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大哉嵩山·女皇封禅篇”系列之一

2013/6/21 9:58:46 点击数: 【字体:


“大哉嵩山·女皇封禅篇”系列之一

历史上,“中岳中峰”是嵩山体现“天人合一”、“中正仁和”的中国精神的不朽“传真”。武则天一个“登封告成”,把登封的“中岳中峰”与告成的“周公测景台”轻巧睿智地“捆绑”起来,提炼出中岳嵩山的精神内核。图为周公测景台的大门影壁上写“千古中传”。
 
  嵩风荡荡,掠过嵩顶,掠走风流。嵩顶之上,武则天亲自撰写的歌颂封禅嵩山盛典的“大周升中述志碑”荡然无存,为封禅嵩山筑建而起的宏构巨制“登封坛”了无痕迹……

  放眼南望,“登封”还在--武则天为纪念嵩山封禅的皇皇伟绩,将当年年号改为“万岁登封”(万岁登封元年为公元696年),将嵩山之阳的嵩阳县改为登封县,阳城县改为告成县(今登封市告成镇),以示“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登封”原为一个词语,本义“登山封禅”,但自武则天之后,它就凝结在登封的山河与大地上--查《辞海》,“登封”别无他解,只有:“市名。在河南省郑州市西南部,颍河上游……”

  但诸多史家乃至新版《辞源》却还把“登封”释为“古代帝王登泰山封禅”,而《现代汉语词典》与《辞海》之“封禅”条则分别释为“古代帝王上泰山祭祀天地”与帝王“登泰山筑坛祭天曰'封',在山南梁父上辟基祭地曰'禅'”--与荡荡嵩风掠走武则天祈望永存嵩顶的“大周升中述志碑”、“登封坛”一样,中国最具权威的专家学者编写的最具权威的辞书里,亦把武则天嵩山封禅打扫得一干二净。
  牝鸡司晨不配封禅?嵩在中央不配封禅?

  与嵩山之巅的“登封坛”一样,泰山之巅的“登封坛”也悉数被风吹雨打而去(眼下“制造”的另当别论)。只是泰山封禅“死亡”后,狗尾续貂的“五岳独尊”持续走热、走高,给眼下编写辞书的专家学者们注射了一针兴奋剂。

  宋真宗是封禅泰山的最后一位帝王,他封禅泰山,亦是意在寻找能够雄起的兴奋剂。

  赵宋初年,“四夷不服,中国不尊”(欧阳修《本论》),“四海无英雄,斯文失宗主”(石介《过魏东郊》)。时与胡瑗、孙复并称“宋初三先生”的山东泰安大儒石介,首次在《泰山》诗文中呼喊“五岳独尊”;至明末,朱明江山风雨飘摇时,泰山首次出现题刻在山石上的“五岳独尊”;至清初,汉族独推岱宗,满清发源长白,为弥合信仰冲突,康熙首倡“泰山(龙脉)实发脉于长白山”,又播下光绪一朝“五岳独尊”题刻高潮迭起的种子--而此时,倡扬“五岳独尊”,也就是个秉承“天人感应”,把威严的泰山当成精神鸦片。

  宋初泰山“五岳独尊”命题的提出,其实并非一无是处。除朝廷上下意欲重振中央大国之雄风外,它也适应了“贬斥势利,尊崇气节,遂一匡五代之浇漓,返于淳正”的时代要求。诗以言志,石介在《泰山》诗中咏唱的“诸山知峻极,五岳独尊严”,与“宋初三先生”力倡的“道统”,无疑是一种思想呼应;孙复倡导“必端其本”、“必正其始”,石介主张“不返其始,其乱不止”,泰山的时空特性,也恰能构成一种象征。

  嵩山似乎总是念念不忘在泰山“五岳独尊”的屁股下“亦步亦趋”,在晚清还被称作“中岳中峰”的嵩山之巅(嵩顶,武则天封禅的“登封坛”之所在),不知何时更名为“峻极峰”,并成为民间乃至官方的标准称谓。但在几十年前的嵩山史料中,太室二十四峰,就没有什么“峻极峰”--“峻极”一下,就能搏战“五岳独尊”?

