突然招聘,这个部门的人手不够了,我临时从社会上招聘,相当于这个,这就是制举。
张剑峰:武则天为了把门开得更大一些,除了常举制举之外,她又增加了殿试,随后她又感觉这些个考试都是文科,管你什么常举也好、制举也好,殿试也好,大家都是写文章,比的都是文笔,比的都是头脑、思路。她觉得光考这些还不行,还缺一条腿,便又增加了一项考试项目,这就是武举,武举自武则天时代开始。增加武举之后,做武将也要考试了,武则天这个举动为庶族进入决策机构,进入特权阶层打开了一扇大门,同时,也为国家选拔人才,增强内部治理,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张剑峰:举几个例子,像有名的玄宗年间的宰相张说、张九龄,包括狄仁杰这样的名臣,都是科举出来的,后来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本身就是武举人。
张剑峰:这种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的方法,无疑让社会出现了很大的进步,所以武则天时代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她这个举措关系是很密切的。
张剑峰:好了,繁荣了经济,使社会有了进步,人才得到了任用,能力得到了发挥,这是武则天一生中最大的功绩,这个功绩我们不能不承认的,虽然她是一个女性。可能有人会问,俗话说“富国强兵”,除了鼓励农桑,发展经济之外,她统治时期的兵强不强呢?国防怎么样呢?对内是很不错了,对外又会怎么样呢?这个我们下节再谈,这节就先讲到这里。
张剑峰:谢谢大家。(原标题:武则天的功与过(一))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网易 2008-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