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历史传说 >> 浏览相关信息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失去的凤凰台大米

2013/6/19 10:34:17 点击数: 【字体:

   
    有一种奇特的大米,它的一端粗大,另一端却异常尖细,呈凤眼状。该米色泽银亮,洁白如玉,且米粒特别长,因而有“三(粒)米一寸”之说。更令人叫绝的是:蒸米饭时只要将容器稍稍晃动,米粒即大头沉下,尖端朝上,会自动排列得整整齐齐。蒸出的米饭不仅赏心悦目,而且散发出一阵桂花清香。这种大米就是产于河南省郑州市东郊凤凰台村的凤凰台大米。
  
  最初,我是从赵维臣先生主编的《中国土特名产辞典》(商务印书馆1991年)中获知凤凰台大米的。当时兴奋异常,觉得它可能是一件“国宝”。虽然产量低,推广不易,“历史上多作为贡品……目前仅作款待贵宾之用。”但无疑,其利用价值今后是无法估量的。
  
  1997年我趁去郑州参加全国糖酒交易会的机会,特意安排时间,踏上了“探宝”之路。
  
  我先查看了郑州地图,凤凰台村的地名标注得十分醒目,而且附近有公交车,车站与目的地只一站路之遥,我不禁心中大喜,“天助我也!”
  
  下了车站拐进那条街道,两旁多是平房和较简易的建筑物,或是简陋的小店铺,走了多时就是不见农田。查看地图我显然已经过了凤凰台村的位置,回头走却又回到了车站。如此往复几遍后,我向当地人打听,当地居民告诉我:“你站立的位置就是凤凰台村。”
  
  我问:“这里好像出产一种有名的凤凰台大米,是吗?”“有过”,一位当地居民回答,“可是早就不种了。造房的造房,铁路局征用的征用,地也没有了。”这时我才发现,几十步外有一段铁路轨道,附近杂乱地散布着一些类似仓库、工棚的简陋建筑。“可这样好的大米为什么不另外安排土地种植呢?”我问。他告诉我:凤凰台大米产量不高,亩产至多三四百斤。但是不知为什么,它到其他地里就长不好,米粒也竖不起来。随着最后几分地(连一亩都不到)被铁路局征用,凤凰台大米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就这样,我结束了我的“探宝”历程,怀着沉甸甸的心情离开那已经不见“村”又没有田的凤凰台村。
  
    一个经过世世代代选育培植,本来可以在今天大有作为的稀世珍宝,就这样被现代“文明”“取消”了,给我们留下的仅仅是一个千古之谜。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早先形似凤眼的凤凰台大米是用凤凰仙女的眼泪浇灌的,而如今,凤凰仙女大概已经欲哭无泪了吧!(原标题:失去的凤凰台大米)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2005-09-19 作者:黄德伟
0
下一条:郑州的风物传说上一条:探秘覆釜山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