  其实,历史一直呼曰的“中岳中峰”,才是嵩山体现“天人合一”、“中正仁和”的中国精神的不朽“传真”!武则天一个“登封告成”,就把登封县的“中岳中峰”与告成县的“周公测景台”轻巧睿智地“捆绑”起来,提炼出中岳嵩山的精神内核。“周公测景台”是周公测天量地--“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获取“中国之中”的所在。《周礼》说“中国之中”乃“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的首善之区,“天人合一”、“中正仁和”也就此成为中国哲学之本与中国精神之根。

  嵩山“亦步亦趋”于泰山,殊不知,“五岳独尊”实乃泰山引领中华帝国走向穷途末路的开路先锋。宋人重整内、外秩序,看到了泰山的“气节”,忘却了嵩山的“淳正”,导致后来的“五岳独尊”走火入魔。明末清末,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五岳独尊”也就秉承个“天人感应”,是自慰般的自励。

  一种堕落

  江山“僭越”山河传统


  人眼中的自然,不能不是“人化”、“文化”的自然。千年的“人化”、“文化”,让“五岳”成为王权政治的神秘符号,可谓“见山不是山”,真山隐去,圣山入心,登山就是朝圣了。

  嵩山是安置中国人灵魂的地方,朝圣嵩山应该是中国人万年不易的传统。

  但时代在变,嵩山承载的“中正仁和”亦当有新的解读,一如西方世界总在赋予耶稣所说的“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新的精神内涵。

  历史上,中国人对“山河”的敬畏及“山河”对中国人心灵的影响,不亚于西方世界对耶稣的敬畏与耶稣对西方人心灵的影响。但中国人把封禅泰山、嵩山的盛典与祭祀“山河”的传统删除后,却也把不该丢掉的敬畏“山河”的精神丢掉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嵩山之子、诗圣杜甫《春望》的开篇诗句,每一位受过初等教育的中国人,都很熟悉。

  伤心一掬爱国泪。老师讲解教材上的《春望》,怕学生不解杜甫的爱国之情,不懂诗人杜甫缘何被奉为诗圣,总要惯常地费些口舌翻译解读一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就是:国都沦陷,长安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满城,荒木满街……

  这般解读,不能说错;考场上如此解答,说不定弄个满分。

  但传吟千古的经典诗句如斯传承,不禁让人怀疑《春望》是不是好的诗歌——稀松平常的状物白描,咋就成了千年不倒的唐诗经典与诗圣绝唱?

  专家的解读倒是深了一个层次:“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百代而下,当无复继。’”

  这种琐碎的解读自是精到,也是学究的长袖善舞。但面对国破家亡,杜甫纯粹玩个吟诗作文的娴熟技巧,就能让中国人不知疲倦地百代传吟吗?

  皇帝轮流坐,今朝到我家。这样的历史也许沉重,但社会动荡乃至改朝换代毕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只是玩个技巧来凭吊大唐盛世的文字游戏,它断然不会穿透赵宋、蒙元、朱明、满清,直射今日。

  除却状物白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当然饱含“山河”承载的中国精神。“山河”彰显万古不易,“草木”尽为日月光华——国都沦陷,长安残破只是一时枯荣,但日月经天,山河纬地却永恒不变:只要“山河在”,中国就在;只要中国在,中国精神就在,中国就会有希望……因此,清代评论家吴见思在《杜诗论文》中写道:“杜诗有点一字而神、理俱出者,如‘国破山河在’,‘在’字则兴废可悲;‘城春草木深’,‘深’字则荟蔚满目矣”——杜甫借万古“山河”与春日“草木”高扬的,当然是“天人合一”的中国精神。

  中国文化是为什么将中国精神托付“山河”呢?清代大儒曾静与雍正皇帝进行“华夷之辩”时说:“中国阴阳会合之地,只应生人之一类,不应复有禽兽并育”;“天生一物,理一分殊。中土得正而阴阳合德者为人,四塞倾险而邪僻者为夷狄,夷狄之下为禽兽。”他大骂雍正皇帝与满清人的理论根据,自然是周公在嵩山脚下的“中国之中”。周武王视嵩山为“天宅”、“天室”,“中岳中峰”是人与天沟通、天子受命于天帝的所在——“天地之所合也……”

  但大宋南迁,政治、文化中心远离嵩山、黄河后,“山河”——“河山”——“江山”一路嬗变。南宋词人辛弃疾站在今日长江南岸的镇江“天下第一江山”,北望中原时所唱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只是把脚下的“江山”当成“风光”壮怀收复中原的激烈,不想后来他的“江山”被激赏、被自慰,被直把“江山”当“山河”了。

  精神的“山河”也嬗变为物质的“江山”——乍一看,“山河”与“江山”都是山川,但如果把“国破山河在”改为“国破江山在”,狗屁不通;把“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改为“待从头,收拾旧江山”,特别是把“还我河山”改为“还我江山”,用明清的眼光看,秦桧杀死岳飞就不用说“莫须有”,而是岳飞实在该被砍掉脑袋。

