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武陟县民间一直把农历七月初七当成七仙女的诞辰节、未婚男女的情人节、全县妇女的“乞巧节”、年轻人的狂欢节。
据说,七仙女的人物原型张七姐的父亲张老田是现在武陟县三阳乡下封村落仙台人,娶妻王婉容。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早晨,随着婴儿的响亮啼哭,张老田的第七个女儿降生到了这个世上。父母对她十分宠爱,给她起名张七鲜,把她当成男孩子来抚养。
王婉容整天领着女儿们采桑养蚕,缫丝织绢,还教给了女儿们一手丝织的好技艺。张七鲜天生聪明,悟性极高,一看就会,一干就精,织得比母亲还要强百倍,她别出心裁,能在丝绸上织出五彩缤纷的花鸟虫鱼、人物走兽,栩栩如生。周围的妇女们看过后都啧啧称奇,夸她不是凡人,像是天上的仙女。张七鲜后来与董永成亲,被人们尊称为张七姐,又被神化为七仙女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她出生时的土台尊称为“落仙台”,并照原样重建了农家土房,以供人们瞻仰。落仙台旁的下封村的村名内涵是玉皇大帝颁下圣旨宣封村名之意,也被民间百姓称为下凡村。后人在落仙台上建起了七仙女庙,里面敬奉有张七姐的塑像,香火鼎盛,祈子还愿的红灯笼、红绸布挂得到处都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传说这天是张七姐的生日,小董村董永庙除了在白天举行声势浩大的张七姐诞辰庆祝活动之外,周围村庄的很多善男信女还在晚上自发聚集到董永庙唱歌、跳舞、玩把式,采用各种娱乐形式通宵达旦地狂欢游乐,彻夜不眠地为张七姐守岁。武陟县农村都把这一天过成了神圣的七仙女诞辰节。
张七姐最巧,于是“七”成了“巧”的同义词。武陟县广大妇女有七仙女遗风,善于纺织,精通家务,心灵手巧,泼辣能干,盛行过“七巧节”。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年轻女人都带着自己平时用的针线、剪刀、绣花针、织布梭、菜刀、饭勺之类,聚在一起焚香祷告,虔诚祭拜七仙女,求七巧,即纺、织、铰(裁剪)、做(缝纫)、绣(刺绣)、饭(米面)、菜(烹调)等七个方面的技巧,一面缅怀七仙女,一面交流提高这七个方面的技巧,把这个晚上过成了自己的盛大节日。