  这不是“文字狱”,是“山河”演化为“江山”的堕落。

  一个骗局

  嵩山让渡泰山封禅


  狼烟四起,烟走云飞,冲向苍天——在高山之巅,将祭品安置于柴火上焚烧制造烟雾,是神话时代祭天敬神、沟通天地的方式。

  这样的祭祀方式,历舜、禹而至夏、商、周,在春秋时代的齐国,被记录为“封禅”。齐桓公称霸,会盟诸侯后,意欲封禅。管仲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管仲,名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曰无怀氏(古之王者,在伏羲前)封泰山,禅云云(山)……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山):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管仲所言,是有关封禅一事的最早记载。他虽然强调帝王“皆受命然后得封禅”,但齐桓公还是很嚣张:“寡人北伐山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

  齐桓公称霸就想泰山封禅,在管仲看来是不很合适的。他不言齐桓公是否“受命”,话锋一转,抬高封禅门槛:不但“受命”,还要天降祥瑞,眼下“凤凰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藜莠茂”,是不能封禅的。于是,齐桓公就把封禅放了下来。

  秦始皇统一天下的第三个年头,“东巡郡县”,这也和舜的“东巡”差不了多少,都是天下共主的一种宣言。结果,齐鲁70位儒生陪驾泰山脚下,提起封禅,并说:“古者封禅都用蒲草裹车轮,怕伤了泰山的土石草木。”秦始皇觉得这是故弄玄虚,就赶跑儒生,清理车道,登上泰山之巅,立下颂功之碑。据司马迁猜测,秦始皇在泰山行祭上帝之礼,“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秦始皇在泰山上转了一圈,就直奔东海,寻访不死之药。泰山封禅对秦始皇来说,也许没啥吸引力,齐鲁上传说的东海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才是真正的诱惑——三山诸仙有不死之药,那儿器物、禽兽都是雪白的,那儿的宫阙都是黄金白银的,远远望之如云,等到了跟前,三座仙山却又藏匿到水下,此时海风骤起,令人不能登临——这不可胜数的方士之言,让秦始皇垂涎三尺。

  虽然心向往之,秦始皇还是恐惧翻船。于是,指派童男童女入海求仙。他们回来后,都说看见了仙山,因为大风,不能抵达。其后数年,秦始皇又三次东临沧海寻访神仙,都无功而返,直至驾崩。

  儒生被轰走后,秦始皇在登临泰山的路上遇到大雨,曾躲避树下,儒生“皆讥之”;秦王朝灭亡后,儒生痛恨他焚诗烧书,“皆讹曰:‘始皇上泰山,为暴风雨所击,不得封禅。’此岂所谓无其德而用事(封禅)者邪”?

  其实,秦始皇未必把登临泰山当成一回事儿,他巡遍天下,到处祭祀山川鬼神,未尝偏爱泰山。但儒生们“皆讥之”、“皆讹曰”的流言蜚语,承继着管仲的“帝王受命”、“天降祥瑞”,又一次“神圣”着泰山与泰山封禅。

  秦始皇毕竟登上过泰山,说他封禅,也不为过。之后,封禅大典再经汉武帝、武则天等的架构与完善,终于发展为一种完备的维护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宗教性礼制。

  “三皇五帝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自古以来,越是神圣得不得了的事儿,其实越是充满荒诞与欺骗。

  但源自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它的神秘召唤的欺骗,往往会成为引领人类认识未知世界的一把钥匙。

  东海仙山上的仙山琼阁与不死之药诱惑着中国人探索海洋世界,这其实与当下外星人诱惑着人类探索星空的奥秘,也就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了。

  UFO(飞碟)是不是骗局?一个又一个UFO骗局被揭穿了,但新的UFO故事却还是在前赴后继地迷惑人类。这一现象,跟方士们前赴后继制造仙人仙境与不死之药,本没有什么实质区别。

  探索神秘世界,是科学家的任务;巧用神秘世界,是政治家的业务。其实,中国帝王利用封禅大典架构起来的维护一姓天下的封建统治,与美国总统利用外星人侵犯地球的狂想架构起来的保卫地球的星球大战计划,本也没有什么实质区别。

  都是骗子对骗子的欺骗与利用,只是时代不同,骗的方法在翻新,维护的利益群体有个大小之别。

  也许UFO、外星人、星球大战进入历史,就与东海仙山、不死之药、封禅大典一样无聊。(原标题:“大哉嵩山·女皇封禅篇”系列之一)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网 2006-11-13 作者:于茂世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